官员自杀这事儿
司马迁老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实我觉得这说法也很扯淡,人死了一了百了,谁知道身后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官员们选择了一些很极端的死法。诸如跳楼的,上吊的,驾车投河的,今天又看到割腕的。
很多选择极端死的官员,身后都风平浪静,组织的定论,多见于什么“压力太大,精神抑郁”,以至于让我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官真不是一个好干的事儿,动辄就抑郁了,动辄就走了极端。
普遍的抑郁大概就是问题了,起码反证出当下中国官场的种种“不正常”,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就抑郁了,就跳楼了,就不想活了?这得有多么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官员们动辄寻死觅活的?!
按照文革的一个通用说辞,这叫“自绝于党和人民”,罪加一等。
发生在中秋夜的呼和浩特市原政协主席张彭慧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事件,让这个看起来挺美好的月圆之夜,充满着血腥的味道。
毫无疑问的是,官方迟早是要给出一个说法的。当然,“抑郁说”未免过于老套,所以,期待有一个创新的说辞。
为何在中秋之夜,选择这样一种惨烈的极端方式,背后到底藏匿着什么,是需要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的。固然人死为大,但是,该不该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当然不需要多说。能让当事人放下生死而走极端,这该是什么样的理由呢?
看起来,如何有效地遏制官员的“自杀”,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毫无疑问的是,类似于这种自杀的死法,实在很多,太多之后,就会显示出它不同寻常的一面。这世界的因果不复杂,能撇下生的权利,撇下亲朋好友,而决绝西去,除了真正意义上的病人之外,剩下的都是值得怀疑,并且不该被轻易放过的。
这并非是要扒棺鞭尸,而是无论从哪一个层面上说,都该给逝者和生者一个交代。这种极端的死亡方式当然也在变相折射当下的官场的一种极端的不正常,而到底是何种深层次的原因导致的“不正常”,显然是要给出一个说法的。
是不是真的像百姓们说的那样,牺牲自己,保全了其他,谁敢说不是这样?
所以,不能放过那些自杀的官员,更多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活的清楚,死的明白。简单而笼统的“抑郁说辞”,显然是难以服众的。
人死了,事情是不是也死了?真相是不是也死了?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不能放过的问题。前一段时间被舆论传的沸沸扬扬的云南高官孔垂柱的死就不明不白,现如今,呼和浩他的这个前政协主席的割腕自杀,到底藏着什么,是真的需要给出一个让人信服交代的。
如果还是抑郁的借口,那我真的是要说,这个社会已经抑郁了。
仅此而已!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