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点滴 文/秋枫赋 百花山是北京第三高峰,海拔2218米(灵山、2317米,海坨山,房山境内2241) 。 深山幽谷,百花盛开,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22度,是京郊避暑好去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月是她最美的时候——可惜你得登上山顶、站在“百草畔”才能领略这般美景!像我这样的,只能征服千米以下、还得是坡不太陡的小山包的人,就有点儿遗憾了。没去登过太高的山峰,8月,秋枫就折戟在百花山半山腰了——心跳气喘,不敢逞强,加上先生的腰腿也不给力,两人晃晃悠悠返回山底下,望山兴叹一番,采撷山峡风景,遇上南城热心游伴,就乘人家的”顺风车“回到八亩堰村子里住下。
原来总搞不清百花山、一线天、爨底下到底在哪里,经过这次溜达,才知道,其实在六十年代末我就来过这里!只是那时只想着“革命、”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奉献”、“接受再教育”……“这里是平西抗日根据地,萧克将军打游击的地方”似乎就是当时的老八路告诉我的!
我们在山里劳动了一个多月呢!在军代表带领下“打海涛“(打核桃,他是南方口音吧),跟着贫下中农爬上一片片窄小的梯田掰玉米、拔黄豆、绿豆,刨白薯;当然也会交上三、五分钱,跑到桃园,随便吃个头不大的桃子。那种桃子长在山上,估计是缺水,很甜很甜,只是没有像样的运输工具,光靠小毛驴往山下驼就困难多了……还记得当时最好吃的中午饭 :也许是山上劳动大半天,又累又饿的缘故,就喜欢吃大柴锅焖就的、用大粗瓷碗盛着的焦黄焦黄的小米饭!除了一人领一块老咸菜,没有其它东西下饭 。但小米饭里掺着白薯、老豆角、老倭瓜一起烀熟,又香又甜——现在想来这种食物并不缺营养,还是少油的午餐! 今天,我在入住的农家院还能享用到这样的健康饮食吗? 人们现在都不烧柴锅了,难!
那时的京郊山里是什么样子啊?记得我们是从门头沟火车站下车,去斋堂公社劳动。进村子时,沿途有不少人看我们。有穿着自己缝制的蓝衫的老人,有穿着绿地儿红牡丹花衣的新媳妇,更有粉花黄花衣裤的姑娘们,还有,最不敢看的是敞怀喂奶的妇女 ……离北京一百多公里,当时的我们为这里的封闭而吃惊不已! 四十多年后,我像个土老太太般又回到这里,青山依旧,薄雾飘逸,幽静的小山村里,几乎家家有了自己的汽车,农用拖拉机也不时出现在山道上,着装与精神面貌分不出山里人还是城里人。大家都居住在一起,清晨遛狗的人们大多来自皇城根儿下吧,这里的村民都乘着凉爽的早晨去侍弄自己家田地——他们才是大山的主人,生于斯,长于斯,年年月月早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 祝愿百花山,祝愿这京西福地!在初秋到来之际 ,让我们典藏浓绿在自己生命里,留下金黄,装点金秋,那沉甸甸的小康之梦,定会实现在辛勤的劳作里。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