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第六工作室 于 2014-8-21 07:42 编辑
七月的一天,我和采风团一行50余人前往古运河采风。这是经我们滑县专门组织的一个采风活动,为宣传大运河,我们县还专门安排了征文大赛。其实,沿古运河岸的顺南街、顺北街,我已不知去过多少次,可我那时只知这条河叫卫河,知道她是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则是最近的事。在我采风前,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古运河的资料,这一次我决定用心地去读读运河,到道口古镇计划开发的沿河景点游览一番,或许能够感悟到些什么。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从古镇南端遗存的古城墙沿古运河缓缓步行。县文管所还派了两名解说员,每到一处景点,都进行详实的讲解,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说,谈古论今,倒也别有情趣。
从资料上得知,今卫河古名白沟。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黄河故道——宿胥故渎基础上疏浚而成。因发源于春秋时卫国地(今河南辉县苏门山),故名卫河。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重开,引泌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更名永济渠,从此,成为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
大运河是道口人的母亲河,她像一条美丽的银练环城而过,沿岸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又有着数不清的动人传说,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到扬州看琼花,像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的著名诗篇, 等等。
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不仅带来了道口古镇的诞生、发展和繁荣,也为中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目前,随着大运河水文的变化和现代化交通的迅速发展,大运河的航运功用由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以来,逐渐退出了充满传奇的历史角色。然而,古运河有这么多丰饶的旅游资源,我们怎肯放过,要以大运河为红线,把散落在沿途的古城墙、古码头、古庙宇、古街巷、古住宅、古票号、古店铺等珍珠般的景点串联成链,开发出一个既古朴又新鲜的“小天津”,开发出“滑县古运河”一条游览线。
这条游览线,南起古城墙,北至大王庙,沿途现存有道口古镇大致风貌,有顺河南街、顺河北街、一面街、大集街、脚力士街、二道街等古街道,长达3000余米;有老店铺、老住宅500余间;还有老字号、老票号、老弄堂、老庙宇、老码头、老水闸等等多处;有体现当时“贸易兴隆”的苏杭绸缎庄和 老钱庄,有清乾隆帝用过膳的烧鸡老铺,有天津盐商住宅大院和本地漕运商雷氏大院;范围再稍大一些,周围还有建于唐朝 年间明福寺千佛塔;有宋代的欧阳书院以及书声楼;有清代的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等等。隋代以后,这里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河中“帆墙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上“通梁达燕、运卫仰鲁”,可谓“轮蹄徒旅”,成为公路、航运交汇点。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给这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明清至民国年间,道口商贾云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