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琥珀茶 于 2010-12-16 17:29 编辑
昨天上午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黎明之前】,就想起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上看过关于这部电视剧的一个很小的报道,称这部电视剧中刘新杰和顾晔佳的爱情是最纯洁的爱情。这里面顾晔佳的扮演者是海清,一个风头正劲的女演员,我看过她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于是,进入这个冬天最冷的一天里,我趴在炕上,抱着小笔记本开始看这部电视。只是没想到我会看的入迷,以至于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部男人的戏,剧情是间谍加悬疑,是一部男人们之间心理较量比较成功的作品,相比较于前段时间热捧的【潜伏】而言,尽管都是间谍片,这一部更注重于悬疑,而少了很多感情戏,这就注定了女人在其中只是点缀,包括海清的表演,在那几个男人的围追堵截之下,毫不出彩,就像一朵云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开。至于我最想看到的他们的爱情,如果最后不是揭秘说顾晔佳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或许我会认为那是一场单纯的恋爱,一个纯净如水的女子对一个英俊潇洒的军官的单纯的爱慕。只可惜,一个以教员身份作掩护的水手地下成员,一个明面上是国民党第八情报局的总务处长,如果不是有心,不是刻意,就不会有这场爱情。最后顾晔佳牺牲的时候彼此才明了彼此的身份,那种痛苦和遗憾,不能不让人惋惜。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很多的爱情都要被描写成悲剧,难道只有生离死别才能让人感动吗,还是只是单纯的为了渲染只有悲剧的爱情才能永恒呢,比如山楂树的最干净的爱情,如果老三没死,最后的结局王子和灰姑娘会不会幸福呢,也只是个未知数罢了。
这部剧最终吸引我看下去的一个点是剧中人物的心理承受力的问题。小女子烦躁无聊的时候,喜欢拿着遥控器把电视台翻来覆去的倒腾,遇到感兴趣的会看两眼。其中有个心理访谈节目,在一段时间很是吸引了我。我也曾就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心理,在电脑上查过资料,做过记录。人的承受能力是有一个极限的,这个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外部强大的刺激和压力,内因是一个人的信仰。像我们从小学习的榜样刘胡兰江姐,她们就是因为一种强大的信念和狂热的信仰在支撑着,而使她们能从容的面对一切。而这毕竟表现在她们和敌人面对面的争锋相对中,肉体的折磨和摧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忍受的,也是可以转嫁的,那就是她们需要这种痛来更好的去恨。
而那些长期潜伏在敌人内部的人呢,他们注定是一个两面人,他们的面具要是时刻刻的带着,要虚与委蛇的和敌人周旋,要谨慎提防不能露出一丁点马脚而功归一溃,要忍受一种不能找人倾诉的痛苦和一个人面对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这一切的孤寂,甚至于喝酒也不能醉睡觉更不能说梦话。一个人的神经要强大到何种地步才能做到这一切,我是不能想象的。所以,看到刘新杰随手不离的带着一瓶酒喝上一口,我很佩服编剧的这个小小的安排,真是这一点才更真实,把一个心灵备受压抑的人渴望释放的一面通过一个细小的细节真是的表达出来。
我记得在几年前的一个对缉毒警的访谈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警方一个在贩毒集团的卧底,在几年的卧底之后,成功的协助警方打掉这个窝点。在这之后,出人意料的是居然他自己后来也开始贩毒。这很讽刺,也不能不让人深思。一个人的角色转换,绝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而这其中心理反差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需要疏导的,如果一开始就有心理师跟进疏导,结果也许不会是这样。这又让我想起,有一个调查报告称,现在绝大多数的贪官都是从小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拼搏,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他们的勤奋和肯干,踏实和本分,是很多人会赏识他们,从而一步步得到提拔。而在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职权之后,他们的贪婪却一点点暴露出来,而一发不可收拾,收受贿赂,买官卖官,包养情妇,最终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话。而这个现象也不是绝对的,确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是心理问题的一个体现,一个角色转换的迷失。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大过自己的欲望,能压制自己的欲望,就不可能走到悬崖边上而不自知。
我不知道上面的话题是不是扯得有些远,有些跑题,这些只是我看这部戏的感受罢了。最起码这些字是我这一天一夜不眠的代价,我看了,想了,为他们担忧过兴奋过,足矣。还有剧尾的音乐用了风笛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