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石头上的叶子 于 2014-5-25 12:10 编辑
有一种女人 ——由《疯姑妈》想到的 文、石头上的叶子 昨天读了宁宁的《疯姑妈》,感慨颇多。毫无疑问,姑妈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而“我”的出现,多多少少给姑妈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暖色,站在姑妈的角度,“我”却不是亲人,而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朋友。然而,正是我的出现,更反衬出姑妈的孤独、无助和凄凉。从文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姑妈的病是间歇性的,也就是说,她的精神状态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事实上她却被家人彻底的禁锢了。就姑妈跟“我”的关系来说,在人生的某个方面,姑妈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教会“我”识文认字。 宁宁的文字,我一直关注,虽然不多,就那么三两篇,文字的成熟和圆润、叙事的冷静和活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马花所说,《疯姑妈》的叙事一改往日的俏皮风格,变得凝重而舒缓。而且从文体上来说,我更倾向于把它当成一篇小说来理解。 但我并不打算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评说,而是准备作一个跳跃的引深,说说由此想到的另一种女人。 前面我对姑妈的结局用了“注定”一词,是有原因的。姑妈一切悲剧的产生都源自错误的爱情观。因为家人的反对,男友去了南洋,杳无音信。这一情节,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男友的确是一个绝情的负心汉,另一种也有可能男友已经发觉他们之间性格上的某些不合拍的确可以借此机会来个永远的分道扬镳。而姑妈却因此把自己弄得精神不正常,主要责任应该并不在于男友。毕竟,恋爱并不等于就可以百分百的走向白头偕老的结局。只能说,姑妈对爱情的偏激和执着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屋原因。 由此,我想到了第一任妻子。我跟第一任妻子的情况大抵跟姑妈的事件有些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我们最终走入了婚姻,最终又走向了彻底的决裂。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妻子在各自家人的反对下都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勇敢,我们能冲破一切阻力,没想到最后还是败给了各自固执的个性。事实上,才认识十几个小时我就发现她是一个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认识四个小时就同居,天亮时我发现了她给自己生活制定的作息表,其中有各种安排,唯独没有工作上的规划。尽管她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友,而且我知道自己能得到一个喜欢文学且外表漂亮的女人的爱有多么不容易,我还是坚决提出了分手,当时的情形对我十分不利,完全可以用“提起裤子就不认账”来形容。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她就被完全陷入了被动,为了把我拉回身边,她制造了自杀的假像,我被短暂感动了。一个月后,当我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而徘徊时,她再次上演了苦肉计。我被完全征服之后,我们的争吵和打闹却不断升级。在婚姻持续的十一年中,我们争吵上千次,协议离婚十几次,真正离婚三次。最残忍的是,其中两次争吵过后,她把自己装成了疯子,一次在大街上披头散发的乱跑,一次在我们的房顶上一丝不挂的跳舞。这两次行为分别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当时给我的折磨不下于几个世纪。对她来说,她是表演,对我来说,我是信以为真。当我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凭我的意志,我无法做到主动跟她彻底决裂时,我开始自毁,我想让她对我彻底绝望,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人下得了坚决的决心。我先是尝试酗酒,无果(没学会);接着公开嫖娼,无果(她把我嫖倡后主动告诉她视为坦诚);最后请人教会赌博;无果(她无力管束)。最终我们离婚成功,却是因为在我们之间一件不起眼的小争吵。我们的故事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不对的爱情,即使真正走入了婚姻,婚姻却不会是它最终的归宿。 还是回到姑妈身上吧。当男友没有了音讯时,最恰当的方式是冷静下来,用时间来为自己疗伤。人的一生,哪一场恋爱才是真正值得铭记于心的,恐怕要等到我们的生命将要结束的那一刻才会豁然开朗。 然而,爱情的美好,可能并不在于它清澈如水能一眼见底,而在于它混沌如汤要把你熬得皮开肉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