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媒体报道】南京市民自费建抗日战争博物馆 已耗3千余万 ...
查看: 33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报道】南京市民自费建抗日战争博物馆 已耗3千余万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6-29 1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抗战老兵手印墙

珍贵展品《战时画报》

陈琛同学给学大送来锦旗

2006年,吴先斌自掏腰包建起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几年过去了,他已经砸进去了3000多万元。

这个喜欢戴红星鸭舌帽的男人,说话语速极快,“我觉得我运气还挺好的,创业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能够在40岁以前完成资金积累,让我可以在40岁以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自打成立了这个博物馆后,我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来源。”

今年8月,吴先斌将带着其馆藏的28幅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前往日本参加《为了和平揭露战争的展览》,全程自费,他说,这是中国民间相关团体第一次参加这个主题活动。现代快报记者 毛丽萍 胡玉梅


14分钟的短片,成为心中的痛

说起为什么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时,吴先斌笑了。

“许多人都会问我,你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吗,我说不是;你是抗战老兵的后代吗,我答,也不是;你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后代吗,我回答,什么都不是。有时候为了满足大家的一些好奇心,我矫情地回答:“我是南京城的后代。”收起笑容,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当回答这个问题时,他都会想起1983年的那个冬天。

那时候,吴先斌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在南京大学电教室工作。

一天临近下班的时候,他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领导几乎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不能下班,马上有位历史系的老师拿一盘从美国弄回来的内部材料,必须在专业的设备上才能播放,你得把这件事处理好。”无奈的他留了下来,没多久,就见老主任陪着一位非常清瘦的老师来了。吴先斌将磁盘放进录像机内,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既无注名,也没声音,整个影片没有一句叙说结构的描述,只有一段段剪辑而成的生硬画面,“画面中人物痛苦的表情告诉我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老师说,这是马吉先生在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14分钟短片。

14分钟,让吴先斌感觉窒息。

“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名字叫高兴祖,一个令所有研究近代史的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吴先斌说,这段无声短片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一本旧画册,间接促成了“民间抗战博物馆”
一晃10几年过去了,吴先斌迷上了逛朝天宫古玩市场,“也谈不上什么古董,就是喜欢买一些老南京的玩意儿。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么多年,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去。”

2004年的12月,他又去了,可是具体几号,他记不清了。

印象中,那天他转了几圈都没发现什么。

就在一无所获时,一阵“南腔”与“北调”的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北调”说:“这是你们南京的东西,你还嫌贵了?”“南腔”答:“就是南京的东西也不值一万二啊?”


闻言,吴先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循声望去,在一个东北人的地摊上有一位南京人举着一本泛黄、残缺不堪的画册,双方正在讨价还价。出于对高额叫价的好奇,他凑了过去。

由于价格谈不拢,那位南京人无奈地离开了。

捡起那本没被买走的旧画册,吴先斌看到了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熟悉的是照片主位置上的中央大学大礼堂,陌生的是校园中没有一个学子,有的是持枪荷弹、充满杀气的日本兵。吴先斌说,当时他感觉到了阵阵寒气。


但“热血总是能战胜寒冷”的,最终吴先斌花一万元买下了这本画册。

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我对那段痛苦的历史了解也仅限于教科书,概念清楚细节模糊,我得找个专家问问。”

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当时,张教授说,“我们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还是很落后,且落后于日本。”

“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都是宏观史,微观史无人问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以公职人员为主导的研究队伍,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而研究微观史恰恰是要社会各种人员的参与……”听着张连红的话,吴先斌非常吃惊,从此,他开始专门搜集抗战方面的史料。

2006年,为了心中那个“知道”,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知道”,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通过审批,在安德门附近“问世”了。


博物馆很个性,珍藏了3700多件珍贵文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开馆,还曾入了“南京市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曾经,“企业家吴先斌开办民间抗战博物馆有什么社会意义”是江宁区学生初中升高中会考模拟试卷的一道试题。

吴先斌认为,这是这个城授予他的一面“没有公章的奖状”。

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周一闭馆,其它时间免费开放,只是这个博物馆的装潢充满了个性。

黑色的外墙,上面印有一面超大国旗。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入口处墙上镌刻着田汉的名言警句,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走进展厅,迎门是堵墙,上面镌刻了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慑人心魄;侧面悬挂着的72张神情各异的幸存者照片,均为吴先斌采访时所摄,象征着当年那段黑暗的大屠杀史;雪白的墙上,参观者笔迹各异的签名和留言,则是一种无声的震撼。


“这个博物馆里,你可以感受到我个人的浓浓情感,我这里没有标语口号,只有文物在讲述历史。”他说,他这个馆里现在已有3700多件珍贵文物,4万余册抗战类书籍,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000多本。

“这也算是我给南京城留下的一笔财富吧。”吴先斌抬起了头。


一件件文物“淘”来不易

“这里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件文物,都是我自己挑选自己布展的。”不过,吴先斌还是很遗憾地表示,相比公办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学术力量不足,征集文物时触角不如公办的敏锐。

尽管如此,他还是到处在“淘”。

让吴先斌感到颇有价值的是一张侵华日军自己拍摄的南京仙鹤门大屠杀的照片。照片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是日军在南京屠城屠乡的有力证据。

“侵华日军为了炫耀战功,各部队都有出写真帖的习惯,这张照片就出现在日军攻打南京部队之一的伊东部队的写真帖内,是5年前我从一个东北收藏家手中花钱买的。为了购买这套资料,我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整套资料共花去5万元。”


“我不觉得价钱高。虽然以前有记录日军在南京仙鹤门暴行的文字史料,但图片史料比较缺乏,而‘一张照片胜过1000个单词’。” 吴先斌说。


据了解,包括这张照片在内,吴先斌收藏的78张历史照片,已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馆员曹必宏编撰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历史图像》采用。

吴先斌还从一名钟姓的南京人手中购得日军轰炸南京、屠杀平民的历史照片,摄影者为著名学者顾毓秀的表亲、后来加入中共的薛宝鼎。研究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的王卫星说,这是对现有日机轰炸南京的历史照片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这家民间博物馆中,还有日军大屠杀期间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中方管理人员贾瑞林使用过的望远镜、徐莘农等记载难民区真实情况的书信……


这么多年来,吴先斌先后去过长沙、重庆、广州等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去搜集日军侵华史料。

陈列厅里有一张看上去皱皱的名片,字体均为竖写,正面是陈中柱的名字和头衔: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 陈中柱。1938年底,陈中柱担任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此后几年里,他积极与新四军配合,坚持在苏中、苏北地区开展对日游击作战,屡立战功,威震敌胆。1941年初,日伪军分几路大规模“扫荡”,围剿鲁苏皖边区游击部队,主要矛头对着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激烈的战斗中,陈中柱身中六弹壮烈牺牲。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到泰州向日酋南部襄吉请功,因此陈有“断头将军”之称。

2012年8月,陈中柱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获悉父亲名片后,专程赶到博物馆,写下一段话:“爸爸,我今天见到您的笔迹和印章,回忆往事,又像见到您一样。”

“每一个藏品都有故事。”吴先斌一直说。


为省钱,一个人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

虽然博物馆很小,但吴先斌已经接待参观者16万余人次。

来这里参观的,虽然大多都是自发寻来,有附近的邻居,有大学生,有学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人们……但吴先斌透露,也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外籍访问团。

他说,能来这里参观的都是有缘人,如果一个观众在博物馆里逗留20分钟以上,他会去主动搭讪,亲自当讲解员。

那么多人来参观,为什么不配专门的讲解员,吴先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其实,我也挺想配讲解员,但经费吃紧,只要得空,我就自己客串当讲解员。”他说,他一年最起码给观众讲解五六十场。


一个人既是馆长,又是研究人员,还是讲解员,吴先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经济压力挺大的。据介绍,这么些年,他已花了3000多万元。

吴先斌坦言,目前博物馆如果要正常运转,光水电费,每年需要30来万元。而博物馆员工,每个人一年工资七八万元下不来。为了让资金更多地用于搜集史料,吴先斌十分节约,他省下火车的卧铺费,千里迢迢坐硬座,甚至站着,去外地“淘宝”,一站就是10个小时。

不过,再省,他也没忘了把这个馆跟国际接轨,“现在,博物馆都要和国际接轨,微博、微信、WIFI,样样要有,还要有声光电,我这个博物馆也面临瓶颈。”为了博物馆运作,吴先斌聘请了7位工作人员,这让一个人的团队,变成了8人团队。如今,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有了自己的官微、微信平台,馆内空调机上贴着博物馆的二维码,上面标着:本馆WIFI全覆盖。而他聘请的7人工作团,现在正在台湾,成立了口述历史调查组,正在倾听抗战老兵的故事,将来和公众分享。

从几年前开始,他还带着志愿者们开始了一项新的工作:陪伴幸存者,看望老兵。陪老人聊聊天,不谈战争,就拉拉家常。

“我感觉战争的阴影在他们心中始终没有散去,但他们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平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吴先斌感慨道,“看着他们,我深深地感到,和平是多么幸福。如果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许多悲剧就不会重演。”

72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肖像,200多个老兵的手印……吴先斌说,他必须要“赶时间”。

8月,他将自费前往日本参展

每年的8月份,也就是日本盂兰盆节前后,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在日本各地巡回举办《为了和平揭露战争的展览》,展出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历史照片以及文物,展览前后历时20多天。今年8月,吴先斌将带着28幅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到日本参展。

吴先斌介绍,这个展览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三一”和“一00”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问题、日本的战争责任、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侵略,以及靖国神社、教科书问题等十几个专题。同时,也展示日本遭受原子弹爆炸所受到的伤害。展览文物一般会达几千件,其中包括相当一批日军侵华的物证和日军在中国各地犯下罪行的照片。

据介绍,这些文物多来自日本民间。而在每年展出时,都会在日本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反响强烈。

但每年的展览也都会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抵制和破坏,比如用高音喇叭进行“声音轰炸”等,可是右翼的捣乱从来就无法真正阻挠这个展览的进行。

在今年的3月份,吴先斌收到了《为了和平揭露战争的展览》的组织者的邀约,他觉得这个活动对于宣传那段历史真相有着重要的意义,便立即决定自费参展。



这是中国民间相关团体第一次参加这个主题活动。据介绍,这次展览,会有两个日本人现身说法,一个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近藤一,另一个是因为各种原因来到中国,后来加入八路军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的日本人前畑信男。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28幅照片是吴先斌精心挑选出来的,全是有关南京大屠杀典型的,“每张照片都是日本人自己拍的,每张照片都有出处,哪个出版社出的,让日本右翼无可挑剔。”

因为展览场地费用很高,吴先斌只能带28幅藏品去日本,不过,对于这位南京城的后代来说,这才刚刚开始。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7-1 12:55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