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唐魂 于 2014-6-23 09:23 编辑
丁治磐将军晚年以亲历者身份,检讨抗战得失,披露历史真相的同时,亦留下许多真知灼见。
许多长官像薛岳没学过战术,抗战时的将领素质很有问题 丁治磐将军乃抗战名将,惜乎因无政治后台,致后世声名不彰。其晚年以亲历者身份,检讨抗战得失,披露历史真相的同时,亦留下许多真知灼见。如丁氏任第二十六军军长期间,曾参加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其回忆,与薛岳宣传语境里的描述大相径庭:
“日军第一次攻长沙时,长沙实际上没有保住,薛岳说击退日军,根本是胡吹。”“第三次攻长沙也是未进城即退走。(之所以攻而不占,是因为)日军有其大战略,他要策应欧洲战场,在南洋、太平洋、中南半岛用兵,……他们在一战区打到宜昌,九战区打到长沙,就都不前进了。”“(第二次会战)打得很激烈,……两军死伤很多,沿途几十里都是死尸。”①
薛岳其人,近年来在大陆民间颇有“神化”趋势。丁氏与薛岳交情甚浅,亦无私怨,但曾受薛岳指挥,故对其指挥水准,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薛岳)规模不错,但不懂得大军调度指挥之道。我在战史中所见到的高级统帅对大兵团用兵不论是否合理,都有其独特风格。但他专讲蛮干高压,以大吃小,毫无大军统帅的风格。在郴州时,他天天打电话叫我进攻,天天要战绩。但是真正一个军的攻击,要有战略布置、侦察、重兵器支援、攻击态势、后方管理等等,各兵种联合作战不容易,不能一个电话说攻就攻,根本毫无战略修养。……检讨起来,抗战前的陆大学生多半是缺乏作战经验的年轻人,只知纸上谈兵的计划作业,且主管信心又太强。许多长官像薛岳又没学过战术,只凭平常剿匪的一些个人经验。所以抗战时的将领素质很有问题。”②
陆军第26军军长丁治磐将军
抗战时中国将领的素质很成问题,不止丁治磐一人如此认为。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在总结国民政府败退大陆的原因时,也承认:“黄埔一期仅受训六个月,完成一个排长的教育……故以黄埔一期为主的高级将领,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尤其大军指挥能力,普遍不足……他们在第一线的指挥都是失败的。”③
抗战期间,蒋介石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干预军中细节,也与此有关。如1938年2月,蒋氏指示孙连仲由德国顾问指导,在前线构筑标准工事,供其他部队参观学习,并要求将工事情形“用图表详报”。④对这种干涉,丁治磐的理解是:“老总统若看底下将领缺乏能力,则就会干预其指挥作战,……若部属切实能够负责,就不会有此现象。”一线将领不懂构筑工事,丁氏也有同感,“抗战时,我们……(犯了)到处挖阵地,但无兵可守(的错误)……他们不研究军事学术,只知深沟高垒。”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