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进 外 传
却说明代嘉靖年间,广东有一县城小镇外住着一户世代务农的范家,家境还算殷实,只是这家主妇三十来岁还未生子,两口子也不知看过多少郎中,问过多少菩萨,吃过都少偏方,仍未见动静,着实叫范家好不发愁。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这一日,邻家因买种子缺钱,时令已过春分还未下种,老范对邻家平日都照顾不少,便对邻家说:“高邻不用发愁,先从我家借上些许银两买回种子,待秋后再还甚好?”邻家老林以前从范家借过不少尚未归还,这老范也从不催问,老林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再借。老范知晓他的心思,便说“莫要再耽误了,时令不等人的,先拿去用着。”邻家感激不尽,收过买种的钱待要离去,忽然想起一事,对老范说“拙荆娘舅前日从肇庆来到我家,说起他那里有个‘佛恩寺’,香火盛旺,众多外乡人都去那里求子,不知灵也不灵,这几日因缺种子钱,愁得差点忘了,如若不嫌路远,待我播完种引你夫妇一同前去拜佛求子,吃住就在娘舅家,却也省得一些盘缠,你意下如何?”老范抚掌忙答“如此甚好!”于是,赶快备好路途用度衣物,帮忖老林赶紧耙地播种,尽早出发。
老范两口子帮着邻家播完种,旋即随同老林一道上路,也不过五天的路程,便来到老林娘舅家落脚住下。这娘舅姓刘,当地人称呼他刘员外。刘员外见外甥郎远道而来十分高兴,老范夫妇拿出自家产的干货恭恭敬敬的送上,把个刘员外慌忙接住道:“承蒙高邻对外甥女家诸多帮衬,老夫早已过意不去,今日光临寒舍,还带累赠老夫厚礼,如此实在不敢当,多谢多谢!”一番寒暄过后,吃过晚饭,老范便实情相告,请教如何去“佛恩寺”,见寺中住持事宜。刘员外一听道:“此事不难,老夫祖上五代仍佛恩寺施主,明日你随老夫一道前往。”具体事宜,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嘱咐一番,便安顿老范夫妇早些将息。
次日大早,老林一担挑了老范备好的功德物品,与老范夫妇一道跟随刘员外上山。进得寺中,见过主持觉能高僧,拜过菩萨,觉能拿过签筒,示意老范抽过一签交与觉能,此时,一道红光罩在范妻头顶。觉能看过此签,低头沉吟不语。刘员外忙问主持“此签是何征兆?”觉能看一眼老范夫妇说道:“二位施主命中有一贵子,将在明年十二月降生。只是……”刘员外见主持迟疑,笑道“高僧莫要顾虑,但说无妨。”觉能双手合一答曰“天机不可泄露,非贫僧不愿直说。”说罢,取过笔墨写了“因口得累,无口失贝,船至江中,只进莫退”递给老范。继而又道“看在刘施主祖上功德无量,范施主心诚心善,此子出生后取单名为‘进’,谨记谨记!”说完闭目合十,不再开口。刘员外与老范夫妇千恩万谢,告辞离去。
日月如梭,星转斗移。不觉时光过了次年十二月,范妻腹中胎儿还不见动静,把一家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转眼新年刚过,范妻感觉腹中疼痛难忍,邻家帮忙请来接生婆,遂产一男孩,足足十斤重,此刻范家内室满屋红光,老范抱过一看,果然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副贵像。尊觉能高僧所示取单名“范进”。说来也怪,这范进半岁开口说话,三岁就能对句,四岁便入塾为“童生”,十二岁考取“秀才”进学。范母颇以此子为荣为傲,逢人就夸她生此子前夜,梦见一红衣神灵钻入她的腹中,邻人都说那是魁星转世。这范进也以自己为“文曲星”转世为傲,不把同窗放在眼中。待到范进十五岁那年,恰逢广东乡试大考。范进入得苇中,很快考完。诗写得大气飞扬,赋作得文采照人,一篇策论旁征博引,立论高新,犹如花团锦绣,字迹娟秀工整,把个考官看得目瞪口呆,不觉心中生出许多爱慕,心中暗忖“此子前程远大,待我见他一面,老夫仅有一独生女,如若可以,或许能收为女婿,后半生有靠。”次日,范进觐见考官,逢问必答,且对答如流,谈吐不凡。考官拿过试卷和气的说道:“范进,你的诗、文、赋均写得甚好,此次乡试取得‘举人’十分有望,只是你写的‘生员(秀才的自称)’的‘员’字,上部应是‘口’而不能为‘ム’,这是个错字。”谁知这范进平日被母亲和塾师惯纵,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随口便道“这亦可,那亦可。”考官一听,心想“老夫为朝廷选拔人才,这等不虚心,以后必吃大亏,难不了还会让同僚说我藏有私心,得让他受点磨难,挫一挫他的傲气。”随手取过笔墨写道“私、和,勾、句,吉、去,吕、台,八字通用,不革秀才”范进接过一看心知不妙,慌忙认错,考官满脸不悦,拂袖而去。得,这下可好。举人眼看有望,转瞬即逝,不仅没考上举子,连秀才的功名也丢了,回去仍做“童生”,从头来过。
范进像霜打焉了的茄子,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把原委向范母一一道明,谁知这范母不但不教训儿子,反而跑到学堂大骂考官瞎了狗眼,连文曲星都不认得,还有什么脸做考官!偏偏这番叫骂又传到考官耳中,考官发誓,只要自己还做广东“学监”,就不让范进中举。范父开始也心存愤懑,静下心一细想觉能高僧的十六字谒语,这不就是“因口得累,无口失贝”么?口贝为“员”,范进写“员”字错在上部的“口”,得累了,现在秀才被革,不能称“生员”了,岂不是“无口失贝”?接下来“船至江中,只进莫退”就全然明白不过了。
却说这范进考举子不成反而被革去秀才,过了两天倒也不以为然,反正再考一年不就又是秀才吗?没想到连试三年,仍旧还是没有进学便开始心灰意冷,不愿再读书,想跟爹爹一道务农,不料想范母不依,连哄带骂,只好不情愿又拿起“四书五经”挑灯夜读。范母情知自己失态去学堂大闹得罪学监,心想在广东考不成,到外省去考。于是收拾衣物,变卖部分家当带着范进来到湖南境地,租房住下陪读。范母不知考取功名得在原籍应试,然而回去后尚若那学监还在广东岂不白费力。如是范母一边给人做针线糊口,一边督促范进攻读。这一去十年,耗尽了家中积蓄,熬得筋疲力尽,范进还是未能进学。直到范进三十五岁,范母一看儿子再不成亲将会误了终身。于是母子俩又回到广东原籍,经人撮合与镇上杀猪为生的胡屠夫家的老姑娘完婚。这胡屠夫家的闺女本来模样、为人都不错,就因为胡屠户面相凶狠,性格粗暴,多少家的好儿郎一听是他家闺女,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害得一个如花似玉般的姑娘到三十岁才出嫁给范进为妻。偏这胡氏也认为范进是“文曲星”转世,跟着婆婆一股劲鼓励范进读书,如若范进有些许懈怠,便遭范母寻死觅活相逼,胡氏一番劝导。寒来暑往,秋去春来,一年一年过去,把个范进磨得青丝变白发,腰弯背驼。范老爹尚若再言不考了,范母便对着范老爹一顿劈头盖脑臭骂。日月如梭,时光碾转,范进耽误了大好青春,已进四十五,膝下没有子嗣,自己还是老童生,这年,居然进学考取了秀才。次年又是乡试大考,范进跃跃欲试,决定再作一搏。后事此处不再累赘,好友诸君去读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篇便可知晓。
故事在这里说完了,好友诸君不必问出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笔者杜撰此篇就为博大家一乐。
(谨以此文献给望子成龙拔苗助长的家长们)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