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诗歌艺术手法的时代变化
查看: 429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艺术手法的时代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0-13 2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梦影含心 于 2013-10-14 20:50 编辑

  
                           诗歌艺术手法的时代变化
                                                               文/邓迪思

      诗歌的创作手法,古今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种变化,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从封建社会的田园牧歌,到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的诗人,我挑出李清照、泰戈尔、余光中、特兰斯特罗默的四篇作品,来简要地对比一下这种变化。
  下面先讲(1)李清照《怨王孙》:借景生情的古典主义手法
  李清照虽然是词人,但词属于诗歌的范畴,词翻译成白话文或者英文的时候,就看不到词的那种格律了,成为地道的一首诗。讲这首词,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和英文来讲,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境。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这首词上阕是铺垫,并点染相思之意;下阕是倾诉,浸润相思之情于景中。其中有几个关键词“重门深院”“远信谁传”“难拼舍”“寒食”“秋千”“人静”是理解这首词细微之处的着眼点。那么,这几个关键词能理解李清照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重门深院”点出了她的孤独,“远信谁传”点出了她的相思的渴望,“难拼舍”点出了她明知应该支持丈夫,却又忍不住相思的含蓄感情,“寒食”点出了她盼望与丈夫一起踏青的愿望,“秋千”是回忆与丈夫在一起的欢乐,“人静”则使这感情变得更加幽长,别具意味。
  这首词据专家考证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写的,她的丈夫赵明诚出仕做官,经常外出,搜集文物。李清照是很支持丈夫作古文化的整理工作的,为此她还节衣缩食,并乐在其中。根据她所撰写的《金石录后序》,她是和丈夫一起进行整理工作的。她天生博闻强记,丈夫拿来一段碑文,她能告诉丈夫这段文出于哪本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
  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而赵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两人的结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天设婚姻。都出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情投意合,缠绵悱恻。
  所以,我们理解这首词,不能理解为李清照对赵明诚的幽怨之情,只能理解为一种相思之渴。
  这首词的英文翻译有很大的问题,没有准确地传达出李清照的那种细微感情来,其中
“One deep in love is by nature involved introuble.Ahardthing to befreeof.Again the Cold-Food Festival(2)approaches……”翻译成汉语是“爱得越深就越是心烦,一些事是难以放弃的,在冷食品的节日……”
  李清照的感情并非是因爱生烦,而是欲罢不能,想放下相思却又放不下,是小夫妻之间的自然而然的相思。这和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情不一样,李商隐恋的是“小三”,据学者推测很可能是他岳父的一个小妾,有乱伦之嫌;这种感情是见不得人的,所以李商隐写的极其含蓄。而李清照是老婆想老公,又想让丈夫做出一番事业,又忍不住在月光下不断地思念。
  “寒食节”应该是音译,而不是意译为“冷食品节”,这样会让外国人产生误会,就算有注释,也难免不发生误会。在我看来不是一种好的译法。
  徐志摩曾经把这首词翻译成白话诗,如下:
  困处在深闺,春要快去了。行人一点的消息都没有。寄一个信给他么?托谁寄呢?这怎么好。
  多情的自然是什么都放不下,寒食又到了,这静悄,秋千也空着,只有向月亮浸着白白的梨花。
  徐志摩虽然把李清照的感情表达对了,但是他删改了一些细节,失去了原味儿,也不是一种好的办法。为此,我又重新翻译了一下,并且把它译成英文。如下:
  在京都,晚春的风吹起,我看到石阶上长着碧绿的小草,大雁已经飞走了,院子是那样寂静,只有几扇孤独的门。既然没有人能为我捎一封情书,那么只能把爱收起来。
  可我的爱是那样真挚,我无法放下。正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街道是那么冷清,秋千也孤零零地摇晃着,月亮发出冰一样的光芒,照射在洁白的梨花上。
  翻译成英文是这样的:
  In the capital,the deep spring windis blowing.
  I see green grass growing on the stone steps.
  Wild geese have flown away already.
  Yardisso quiet,there's nothing but only afew lonely doors.
  Since noonecan take along a love letterforme,I can only hide my love。
  Bu tmy loveisso sincere, I can not give it up.
  It is the festival for the family grave,The streets are sodeserted,the swing is also shaking alone.
  The moon sends outice-like light,lighting up the pure white pear.
  
  古典主义诗词手法中,借景生情是一种常用手段,在这首词中,借晚春的风景,深锁的宅院,空荡荡的秋千,静默的小巷,皎洁的月光,莹白的梨花,释放了一种婉约的氛围,真挚的相思,独守的寂寞。
  和《诗经》中那种原始的、淳朴的感情和艺术手法相比,唐诗宋词在艺术手法上更成熟、更细腻。《诗经》中的景多是虚化的背景,往往作为兴物咏言的开端;而后来的诗词则是实景,但这实景往往成为一种衬托,把情衬托得更加唯美,最终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古典主义的艺术手法在唐宋年间达到巅峰,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后人已经难以超越,所以突破束缚便成了创作的需要,并发展出了白话诗与散文诗这样的形式。
  
  下面我们来讲讲泰戈尔的散文诗。(2)泰戈尔《吉檀迦利20》:自由表达内心意识的灵动手法。
  《吉檀迦利》是一组献给神的诗,“吉檀迦利”的本意就是奉献。我们大家熟悉了泰戈尔的散文诗的形式,事实上,在印度,泰戈尔的诗并不是散文诗,而是孟加拉文的格律诗。而泰戈尔在印度的格律诗人中,也不是地位最高的。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在文化上很保守的国家,喜欢遵守陈规陋矩,而不喜欢创新。一旦冒险创新就会遭受许多批评,遇到极大的阻力。尽管泰戈尔在世界上已经享有巨大的声誉,但在国内仍然受到一些微词的影响,所以他在国内一直写格律诗,到晚年才开始尝试孟加拉文散文诗的创作,而这时,他的创作才华已然不如从前了。
  其中第20首,我先翻译成中国仿古诗的形式,求个形似。因为很难翻译成严守格律的律诗,难度太大了。我这样做,是为了将格律诗和散文诗进行对比,以更好地了解泰戈尔的创作方式。
  下面是我的翻译:
  莲花开日心摇动,目中无花花篮空。
  幽愁时起惊梦魂,南风频送觅芳踪。
  馨香徒使心意痛,暑夏渴求功德成。
  菩提近我浑不觉,心中已放大光明。
  泰戈尔的爱好者们一定不同意我的这种翻译方法,而印度那些尊古的老先生们会觉得我翻译得不错,更接近禅语,接近神佛。本来这首诗就是献给神的诗,类似中国佛教界人士所作的诗歌。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熟悉的翻译:
  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我的花篮空着,花儿我也没有去理睬。
  不时地有一段的幽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
  这迷茫的温馨,使我想望得心痛,我觉得这仿佛是夏天渴望的气息,寻求圆满。
  我那时不晓得它离我是那么近,而且是我的,这完美的温馨,还是在我自己心灵的深处开放。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散文诗中,对神的崇拜减弱了,带有一种人文主义的气息。这首诗歌成为一种表达内心意识的奇妙的诗歌,显得灵动神秘。泰戈尔用英文所写的散文诗,几乎都是这样,他笔下的那个神不再是印度传说中的那个神,而是一个更加广义的神,充满了对自然与生命的博爱,是人与神的结合体。这个神,并不是统治世界的万物之王,而是充满博爱的圣者。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诗歌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禅的角度去理解,二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两种理解都是正确的,并不存在矛盾冲突。从这两个角度去理解,诗的含义分别又是什么呢?大家回答一下。
  从禅的角度理解,莲花是佛家的圣物,莲花开放,诗人却没有去关注花,而是关注它的馨香。莲花是外在之物,而馨香却是内在之物,是佛的精神。诗人想去寻求圆满,怎样寻求呢,不是打坐念经,而是从精神上去领悟神的旨意。当理解透了神的妙处,那么,莲花就会在心中开放,从而达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高超境界。
  从人的角度理解,莲花是一种纯洁的美,而诗人心魂飘荡,却没有觉察到这种美。有一种幽长的愁绪袭上心头,他在盼望并寻找着什么。忽然从南风里发现一种奇香,这正诗人渴望的。正像人生迷茫不解时找到了答案,这馨香就像是夏天渴望圆满而最终寻找到圆满一样,让人感动不已。莲花在远处,馨香却在近处,这香味是诗人的,并非从莲花上散发出来的,而是诗人心中的莲花在开放,并且散发出奇异的芳香。原来,人要寻得幸福,不能到外界去寻找,只能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只有心灵充实了,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无论从哪种角度解释,莲花都成为外在世界的象征,馨香都成为内在世界的象征,花和香不再成为兴起的手段,也不再成为借景生情的手段,而是成为一种隐喻手段,使之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内心意识,并使诗歌具有“泛神论”的特色,讴歌生命的灵动。
  散文诗突破格律的限制,正是为了赋予诗歌更多的内涵,同样的内容,表达出更多的深意。那么,诗歌能否进一步自由地创造,以短小的语言道出更深刻的内容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余光中的诗。(3)余光中《月光光》:运用文字变化形成意象结晶的手法。
  《月光光》从题目看取材于台湾童谣,是一首在台湾家喻户晓的儿歌。几乎所有的闽南籍台湾人都会哼几句儿时学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这首诗,据童谣而改意象,表达的主题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是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乡愁》一诗通俗易懂,所以成为大家最喜欢的一首诗。但是,我觉得不论从情感的强烈程度上,还是艺术手法的处理上,《月光光》的水平都要高于《乡愁》,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
  
  月光光,月是冰过的砒霜
  月如砒,月如霜
  落在谁的伤口上?
  恐月症和恋月狂
  迸发的季节,月光光
  
  幽灵的太阳,太阳的幽灵
  死星脸上回光的反映
  恋月狂和恐月症
  祟着猫,祟着海
  祟着苍白的美妇人
  
  太阴下,夜是死亡的边境
  偷渡梦,偷渡云
  现代远,古代近
  恐月症和恋月狂
  太阳的膺币,铸两面侧像
  
  海在远方怀孕,今夜
  黑猫在瓦上诵经
  恋月狂和恐月症
  苍白的美妇人
  大眼睛的脸,贴在窗上
  
  我也忙了一整夜,把月光
  掬在掌,注在瓶
  分析化学的成份
  分析回忆,分析悲伤
  恐月症和恋月狂,月光光
  
  诗人为什么要说月如砒霜呢?历来的诗作都把月亮形容成美好的事物,可作者为什么要把月亮形容成毒药呢?因为对海峡东面的人来说,思乡之渴望正如一副毒药,越是想,越是回不去,不能统一,只能望月心伤。
  毒药落在哪两种人的伤口上呢?一个是得了恐月症的人,一个是得了恋月狂的人。月圆时节,他的症状迸发了,犯病了,于是月光光如砒霜。那么,什么人得了恐月症?什么人得了恋月狂呢?答案是诗人自己,或者和他一样有统一情结的台湾人民。恋月狂是对祖国大陆强烈想念的症状,而恐月症因不能回到大陆去看一看而见不得月光的症状。这种笔法很妙,反写,明写月是毒药,暗想思乡之情,同时悄悄地讽刺了阻挠两岸统一的人们,正是他们,才让月如砒霜的。一笔多用,多妙!
  诗人为什么说太阳是幽灵,是死星呢?什么是祟着猫,祟着海,祟着美妇人呢?祟字在这里作何解释?猫、海、美妇人又各自象征着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诗人见不到两岸统一的希望,见不到前途的光明,所以说太阳死了,是幽灵,是死星。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试着解一解。先说这个祟字,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好,都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现代用法要加上一个动词“作”字,“作祟”。但是,诗人在这里却把它嫁接成动词了。祟字在这里,我以为是心中有鬼气的意思。因猫而有鬼气,因海而有鬼气,因美妇人而有鬼气。因为见不到统一,而万念俱灰,故心中有森森的鬼气。
  第四个问题,我认为猫象征国民党当局,海象征着台湾海峡,美妇人象征着祖国大陆。
  太阴还是月亮,那么夜为什么是死亡的边境,偷渡又作何解释呢?我觉得这一句其实是倒过来说才对,边境如同死亡的夜。偷渡二字,实际上是幻想和期盼,既然边境是死亡线,那么只能从梦里,从梦中的云里回到祖国大陆了。
  现代远,古代近又指的什么呢?很简单,古代是统一的,所以近;现代是分离的,所以远。膺币这个词不通,不知道台湾作何解释,估计和硬币是一回事儿。那么太阳的硬币,铸两面侧像,是什么意思呢?诗人把两岸状况形容为一枚硬币,本就是一家子,一个面,一个背,手心手背的关系。可是离得这么近,却谁也见不着谁,咫尺天涯,形同陌路。这个比喻非常巧妙。
  海怀孕是个很离奇的想象,象征着什么呢?诗人点得很明显,在远方怀孕,那么,显然是在大陆那头,而不是在台湾这头。恐怕是指“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孕育统一而提供了前提条件。那么,下面的也就好解释了。黑猫指国民党当局,不去理会大陆提出的远见卓识,而继续念诵那套不识大局,自私自利的分裂经。所以,患了恋月狂和恐月症的诗人,祖国母亲,只好失望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峡两岸继续分离,兄弟不能携手。
  诗人分析出了月光的什么化学成份呢?分析出了历史,回忆就是历史。有古代统一的历史,有国共合作的历史,有两岸矛盾冲突的现实。还分析出了失望,悲伤就是失望,渴望回家的人失望,渴望贸易往来的失望,渴望再次统一的人失望。所以,诗人无奈,只能继续饮下这杯带着毒药的酒,月光光,如砒霜。
  余光中在诗歌创作中对语言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把原有的意思改了,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含义。余光中曾经这么说过“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只要看看,像林语堂和其他作家的散文,如何仍在单调而僵硬的句法中。跳怪凄凉的八佾舞,中国的现代散文家,就应猛悟散文早该革命了。”
  余光中不只是在散文上进行文字试验,在诗歌上也进行文字试验,他自言这个过程是炼丹,我用另一种比喻就是结晶。诗歌是几个意象的组合,合并成一个意象。如果这几个意象是并列式的,每个意象组合起来没有变化,那么,这首诗恐怕不会太高明。如果几个意象是“化学反应”式的,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意象,像几种不同成分的化学品混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晶体,那么,这首诗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首好诗。我把它称之为“意象的结晶”。
  自由诗使意象结晶,使文字变形,使内涵更深刻,使表达更灵活,和散文诗相比,显然自由诗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
  看起来,自由诗写到这种水平,已经是极限了,还能再进一步压缩语言,并创出新意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歌。(4)特兰斯特罗默《路上的秘密》:高度抽象隐喻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手法。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是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许多国际大奖了。但因为他是瑞典人,为了避嫌,瑞典皇家科学院晚了十年才把这个早该给他的荣誉送给他。
  我们下面来欣赏他的一首代表作:
  《路上的秘密》
  日光落在一个睡者的脸上
  他的梦更加生动
  但他没有醒来
  
  黑暗落在一个行人的脸上
  在急切的太阳强光下
  他走在其他人中间
  
  天色如一场骤雨突然转暗
  我站在一间容纳每个时刻的屋里——
  蝴蝶博物馆
  
  阳光依然强烈如初
  它那急切的画笔正在描绘世界
  
  
  诗歌的标题是“路上的秘密”,可路上有什么秘密呢?看诗的内容,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秘密可言来。如果说有一种秘密的话,那么就是诗人内心的秘密,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使他触发了一种说不出的心情,因为说不出,所以是秘密。
  这首诗前两段是描写梦中人和行人的,写的是“他”;第三段是描写自己的,最后一段是描写阳光的。他,我,阳光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联系呢?有什么秘密可言呢?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段,他在做什么呢?在做梦。而且这梦做得很美,大白天睡觉睡这么香,比晚上做梦做得还要美,因为“他的梦更加生动”。他没有醒来,是啊,正做美梦呢,谁肯醒啊。这段我们只须记住两点就行,梦和阳光,梦里有阳光,或者说,在梦里是阳光的。
  再看第二段,黑暗落在一个行人的脸上,大白天,为什么偏偏是黑暗落到这个行人的脸上呢?落到别人脸上没有?不知道,反正他走在别人中间。我们只能说,也许也落到别人脸上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阳光下的黑暗,或者说阳光下的罪恶,世界是阳光的,但是并不透明,这个世界看似很阳光,其实充满了黑暗。这段我们只须记住,黑暗就潜伏在我们这个貌似光明的繁荣世界里。
  第三段,天色突然就阴下来了,要下雨吗?不知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我”在哪儿,在哪儿呢?蝴蝶博物馆。博物馆,当然各个历史时期的蝴蝶标本都有了,所以这是一间容纳每个时刻的屋子。“我”自然就审视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和门外的现实形成了对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生着同样的事。为什么呢?甭管一百年前的蝴蝶和十年前的蝴蝶,不都是蝴蝶吗?飞来飞去还是那蝴蝶。同时,也就暗喻了,历史和现在是一样的,和门外发生着同样的事。
  最后一段,阳光依然在描绘这个世界。阳光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没闲着。阳光都在干什么呢?干两件事,一件是在大白天把黑暗照到人脸上,另一件是在大白天把光明送到人的梦里。
  然后,我们就懂这首诗了,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人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光明,光明依然是一种梦想,而黑暗依然笼罩着这个现实世界。最后,我把这首诗缩短并改写了一下,这下大家应该就能看懂了。
  梦里充满了阳光
  黑暗却落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我审视历史
  时光之轮还像以往那样急急地转着
  
  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歌是高度抽象的,仔细分析的话包含几个意义,一是现实世界,剥离表象还原本象的抽象的现实世界;二是内心世界,充满现代主义意识的内心世界;三是文化内涵;四是历史内涵;五是哲学内涵。具体内容因时间关系,我不再去细讲了,大家可以用专业分析手法来分析研究。
  纵观诗歌的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的密度越来越高,能够表达出更多的含意;二是意义走向多维化,犹如我们这个多维的世界,不再是单一的体系;三是思想上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以更深刻的思考来分析问题。
  总之,现代主义诗歌超出了文字的界限,能够表达出更多的内涵与意义。为什么现代主义会变得如此复杂呢?
  如果列举一堆专业名词,对多数爱好者来说犹如天书,在此,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吧。
  以汽车为例,以前的汽车就是个大玩具,后来也就是一个交通工具。到了现代社会,它包含的内容更多,它是文化,汽车的文化;它是品牌,历史的意义;它是技术,高科技的典范;它是环保,代表绿色与文明……总之,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很难去涵盖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只有用复杂的手法才能准确表达出这个复杂的社会。
  总有爱好者抱怨现代主义作品难读懂,其实,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是很丰富的,丰富的人能够读出丰富的内容来,浅薄的人什么也读不出来。可以任意选择几个角度来解读现代主义诗歌,都会得到美的愉悦。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和现代社会的特点悉悉相关的,现代社会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判断美与丑,善与恶,无论是人,还是社会,都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性。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4 04:43 |只看该作者
真是意外!梦影看见邓老师也来此了,热烈欢迎你!{:soso_e192:}并代表全体版主欢迎邓老师!{:soso_e142:}{:soso_e142:}{:soso_e142:}{:soso_e142:}{:soso_e142:},,,,,,,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4 04:46 |只看该作者
邓老师的到来让学习交流版乃至整个诗词版蓬荜生辉!{:soso_e163:}{: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14 05:24 |只看该作者
拜读完邓老师的此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字,受益非浅!赞叹!
文章高屋建瓴,纵横结合,古今相融,中外并举的阐释诗歌的变幻。有概念,有讲解,并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与见解,正应验了一个“通”字,为学只有通才能目光远大,情怀广博。
建议精华!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14 05:32 |只看该作者
感谢邓老师为诗词歌赋版带来的精彩!同时也盼望邓老师在百忙中常来,为喜爱文字的朋友带来福音!这篇文章帮助了读者们更好的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与外在,更是令梦影深感自己的才疏学浅!再次感谢邓老师!{:soso_e181:}祝邓老师笔健双丰!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14 08:18 |只看该作者
邓老师,看到我们好学的诚心了么{:soso_e112:}看把我们梦影开心的,再次谢谢老师,老师专业的评论,我们受益太大了{: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14 12: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逍遥侠 于 2013-10-14 12:56 编辑

老师的文章通透细腻,细细品味,绵远意长,让人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支持精华!{: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14 20:52 |只看该作者
我试着将此文中英语句子中的单词分开,不知对否?邓老师莫怪!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15 23:47 |只看该作者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10-14 04:43
真是意外!梦影看见邓老师也来此了,热烈欢迎你!并代表全体版主欢迎邓老师!{: ...

暮雪非得让我发一篇来支持你啊,谢谢梦影,见到你也很高兴。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15 23:47 |只看该作者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10-14 04:46
邓老师的到来让学习交流版乃至整个诗词版蓬荜生辉!

可别这么说,我也是一般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0-15 23:49 |只看该作者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10-14 05:24
拜读完邓老师的此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字,受益非浅!赞叹!
文章高屋建瓴,纵横结合,古今相融,中外并 ...

只是很浅显的一个比较,算不上什么的,其实标题前应该加上“浅析”二字就对了,本来也没什么深度的。谢谢梦影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0-15 23:49 |只看该作者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10-14 05:32
感谢邓老师为诗词歌赋版带来的精彩!同时也盼望邓老师在百忙中常来,为喜爱文字的朋友带来福音!这篇文章帮 ...

也祝梦影在创作上更进一步,取得更大成绩。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0-15 23:50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3-10-14 08:18
邓老师,看到我们好学的诚心了么看把我们梦影开心的,再次谢谢老师,老师专业的评论,我们受益 ...

梦影也算是我群里的学生啊,谢谢暮雪,我算不上水平高的,只是写一点浅见,给爱好者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0-15 23:51 |只看该作者
逍遥侠 发表于 2013-10-14 12:48
老师的文章通透细腻,细细品味,绵远意长,让人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支持精华!

谢谢逍遥侠,只是一点浮浅的理解,过奖了,祝秋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0-15 23:52 |只看该作者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3-10-14 20:52
我试着将此文中英语句子中的单词分开,不知对否?邓老师莫怪!

谢谢梦影如此费心{: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0-16 11:04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的诗歌言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0-16 15:13 |只看该作者
邓迪思 发表于 2013-10-15 23:47
暮雪非得让我发一篇来支持你啊,谢谢梦影,见到你也很高兴。

再次谢谢邓老师!{:soso_e160:}也谢谢暮雪!{: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0-16 15:31 |只看该作者
邓迪思 发表于 2013-10-15 23:47
可别这么说,我也是一般人。

一般人写得不一般,{: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0-16 15:32 |只看该作者
邓迪思 发表于 2013-10-15 23:49
也祝梦影在创作上更进一步,取得更大成绩。

嗯,这是梦影一直在努力的,{:soso_e106:}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0-16 15:34 |只看该作者
邓迪思 发表于 2013-10-15 23:49
只是很浅显的一个比较,算不上什么的,其实标题前应该加上“浅析”二字就对了,本来也没什么深度的。谢谢 ...

邓老师别谦虚,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分析诗的好方法,欢迎你常来坐坐!{:soso_e160:}{: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10-20 14:00 |只看该作者
来自水星球 发表于 2013-10-16 11:04
值得学习的诗歌言论!

过奖了,谢谢水星球,周末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10-22 07:29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10-22 10:43 |只看该作者
梅开二度 发表于 2013-10-22 07:29
学习

谢谢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10-27 12:18 |只看该作者
看到老师的博学,暮雪真的很惭愧,只有抓紧时间读书充电了{:soso_e110:}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10-27 12:20 |只看该作者
还是希望老师能把更多的评论文字贴过来,让大家学习{: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10-29 10:42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3-10-27 12:18
看到老师的博学,暮雪真的很惭愧,只有抓紧时间读书充电了

哪里,暮雪,你挺不错的,有灵气。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10-29 10:43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3-10-27 12:20
还是希望老师能把更多的评论文字贴过来,让大家学习

有时间发,暮雪,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11-1 19:51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诗歌评论或理论性文章并不好写,原因是它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阅读量作为保证,而很多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恰恰在这方面欠缺,而当下的诗歌评论,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评论者往往会把诗歌这种感性的文字浆果给弄成干瘪的干果,干瘪的理论性缺乏实例引证,再加上故弄玄虚的一些所谓专业性词汇,读者更会丈二摸不到头绪。看迪思兄的诗歌评论却可以使人对诗歌的理解更加透彻,期盼这样的好文多多发到六星来!给迪思兄上茶!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1-20 18:45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邓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11-22 23:09 |只看该作者
傅苏 发表于 2013-11-1 19:51
诗歌评论或理论性文章并不好写,原因是它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阅读量作为保证,而很多诗 ...

谢谢傅兄,过奖了,多提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