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他们的国.郑子产
查看: 18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的国.郑子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0-9 0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他们的国.郑子产
  

一.
  拿出一个专门的篇幅,来讲述郑子产,也是我在《他们的国.郑国篇》里面,一个重点。郑子产之所以能被一些史学家誉为“春秋第一人”,这样的评价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而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障,去触摸这样一个人,我是带着仰视和敬佩目光的。
  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国家殚精竭虑,乃至死而后已。他的出现,让危机重重的郑国,一度几乎走向中兴。他的思想理念,至今对我们依然有着无比现实的教化意义。从郑简公问政的第12年把他封为上卿那一刻起,他把他自己毫无保留的和郑国捆在了一起。
  兴衰荣辱,至死方休。
  他是郑国当然的贵族,但是,他的出现,让充斥着狗血剧情的郑国这部大戏,总算有了正儿八经的主人公,让后人们在审阅春秋郑国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一声叹息:“郑子产,不枉为春秋第一人”。
  我曾经说过,站在历史面前我们是需要敬畏的。是因为有郑子产这样足以让我们去敬畏的人,以及他做下的那些注定要不朽的事情。
  其实在我看来,春秋虽然充斥着血腥和正常的,不正常的权力更迭,但是,同样春秋也是一个人才迭出的时代。当然,在赞美郑子产的时候,不能不提及他的同代中人,一个比他更有名气,更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家,那就是孔子。鉴于老孔的事情不属于郑国,我会在后面有关他的国来讲述。
  他从公元前554年,在郑简公诛杀子孔之后,走上郑国的政治舞台,到公元前522年谢世,他在郑国的政治舞台上,倾情了32年,让郑国几乎强大,让百姓无比拥戴。
  他并没有著作传世,但是,有关他的记载,无论是惜墨如金的《左传》还是稍微详尽的《史记》等史书,都有着清晰的描述。
  郑子产执政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棘手而糟糕的局面。彼时,疆外封国林立,强国相互争霸,郑国受逼于楚晋之间;国内宗族错杂,争斗不休,讧乱相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郑子产走上郑国的政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应当说,无时无刻不在考量着他的治国理念以及政治智慧。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他用出色的行动和思路,让郑国,乃至邻国都感觉到他的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政治才能。
  能平衡好国内错综复杂的各种政治势力的缠斗,能游刃有余的做好外交,能把法律用铭文条款的方式公布于众,郑子产如同一个高超的棋手,愣是在春秋这盘充斥着狼烟的棋局里,走出了属于自己风格和棋路的棋。
  高手投子,于静于动,于无声处惊雷滚滚。
  

二.
  公元前536年,在郑国的都城之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只刻满了法律铭文的大鼎,出现在郑国人面前。郑子产的“铸刑书”,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庭广众的视野里。从此,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几乎可以证实,郑子产的“律鼎”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部公开的法律典籍。仅仅公开了法律还不够,郑子产还提倡了“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政治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的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当然这种“宽猛”我们大概都可能不陌生,后来我们引申为“宽严相济”,基本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也算师承郑子产了。
  把法律公开,不让其成为统治者的秘密,让所有的郑国人都知道在一种什么样的尺度里做事,郑子产此举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了统治者需要释放的一种胸襟,更让试图所有企图触碰法律底线的人,望鼎生畏。
  而为了强化统治力,实施的“宽猛相济”,更多体现出来的是统治者一方面为了加固自己的统治力,同时也把一定的空间留给了百姓,这当然是一种充满着政治智慧的玩法。
  而在外交层面上,郑子产依旧显示出他极强的风范。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恼。
  那年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访问,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范宣子,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收很重的贡品,公孙侨(子产)对此感到困惑。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是为没有财货担忧,而是为没有美名担忧。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如果您依赖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诸侯离心,晋国就垮台;晋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台,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时哪里还需要财物?说到美名,它是传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有基础就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快乐的君子,国家的基石,说的是有美德啊!《诗经•大雅•大明》说:上苍监视着你,不要使你的心背离,说的是有美名啊!用宽恕的心来显示德行,美名就会载着德行走向四方,因此远方的人闻风而至,近处的人也安下心来。宁可让人说,您的确养活了我们,而能让人说:您榨取了我们来养活自己吗?大象因为有象牙而招来杀身之祸,就是由于象牙是财宝啊。”
  毫无疑问这是一封让晋王范宣子汗颜的信,汗颜之余他觉得子产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减轻了各诸侯国的贡礼。
  

三.
  郑子产在位的时候,可以感觉到郑国的言论自由的宽泛度是相对宽松的。
  这其实一直是一个统治层面上颇感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如何面对来自民间的议论乃至批评,或者不同的声音。
  郑国人喜欢到乡校休闲聊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这一番话,说的大夫然明心悦臣服,他发自内心的对子产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敢于听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调调,这是一种襟怀,一种大度,也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坦然。
  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政治家,能有如此胸襟。在叹息之余,有不能不问问今天的我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那些“肉食者”,你们的内心可曾有过一丝自信吗?
  中国传统等级制度之下的政治专制,能移开一个口子让老百姓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统治者,真是要很大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得上几十年、几百年才会见到一次。
  完全可以想象到老百姓议政的内容,比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风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宫廷秘闻,某个官员乃至国君的私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平民百姓中横挑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目中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眼睛盯住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国家治理的好,百姓日子好,怨言就少,歌赞就多,否则正相反。
  可以打个比方,老百姓的评论,是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无情的镜子。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却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估价,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并不意味著顺从;相反,沉默中蕴含著可怕的力量。郑子产听到了来自郑国民间最真实的声音。
  所以,“不毁乡校”的郑子产,可以屹立在历史里,让我们的目光充满着深深的敬意。同代中人,孔仲尼闻听此事,一声叹息:“谁说子产不仁义,我真的不相信啊”。
  

四.
  《孟子.万章上》里面讲述了郑子产这样一个故事: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前有一个人送了条活鱼给郑子产,子产让小吏把鱼放进池子里。这个小吏把鱼煮着吃掉了,却回来报告子产:“我刚把鱼放在池子里的时候,鱼还奄奄一息的;过了一会,鱼就摇头摆尾的游动起来,眨眼间就钻进深水里不见了!”子产听了,说:“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小吏出来后对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掉吃了,他却还说: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所以,君子虽难以被不合情理的说法欺骗,但也可能被看似合乎情理的说法蒙蔽。
  我对孟子的这个解读是有点异议的,按照郑子产这样的智商,我宁可相信他肯定知道鱼被小吏煮着吃掉了,而豁然一笑给了小吏一个下台阶的借口罢了。抓大放小,才是一个政治家智慧要义之所在,一条鱼算什么呢?
  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六十六》里有一句描述他对郑子产的印象和评价:“子产治郑,民不能欺”。我理解这是一句充满着双向味道的评价,及体现出郑子产为人的宽厚,也倒出了老百姓对郑子产的信任。民不能欺,是子产对民的尊重,民不能欺,是民对子产的敬畏。
  当年郑子产,铸刑鼎于王宫门前的时候,曾遭遇到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叔向认为人民知道的法律多了,争议就变多,国家就不好管理了。子产没有被旧贵族的反对所吓倒,仍坚持已见,他认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这种不退让的坚持,让郑国在他执政的几十年里,走在法治的路上。
  因为他执政理念的“宽猛相济”,造就了郑国的稳定和发展。
  公元前522年,郑子产身患重疾,这个把一生都交给了他钟爱的国,他热爱的家的人,自觉时日无多。
  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势猛烈,人们望见它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玩弄,所以死于水的人就很多,因此宽厚的政策,实施的难度要大。”
  果然太叔继任主政郑国,不忍心采用严厉的政策而实行宽厚。郑国因此很多盗寇,他们招集人手聚集于萑苻泽中。太叔很后悔,说:“我早点听从老人家的话,就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于是出动步兵去围剿萑苻泽中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灭,从此盗贼活动才稍稍平息。
  

五.
  公元前522年,郑子产这个春秋最耀眼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陨落了,他人生的大幕就此关闭。虽然依旧关不住他耀眼的才华,以及注定被历史不能忘却的故事,毕竟人生就此结束。
  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新郑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的尸体。
  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
  子产的儿子不肯接受,老百姓只好把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这条河水中,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珠宝在碧绿的河水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这就是现在郑州市的金水河。
  当然,你要是因为看了我的这个说辞,非要去金水河探宝,出现任何意外,本人不负责任。当然,如果你的运气要好,万一捞到金银财宝啥的,起码也得感谢我给你们指出了一条财路吧?
  一代名相,如此寒酸,除了让我们无限度的点击他人品的高山仰止,还能说别的什么吗?子产辅政几十年,雄才大略,处置得宜,终其一生,国稳而民安。子产死,孔子流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郑民尽哀,三月不行乐,人争赙金银殉葬。
  人活一口气,树争一张皮,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郑子产做到了这一切。
  所以,当他一袭布衣,挥手诀别人生的时候,我穿越历史的时障,目送着他背影的渐行渐远,永不回头。


  铸刑于鼎敢为先,治事由人不惧天;
  不毁乡校抵非议,虑广深思说子产。


  呜呼!郑子产,姬侨先生永垂不朽!
 

                             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0 19:08 |只看该作者
子产最著名的政治方略就是“宽严相济”。
他提出这一政治主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试想一下,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虎狼之国伺机窥视,别人砧板我为鱼肉的隐患时刻存在,子产竟能在这种非常时期提出这种政治主张,开创了郑国中兴的历史局面,可谓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10 19:09 |只看该作者
一代名相,如此寒酸,除了让我们无限度的点击他人品的高山仰止,还能说别的什么吗?子产辅政几十年,雄才大略,处置得宜,终其一生,国稳而民安。子产死,孔子流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郑民尽哀,三月不行乐,人争赙金银殉葬。
-------
千古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