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郎之意不在伞
文/南沙贝 摄影/水无沙
国庆节的版面锦上添花,水无沙的又一力作《一把油纸伞》,使靓丽醒目的黄色油纸伞为版面添上了金秋的喜悦和淡淡的古朴怀旧之风。
我的思绪在伞花飞舞中回到了金色的童年。爸爸出差归来,带回了几把散发着桐油芬芳、伞面色彩艳丽、伞骨朵精致的油纸伞,在那个完全单一色调的年代,漂亮的油纸伞,让我的爱美之心发挥到极致,我牢牢记住了它们来自湖南长沙。
这或许就是水无沙作品的情结要素,来自家乡的油纸伞。黄灿灿的,点缀着几片绿叶粉花。追索到1000多年前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至今已成为文人雅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精致唯美,适用性降低收藏性具有的高雅的艺术品。
细细揣摩着《一把油纸伞》这组摄影作品,青山碧水间忽隐忽现的民国初装束的美女,在古老的石桥边徜徉,圆型弧面的彩环在室外自然光下熠熠生辉,此情此景把我们融入了大自然美妙和谐的场景中。不经意间女孩的忧郁凄美的眼神让人生出些许爱怜之意。我曾在欣赏这组片片之后给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小倩》,源于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电影《倩女幽魂》的主角,殊不知我可是犯了大忌。因为小倩是不可以使用油纸伞的,自古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在中国民间,传说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而聂小倩再美毕竟还是一个美丽的孤魂。
从女鬼的传说我们穿越到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妹妹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有了最原始的伞,东汉造纸术后便产生了油纸伞,古老的工艺才可以代代相传。
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挂牌梁宏发伞号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鸭棚用大伞,出产的纸伞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伞”的美誉。1921年,潘馈清兄弟创办菲菲伞厂生产纸伞,除了传统的绘花外,还有喷花、印花和贴花,图案亦多种多样,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并于1929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优等奖。当地生产的油纸伞最高年产接近三万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伞社被撤销,靖港油纸伞停产,长沙其它地区的纸伞业亦式微。
长沙纸伞原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熟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水无沙对油纸伞情有独钟,应该都来自自小的耳濡目染。
全国唯一传承不息而且愈发红火的油纸伞当属秦风汉月油纸伞,收着是一种思念,展开挂在墙上或挂于屋顶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让整个空间充满艺术感,格调高雅。用她遮风挡雨,并在风雨之中依然优雅动人,气质倾城。
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深受各类人们的热爱,油纸伞能够更好的表现艺术张力,作为摄影道具使用,水无沙算是得心应手的一位。摄郎之意不在伞,而在光影色彩之间。
(油纸伞的相关资料来自百度)
|
-
9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