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如何看待苹果这一次"失败"?
查看: 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看待苹果这一次"失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9-20 15: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自从Iphone5s上市之后,太多人提出失望,反应苹果要不行了。还有人更添油加醋,干脆说2001年那样的科技泡沫就要来了。  表面上看,苹果确实够让人失望,创新缺乏,除了指纹识别缺少新的突破性亮点。也难怪A股提前炒作成性的苹果概念股是被当头一棒,纷纷暴跌,整个科技板块哀鸿遍野。2001年的科技股泡沫提前上演。
  那么当年的科技股泡沫怎么来的?现在的情况有何区别?
  从大家一致的理解来看,互联网真正开始商业化通常认为是1995年,那一年,SSL被网景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在线支付,此外,eBay的前身和Amazon.com也开始运营。之后,看到互联网这给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大量热钱开始疯狂涌入,仅仅经历了5年,大量热钱涌入互联网这个新兴市场,标志性的“.com”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股价飙升和买家炒作相互结合,加上风险投资的大量利用,为这些企业摒弃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造了温床,他们一度突破传统模式底线,转而关注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这是最要命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推广的重要性逐渐占据在了商业化之前。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并期望能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收获以后的盈利。这种模式与美国早些时候次贷模式下的房地产市场很相似,依赖市场扩张周期的良性滚动,实现账面亏损的可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风投的盲目扩大了风险。
  据统计,1999至2001年间,全球共有964亿美元风险投资进入互联网创业领域,其中80%被投向了美国。在全部10,755笔风险投资交易中,有7174笔来自美国。而所有这些都在不断吹涨透支未来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的账面亏损,并且同时吹涨企业股价。在2000年3月,以互联网科技股为主导的纳斯达克指数飙升至5132点的历史高位。之后,随着“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的标志性事件,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引导,泡沫破裂。
  从那以后的两年,八成股票亏损超过80%,37%的上市企业退市。Webvan、Kozmo这样的互联网明星都在上市后的两年内破产清算,期间退出的基金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末,纳斯达克综合股指从5000点降到历史最低点——1108。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的两年多里,抹去了IT业界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只有约50%的网络公司活过了2004年。
  在分析了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整个过程之后,能看得到,造成互联网泡沫最关键最实质的因素,当前并没有形成。不少科技型企业的商业营运模式也出现了变更,不再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广告的发展,使得公司拥有收入来源来扩张市场份额。
  特别是和11年以前的那次互联网泡沫相比,当前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投资科技型股票的情况也有一些差别。此次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选择投资的科技型企业大都在盈利,或者处于比较明确地盈利道路上。从最新的苹果2013年第三财季财报来看,苹果第三财季营业收入35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350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1%;净利润方面尽管首次出现了同比22%的下滑,但整体净利润水平仍然有69亿美元。这与当初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有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从这次的高科技股票热来看,具有全球性,在2011年以来的全部交易中,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这意味着科技股的热潮,其实是带有时代变革的趋势性的,这与当初市场不成熟强行透支的互联网泡沫形成对比。
  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概念的落幕或许仅仅是题材间歇式的回落。对于十年来涨幅4500%的苹果来说,水分确实存在,挤一挤水分反而有利于未来公司的进一步成长。只是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开启的IT革命仍然仅仅是进入了前半程,科技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只要这个过程没有停止,那么资本市场中,真正属于泡沫的部分就并不太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