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雪独行 于 2013-5-20 11:00 编辑
相会诗之缘 文/冷雪独行
【一】性情成诗
落花听微雨,弹铗振长袂。颠沛苦乌台,稼轩鹧鸪飞。其实真是只有诗人不厌古,不薄今人爱古人。李杜光焰,是远光,也是近光,超然一诗,能信笔证得水袖的遗存,是秉承了民族的花香,是性情的人。支持新诗,争鸣的不仅是“易水红袖”存在的合理性,古典意向的无度介入以及连根铲,都有悖于诗路迢递,求索古今,文以载道,才是诗歌的复兴。现代诗的成就感,继承和发展是孪生的,那鲜活的细胞,植入在文友们临屏的点击和灵魂的感应里,比起铜驼巷陌的无端消耗,以何种方式写作不重要,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是书谱,也是跳跃性诗思的摇篮。诗歌的故乡之所以亲和,是因为沃土上的乡亲值得感恩,这正如一所大学,一半在社会,一半在人。 怀旧一段路,找回很多失去的东西,包括朴素的触觉。因为,文字是必须敬畏的,我在此平台学会了认真,爱好者在此圆梦,也是惜缘的皈依,现在,即是过去,也是未来最好的证明。 愿意在网上与诗友谈诗,谈着谈着,有时理性变成了感性,继而无端生起自己的气来,真是爱一场,恨一场,拿不起放不下的。诗友们回馈的好,但求耕耘,乐在其中,这相当于与文字相交往,我们无法改变过往,也无法预知将来,握住现在的点滴,就已经很好。是啊,回望旖旎诗路,岁末渐渐飘雪,诗心却未老。年轻时代捧过的朦胧,握了诗之缘,人到中年,又好像焚过的碎瓷,复归婴儿,轻轻散落诗之殇。是时间改变了诗的鬓角,也是岁月同步了诗魂,笑歌天地,问笺有声。 望着师友们对习作的厚重褒扬或者简笔寒暄,都如获至宝,想到了自己所认识的诗。若将诗比作女子,且柔且刚,廊下花间,顾影惊鸿,自己都不能把持的重重爱恨,看取眉头鬓上,岁月劫波融不化雪笺冰泪。若将诗比作男子,一任剑花缤纷零落如雨,翻开剑谱,读者却无法再断激昂。诗的力,诗的润,诗的绽放,诗的凋零,白衣耆卿难落秋笔,黄州东坡湿苇冷灶只能禅释,月还不缺,月的知己世间几人呢?终究是性情成诗,有心邀得月为朋,三人行,必有我师,再加明月知己,就是四喜临门,呵呵,如此,诗歌可成。
【二】相会诗之缘
流水的潺湲或者凝噎也是曲折的规律,终有个说法,叫做皈依根本。六道轮回,涉江彼岸,还有我们最爱的莲花么?是不是走到秋天,风景就会不同。或者谙熟了心的嬗变,你我才沧桑成诗。无语的奔忙,有时忘记了我们共同默背过的经典。诗在彼岸还是此岸呢?不由得暗自痛了一回,为逝去的桀骜,更为迟来的思考,拼尽三生,也做不到兰亭序所说的察古观今,单是检点自己,就已经生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扬弃之叹。不及赘余,恐伤害了自己的热情,删去了心语,又怕岁月变成怔怔的空白。 冷静地想一想,诗来到这个世界,恐非先民的玩笑。读完诗经,觉得诗歌终究是平民的,敦煌曲子被洋人卷走了才后悔不迭。当时,很有一些拖辫子的人,说鸣沙山的写手不专业,当时没看出好来,不如镶金的凤冠霞帔。历史的源,文化的根,最怕的是风沙,楼兰小河少女微笑风干了,繁华的拐角,美丽却各奔东西。 独特的诗人走独特的路,这一点,有点像沙漠探险,只有耗到时日,才可找到沉埋的木牍。文字有时是浅薄者的假借转注,还可成为惑众障眼的偏旁拼图,无法解释到底是埃及交融了玛雅,还是时间受了空间的扼制,灰颓得很。时尚的景点烤鱼,早已没有当初淘宝者几近渴死,爬行之后捉到的那条好吃了,考古的人类学家留了两个为伙伴装水的皮靴子,摆在博物馆,兀立东方人曾不以为然的褶皱和荒诞,人们无法翻开全部的沙子,却知道有一个地方,叫做历史不能忘记,会飞的诗在迁徙。 有没有一个照不见倒影的天空,让诗意的眼睛安然如许,还有没有面对恶俗不绝望的诗人,将诗歌坚持到底。朱湘,海子,顾城,三毛,竟肯放下形骸,以殉诗之灵。说穿了,精神和物质都走到极端的时候,诗歌剩下的只有怀念。每个人都有一篇花开花落的诗歌,变革的时代才会有变革的诗人。山楂树时代,用稿纸写诗的过往,湮没在当今满街放着的夜曲。华灯初上,返璞归真多成了古董鉴赏,诗的自省在部分人看来不可思议。人们在干燥的空气里不得不学会蜕皮,寒蛩戴上口罩,怕声音的心脏对着现实,打着辛苦的喷嚏。诗的热情或者冷冰的手势,成了悲欢套路。 诗文学让人敬畏,爱诗歌的人一定也有我们,抽象的诗只可意会,只是心灵的矛盾冲突千年未止。有些生命的绝迹正如文明的失传,没有风雨不侵的盾。沈园题诗墙,雨送黄昏山盟风化,我们会哭泣么?若无苦忧闷思,茶禅何陈? 注定诗歌不同于榷场的羽贝赀帛。我们站在书市的长廊,王羲之的字,李白的诗,就那样的陈列着,耐心品读的人,三三两两,感恩青春诗行,担当古人的不遗余力,太过奢侈,恐怕还要文友共同坚持。 存在的是必然也是无奈,失去的是残缺也是永恒。人有长短,诗多情理。诗歌的森林,每棵树见证自我,才可繁茂春天。诗人等着梦幻风雨的度化,却不能摆渡所有红尘烦恼。若云诗的轨迹,定然如天上彩虹,旋转到无色。让你怡然,也由你伤感。诗若幸运,还必须多听几番风雨,代价是眼泪和欢笑,五味杂陈,休戚与共。 在诗林里的商榷还是听闻王摩诘的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的大小合集,是一个圆心的光环,拨亮智慧的灯芯,诗心在水,独领阑珊,乐在其中,但得释怀。皈依自我观自在,正所谓:割舍诗之殇,相会诗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