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香尘,是源于《香尘手记》,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一种来自于天然的现实生活,香尘说:“能写出的只是生活的极小部分,不是生活,又是生活”。这句简单的话,把我拉回过往本命的思索,拉回我对人生现实的无限思考。
我承认,我提笔写《香尘手记》的这篇读评,并不是想去解读香尘手记里的文字世界,而是我想借解读《香尘手记》来解读香尘本命世界里的真实景象。这个景象,我认为我们足以理解香尘内心的淡然和对生命的文明人性思索。
我也承认,生命的文明人性思索,确实是个大话题。读香尘的文字,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头萦荡,就像我带着孩子去看《唐山大地震》一样,在电影院里,我说不出是感动,也说不出是一种怜惜,但我还是热泪滑落了。我的泪,不是感动,不是怜惜,只有对人性昭示的一种钦佩和惊叹。
我还承认,我喜欢《香尘手记》里香尘用四两拨千斤的写作手法,把生命的人性思索灌注在春花秋月的文字中,娓娓倾诉,徐徐道来,恸切人心。我的这种感觉,只对生命的文明人性理解相连,与偶像无关,与崇拜无关。
在《香尘手记》开篇《本命》里说:“有人喜欢在文字中储存社会,有人喜欢在文字中储存名利,而我只喜欢在文字中储存一些琐碎美好。所以,文字如同女人的胭脂与口红,每个人涂抹的动机与效果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好看或难看。”香尘简短的开篇谋局,就把一个超然脱俗的人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真就是香尘的心境么?是的,看《香尘手记》,香尘一直以这样一种淡然在处理文字,一直以这样一种淡定在谈论人性,一直以这样一种淡雅在看待世界,一直以这样一种淡漠在面对挫折。文字淡淡的,没有雕饰,生活淡淡的,无须雕琢。
香尘的这种淡,在接下来《蔷薇》里就借物表达了,“发现虞美人的干花瓣,薄如蝉翼,是极淡极淡的紫色或红色,像琥珀一样的冷凝动人。”,“冬天里的蔷薇却是带点幽微香气的,细细叫闻,那香息就如一大盆清水里的一滴墨般晕散开来,泛起涟漪,若有若无,但很清冽地就融入呼吸,让人有点怅惘,似触动记忆里的某抹远山,可那远山早淡入天际闲云间,无法细描了。”,无声的几个淡字,表达出香尘淡淡的心境,她淡的是储物,她淡的是记忆,她淡的是世俗。你看这淡不就是香尘本命的一种人性昭示么?是的,这种淡是有牺牲的,可能接受的牺牲又是有限的,“要么忍,要么残忍。在现实,在生活,或许是要忍,但虚拟的网络,何必自寻烦恼,不如残忍,以龙卷风的速度抹消一些过往,然后无痕,然后遗忘。心宽方能纳福,要快乐安心,不是要事情做得多,而是必须要计较的少。所以我要修复回原来那个清清净净的暗香如故的叫香尘的女子,她阴晴圆缺的生涯里喜好的不过是自己方寸之内的那半窗绿荫一纸风月罢了”。
淡香尘世,我不知道是不是香尘的心境。但我从《香尘手记》里,香尘几乎看重每个节日,更把自己融入节气之中,表达出另一种意象。《腊事》拿出了看书的计划,《立春》梳理了自己的淡然,《迎春》描绘出一种智慧,《春节》经历了自己的家是,《惊蛰》书写了一段愿望,如此等等,在香尘的笔下,“无论如何,每个节气每段时间还是有着各自的风景与期望”。而在《立春》里对父亲的纠结,却看到了微弱生命里的激情的勃发。可以说,父亲千般错,一朝释千怨。还有哪一种怨恨能与亲情相比呢?“惟有把时光过得混沌麻木一些,才让人勇于坦然相对,对自己,对人事,对生活,对飓变”。如此,淡淡的人生之香,滑入尘世,来得那么自然,来得那么充满了亲情,纠结得如此的恰到好处。
同时,对于亲情,香尘用一种静守,为我们诠释了“孝”的真谛。在《西风寒兮吟式微》里,香尘拒绝了姑姑一同前往看望奶奶的相约,她说“我不喜欢热闹的礼貌性的附随,什么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也不能听你好好说,这样的看望与不看区别不大”,是的,对于孝道,香尘的独特理解,于这一细微之处表露无遗,可见香尘对人性的把持早已根深蒂固,这不是世俗的随波逐流,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接下来,香尘说到做到,一个人,静静的去看奶奶,“听见声音,眼未张,居然开口问是不是我来了,似乎随时在候着我一般”,你看,奶奶和香尘的心灵对话就是那么心有灵犀,无需任何的雕琢,平淡得眼都不用张,可似乎又随时都在候着一般,其间的点点落落,多微妙呀。“解开你散乱的发髻,慢慢梳理。你的发在我的手里曾从青灰,灰白到如今全白,犹如这世间的人事变迁,有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般的迅然”。看看,多美的文字呀,短短数字,香尘为奶奶,梳理的发髻,更跌多少春秋,滑落多少年轮。这孝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一时的模样,这是令发丝“灰白到如今全白”的生命轮回,时间跨度,跃然纸上。通过香尘的文字,我理解了孝是什么?孝顺长辈,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自己的父母和长辈,更要从精神上去关心关怀。姑姑对奶奶的照顾,香尘对奶奶的照顾,奶奶享受着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不在意一大群一大群人的探望,就如香尘“择其善言而从之,择不善者而缓谏之”一样的,希望都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顺心舒畅,心情愉悦,很是恸恻人心啦。
在文字里,除了描写这些真性情之外,香尘还让我们看到了雨滴、花香。这种雨滴、花香,有自然的,有生活的,但都是香尘自己的。雨是香尘的心事,浓稠中无可奈何,又随性自然,安详享受;花是香尘的希望,飘逸中纯净四溢,芳华铅留。“雨水在初夏定居,墙壁上的青苔已浓成一片幽静的绿”,你看,香尘把心事浓成一片幽静的绿,清冽,让人屏住呼吸,感怀怅惘,没有伤感,但充盈着清淡的善心。“我的清寂,时常让我觉得我原本应该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植物,思索了很久该是什么,无意间看到邻居家的墙壁,灵光一闪,我就是那斑斑青苔啊”。青苔,人生,香尘用缓行的沧桑姿态穿梭于雨滴花香之中,等着雨和阳光细细在它身上日月,狂风吹不动,暴雨打不落,永远的一团清寂,墨绿,顽强的生长着。这份生活的沧桑阅历和做人的淡定信念,香尘用最精准的青苔来比拟自己,真是煞费心意,也极为贴切。其实,香尘用一些词语来言情达意,是高明的,也是自然的,就像她说“想起一些词语:落花。香味。翻飞。疏离。远逝。疼痛。细碎。安静。茶心。酒意。你听。我取。其实,都是些拆散了毫无意义的词语。谁知道组合起来竟像花瓣上的胭脂一样,晕化出不可名状的风情。简直可以扰乱掉许多纸上的不可递耳的秘密。”这里的秘密,也就透露出了香尘的秘密。“我与世,隔着伞”。“看,伞边有一连串的滴落,那是一颗颗,小小的,微温的,纯净的光明,是它们把天地串连了起来,还有,人与人”。所以,香尘的雨是心事,香尘的花是希望。
认识香尘是很难的,这个有种多样人性的人除了淡定,澄净,坚韧之外,她披着外衣,隔离于俗尘俗世。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香尘都是认为不认识她的,就像《微缘》里那位小区的理发大姐。“突然说了句你身上很香,很好闻的香,幽幽淡淡的,挺适合你的安静。我晓得她闻到的是什么香气,那是我衣裳的香”,这幽幽淡淡的认识,这清清淡淡的礼止于衣裳的香,一来二去,把认知香尘的人和香尘认知的人说得淋漓尽致,是呀,我认为理发的大姐的话是对的,香尘淡淡的香,不扰人,不惊艳,不张扬,只是“幽幽淡淡”。
香尘的不扰,我尤其要提香尘的《病来》。其实,我们从香尘的文字可以看出,香尘没有隐晦她的病痛,也没有隐晦她对病痛的嗔恨和抱怨,包括生活,婚姻和亲情。只是,我觉得香尘对伤病还是选择了坦然,也许这是她对生命的坦然吧,就像《病来》里说:“伤痛,其实是岁月描绘的一幅画,镂刻在人的骨头之上,无法剔除、更改。平常,它们都安静地呆在身体里,面无表情地成长着。只是,一旦人的身体病垮后,原先画上细小的断裂或痕迹,渐渐被放大,愈发清晰和明显”。 “天气倒是很好,阳光公平的普照,它不因为我病了,难过了就少照点或者索性不照”。“有些温暖,只适宜在心里发芽有些泪水,只适宜在心里潮湿,有些光芒,只适宜在心里生花,最终,它们共同落下一些芬芳。”三段文字,巧妙地将三种复杂的心态化入笔端,绵柔蝉翼,发人深省,也让人理解着“祸福天安”的病痛道理了。
了此禅意,自然《且过》,《浮光》了,“我只想顺着我的内心喜好做事情,喜欢的会坚持哪怕微弱哪怕艰难,厌恶的可以截然看淡截然放下截然转身。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说,这样子很不好。我只是微笑。其实想问,那你们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生途,好的的活法?”,殊不知,这种喜欢的坚持,厌恶的放下,却是一种生命的高度。什么是喜欢的?什么是厌恶的?我想香尘接下来是会思考的,也是会用文字来解读的。“已所不欲,毋施于人。做人不就是要营造个现世安稳的表象,还能工作着,一切便都是好的”。 “佛家也是如此,何况凡俗人世,就,得过且过吧。”能这样过,真的很好。
欣赏半年来的香尘写作,还专门抽读了《西风寒兮吟式微》,香尘是怎样一个人?我想心里已然明了。在本命的开篇,在本命的结尾,我知道香尘给我一个惊艳,这就是走过本命的思索。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等我们在归途的尽头,耷拉下无力的头,就像香尘在病来的时刻,我们还能以所谓健全的灵魂和躯体,思考什么呢?
我至今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只是,我今年QQ个性签名改成了“我闭关修炼了”。我想,在我认识香尘淡然的同时,我喜欢这样一种淡然,喜欢香尘这种对人性本源文明的认知。为了这种淡然,我几乎从不惊扰香尘,也几乎不回香尘的帖子,但心却总是戚戚然焉。
古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知道,或许而立过后的本命,人生的价值思索,会给我们惑而不惑的人生。这人生,香尘已然具有,而我们,还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