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作者运用最新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建构出“面子”的理论框架,详细讨论了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保面子、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面子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交际术语,并以之深入剖析中国人的社交心理,阐明了支配中国官场运作和人际关系的“潜规则”。本书是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人“面子”问题最为精彩和成功的解读,代表了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最高水平。精彩标题,诙谐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中国的面子观。阅读这本精彩的《给点面子》,你将彻底明了中国人的社交游戏规则,洞悉华人立身处世的内心世界,对“厚黑学”的讲述将上升到更为理性的认识。
爱面子
命之所系谁不爱
看面子世态尽在眉眼间
面子既然是一个人的“标识”和“通行证”,就不得不依据面子的大小、薄厚、颜色判断其价值。在官本位社会里,尤其要看重官面子。明朝初年,“江南首富”沈万三不会看官面子,差点掉了那颗会经商的脑袋。狗是古今第一看面子专家,仅凭“第一印象”就能决定该狠狠地咬,还是应立即摇尾献媚。
人们走路、伸腰、说话、办事为何也要看面子?
面子的外包装
面子是一个人的“标识”和“通行证”,看人不能不看面子。
首先,要看面子的大小、薄厚、颜色等“外表”,然后以此判断面子的价值,确定对待这张面子的态度。对面子的准确区分、审验,没有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卓越的才能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如何看面子,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学不完、悟不透的一门必修课。怎样正确对待众多的面子,是关系学的核心内容!
古人爱看面子,凡事皆以面子论大小、明事理;古人会看面子,人分九等,等级森严,岂能轻易僭越?官贵民贱,就是看面子看出的“丰硕成果”。老百姓的面子不大,也不够光艳,如果碰上了很大很亮的官面子,那就不能直接“面对”,因为两张面子的价值不等,必须低头下跪,敬而远之。如果官面子在审视老百姓的面子后,“恩准”老百姓抬起头来,那就得“谢老爷”;“赐座”则是更高一级的恩宠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得到的;允许“说话”,更是“开恩”,怎能不因之而感激涕零呢?又灰又小的老百姓的面子,享受了与又亮又大的官面子“对话”的待遇,不是三生有幸,就是祖上积德行善的回报,自然该刻骨铭心了。尽管如此,“对视”时,也一定要眼含胆怯;“对话”时,一定要出口恭顺;“对影”时,一定要腰弯驯服。万万不可自以为这是自己的权利,那是自己的义务,决不可轻易造次。如果忘了自己面子的价值,去与官面子争平等、要自由,那轻者被斥之为“不识抬举”“不懂规矩”,赶出门去,剥夺了“面对”的“恩惠”;重则棒打鞭笞,枷锁铐之,蹲进“四堵墙”内,与鼠群为伴,暗无天日,犹如地狱活现,能猪狗不如地苟活,就是天大的奢望了。
传统官面子遮天蔽日,乌云一样笼罩着老百姓的生活,那些官们怎能不唯我独尊呢?
不是吗?
在古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名,叫做官名,意思是在外看官面子时用的,要求严肃,讲究颇多,不像阿猫阿狗那样的乳名只有小时才叫。长大了,就成了官人了,即使未当官,也要硬撑起几分官威。连戴的帽子也叫做官帽,说的话也叫做官话,走的大路也叫做官道。如果有幸能为官衙服务,就成了官差,那吃的饭就与家常便饭不同了,叫做官饭;如果会舞文弄墨的话,那写的文章就叫做官样文章;即使有事闹至官衙,也该堂而皇之地称为打官司。更有甚者,就连那些曾为官遮风避雨的树,也都成了官,什么王树、侯树、将树、相树,无奇不有;就连那些治病疗疾的中草药,也有所谓君药、臣药之分,也被官化了。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