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3-1-15 06:04 编辑
没读过什么世界名著。唯一读过的一本《百年孤独》也没能读完。不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究其原因,里面过于错综复杂的人物名字和几代人交织重复的人物性格,以及反复的伦理道德有些让我崩溃。不过,我在这要说的和《百年孤独》无关。
从郭敬明到须一瓜。其实,我想说的很简单。身为80后的我,只是把自己摆在手术台上,一点一点的去解剖自己的读书和成长的经历。结果并不重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才是我要说的。至于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答案也许大家都知道。
敬明应该是我最先开始喜欢的一个作家。当然这里的喜欢只是单纯地指他的文学作品。至于网络当中热炒的一些话题,那是在后面才知道的,我不会去作评价。
我看的郭敬明的第一本书是他的作品集,里面收录了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爱与痛的边缘》和《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时间是在高中的最后两年,在租书的店里面看到后租了回去,因为喜欢,至今未还,当然押金也没退。现在想来,真有点汗颜。后面又陆续看了《夏至未至》和《悲伤逆流成河》。关于他的《小时代》,却没能拜读。如果要问为什么的话,我想大概是因为他已经过了我对他所狂热喜爱的那个季节吧!对于郭敬明的书之于这个年代文坛的影响,他的作品到底有没有可读性,以及他是怎么走向成功的?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界尺去衡量!
我把本人喜欢郭作品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背景。我们都是80后,生活的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同样的空气,面对着同样的压力,有着同样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和共鸣。所谓的同龄最了解同龄人。关于这一点,我后面相继喜欢的部分作家类似。他们有:张悦然,颜歌,落落,七堇年……
2、好奇。这和他的“新概念”获奖有关。在这一代人中,很少有人不知道“新概念”的。作为同龄人,很想知道连获两次大奖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才华。同样,上面提到的几个作家也都是从“新概念”走出来的,或多或少都和这有关,当然,也离不开郭敬明在这之前的铺垫。
3、风格。郭敬明总是以孩子的角度去诠释他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而他的这一风格很快就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中产生了共鸣。尽管这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他却却实实被人所接受了。个中原由,多少和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4、文字。郭敬明应该是一个善于把玩文字的人。有着很深的文字功底。天空、眼泪、年华、疼痛、孩子、忧伤、孤独、深沉……文字间流露的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正值青春的我们所喜欢的。
安妮宝贝也是我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此把她单独列出来写,是有我的理由的。相对于郭敬明,安妮就显得成熟了很多。她的作品里就少了郭敬明式无病呻吟的疼痛和忧伤。对爱情和宿命的思考,是她作品贯穿全线的主题。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彼岸花》、《八月未央》和《告别,微安》。喜欢安妮的书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她是从网络里流浪出来的。那时的我,正念大一,接触网络较多。出于对现实和网络间的挣扎和流浪。我想,我是喜欢她的。
从郭敬明到安妮宝贝,解剖开来,我看到的是青春的苍白,你呢?又看到了什么——
喜欢蔡骏小说的时候,我正忙于退学。其实,也不是很忙,就是跑这跑那的办理手续,空出来的大把时间,我把它交给了网络游戏和蔡骏的恐怖小说来填补。从《荒村公寓》开始,一本接着一本,投入到不能自拔。以至于到后来就迷上了恐怖,悬疑推理小说。直到现在。这当中影响深刻的要数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
从郭敬明到蔡骏的转变,使我也有一些茫然。看了一些测试说,喜欢恐怖小说的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失落和迷茫。这样说来,结合我当时的处境,我也就释然了。解剖开来,我看到的也许正是青春与成年间,现实走过遗落的挣扎。你呢?又看到了什么——
《提拉米酥》走进我生活的时候,我正为工作所烦恼着。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去看书了。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这本小说集。出于对名字的好感,就点了进去,然后是一堆的关于作者的获奖经历和介绍。好奇使我决心去看看。在这之前,对作者须一瓜听都没听过。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写出了许多让我们思考的好作品。从《在水仙花上起舞》的那个弱智理发师阿丹开始,我便对他的作品如痴如醉。有那么一瞬间,仿佛让我想到了鲁迅。每一个故事,都是来自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思考。却又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也许,在此有点扯远了。回归正题。
从郭敬明到须一瓜,我用了6年的时间,当然这不是结束,至于后面还有谁,现在的我是无法预知的。6年里,我从一个青涩的高中生,经过高考,退学,再到现在的工作,流浪。6年里,我从读郭敬明,到安妮宝贝,到蔡骏,再到须一瓜。6年里,我从忧伤,到理智,再到学会思考……
一路走来,在念念不忘间,我们就忘掉了什么。在迷茫挣扎间,我们又收获了什么。也许,那些沿途看过的文字会告诉你。
从郭敬明到须一瓜到……
|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