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位来自我老家的小女孩刚步入大学校门便遭遇一件闹心事:网购一双价值99元的鞋子,货没到手,却被骗走近5000元;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到派出所报警,接案民警见怪不惊,只说回去等着吧,再无下文。
如无奇迹出现,估计小女孩这笔学费是交定了。代价虽然有点昂贵,但如果她就此止步于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其实,不只这个小女孩,我们每个人都应警惕身边的消费陷阱。
只需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消费陷阱真是不少。它们或依附于电视购物平台,或通过网络和电话,或采取直销分销,方式多多,防不胜防。
除了企望政府加大打击治理力度,避开消费陷阱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坚决打消贪图便宜的念头,遏制住非理性消费冲动,始终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
这种正确的废话谁都会说,消费陷阱一旦出现在不同人群面前,真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就需要因人而异地研究应对措施。
比如,如何让老人远离消费陷阱,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实际上,除了涉世未深的学生和防范意识较差的网络菜鸟,各类消费陷阱的坑骗对象主要是赋闲在家的老人。
最常见的伎俩,莫过于围绕老人身体欠佳、渴望长寿和亲情缺失、空虚寂寞等特点大做文章,询寒问暖,关怀备至,车接车送,管吃管住,有的甚至还安排外出旅游,儿女没想到的他们想到了,儿女没做到的他们做到了,让老人们心里热乎乎的,进而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去买那些并无多少实际功效的保健用品,花光所有积蓄后才追悔莫及。
每当家里老人出现被骗的状况,除去出离的愤怒,儿女们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抱怨老爹老妈是非不分,指责老父老母轻信谗言。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老人们痛心疾首和无比后悔之后,再遇到关爱有加、诚心相待甚至亲情相待的骗局,依然毫不犹豫地往陷阱里跳,外人拦都拦不住。
有的老人甚至坦言:我也知道那是骗人的玩意儿,但那些小伙儿和姑娘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心贴心的关心爱护,我乐意买走他们推销的产品。
说句实话,我非常反感那种为推销伪劣产品而善待老人的卑劣行径,也对那些违心扮演儿女甚至孙儿孙女的推销人员嗤之以鼻,但当我看到受骗老人的以上表述,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声音也始终在心中回响:孝敬老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只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吗?抑或干脆花高价钱把老人送到条件优越的养老院?显然都不是。给予充分体贴的情感回馈,进行耐心细致的情感反哺,应该成为天下儿女的共同选择。
而这,恐怕也是防止老人掉入消费陷阱的最佳办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