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荐读】老舍先生的《中秋月饼》
查看: 150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荐读】老舍先生的《中秋月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9-30 0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2-9-30 09:37 编辑

相声《中秋月饼》

   作者:老舍
  【相声《中秋月饼》是老舍于1938年在重庆编写的。1939年春天,应著名导演应云卫邀请,在重庆电影制片厂的联欢晚会上,老舍亲自登台与相声艺人欧少久表演了这段相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当时,《大公报》称这些节目为“抗战相声”。】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飘流在街头。
  乙 :噢,您这是朗诵?
  甲 :不,我这是控诉!
  乙 :您控诉谁呀?
  甲 :我控诉你!
  乙 :啊?我又没得罪您,您控诉我干嘛呀?
  甲 :那……你说我控诉谁?
  乙 :那个……我哪儿知道啊。
  甲 :我要控诉社会!
    乙 :那请您给我解释一下,您刚才念的那四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 :(京剧韵白)贤弟听了!
  乙 :(京剧韵白)大哥请讲!吭七呔吭!噢,咱俩要开戏呀?!
  甲 :不不不,我是提醒你要注意点儿听。
  乙 :好,您说吧,这第一句是?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就是说:每当月亮出现在当空的时候,它的光辉照遍了大地九州。
  乙 :噢,第二句: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甲 :这是说:富家欢乐,穷家愁。
  乙 :几家高楼饮美酒?
  甲 :这是说:贪官污吏、军阀、奸商、财主们,进行着残酷剥削,刮得民脂民膏,吃得脑满肠肥,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荒淫无度地在高楼狂饮。
  乙 :几家飘流在街头?
  甲 :自从“九·一八”东北沦陷以来,由于别有用心的“大人”,不御敌,不抗日,造成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侵华。
  祖国河山,日有所失。凡是日寇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掳,奸淫践踏……致使千万同胞死于非命,毁家荡产,携老扶幼,颠沛流离,飘落街头,真是惨不忍睹啊!
  乙 :您这四句诗,字虽不多,但含意深刻。我也深受感动。今天是中秋节,一会儿我请您吃月饼,暂且消消气。
  甲 :您请我吃多少月饼?
  乙 :一斤够吗?四块儿?
  甲 :四块月饼,嗯,(摇头状)多!
  乙 :那来两块?
  甲 :(摇头状)多!
  乙 :一块?
  甲 :多!
  乙 :半块?
  合:多!
  乙 :半块月饼还多呀?
  甲 :不,我说差得多!
  乙 :那你要吃多少?
  甲 :凡是月饼,我全吃。
  乙 :啊?你吃得下吗?
  甲 :吃不下,我也要吃,我要把它全部消灭光。
  乙 :您这是什么意思?
  甲 :我问你,你让我吃月饼为的什么?
  乙 :我是让您暂且消消气。
  甲 :我一见月饼就来气!所以,凡是月饼我都要把它消灭光!
  乙 :为什么一见月饼就来气呢?
  甲 :我认为:月饼放在白纸上,象日本的国旗。我们祖国的领土上,发现了日本国旗,这种奇耻大辱,你有气没有?
  乙 :有,有气!
  甲 :不但你有,全国同胞都有气,一定要把它消灭掉!这叫食、寝不忘抗日,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乙 :对,(高喊)坚决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甲 :我不但触物生情,把月饼当做日本国旗去仇视,并且我还要将月饼剥其外壳,看其内瓤,比拟一下,更能激发全国同胞,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的决心!
  乙 :您把月饼馅儿又比喻什么呢?
  甲 :我略举几种,比如:“五仁”——就是说日寇侵华罪行,惨无人(五仁)道!
  乙 :都有哪些罪行?
  甲 :日寇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都从月饼馅儿里能比喻出来。
  乙 :您谈谈。
  甲 :“豆沙”——见人都杀,“细沙”(洗杀)——洗劫一空,再来杀害;“枣泥”就是把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糟(枣)蹋的和泥土一样!
  乙 :太可恨了。
  甲 :“叉烧”“火腿”——日寇到处纵火,叉起来烧,把活人烧得象火腿一样!他们的强盗兽行,何止如此。日寇使用了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种种杀人武器,还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毒气,对我国同胞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乙 :日寇罪行、令人发指!听您一席话,对我有很大教育。您真是个爱国志士。有胆、有识、有才。
  甲 :过奖、过奖。
  乙 :我请问您一下,象我们穷人,没钱吃月饼,尽吃棒子面窝窝头,又当怎么讲呢?
  甲 :这更好讲了,棒子面、棒子面,明显的表示,这是我们穷棒子吃的。
  乙 :噢,可有的地方又叫它“包谷面”?
  甲 :包谷面,包谷面,含意是说:吃这种面的,都是穷人,生活贫困,瘦得皮包着骨头。包谷面。
  乙 :您讲的还真有道理,穷人胖不起来。那窝窝头呢?
  甲 :顾名思意,窝窝头,窝窝头,就是说穷人没地位,抬不起头来。(学状)总窝着头!
  乙 :有什么办法我们才能抬起头来?
  甲 :不做窝窝头,改做贴饼子,贴饼子(铁饼子)可以作武器。全国同胞,拿着铁饼子,举起棒子面的棒子,方众一心,团结起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乙 :全国窝着头的穷人,都抬起头来了。
  甲 :收复国土,洗净国耻,解放大地,振兴中华。
  乙 :全国同胞,走向幸福生活!
  甲 :到那时候,抗战胜利,日寇全部滚回东洋去,再也见不到日本国旗出现在我们国土上。我对月饼,也不以日本国旗红圆光来仇视它了。
  乙 :您对月饼又如何看法呢?
  甲 :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圆圆满满,甜蜜地走向新的生活道路!
  乙 :好!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9-30 09:41 |只看该作者
74年之后,我们听到这段相声,能听出一些新意么?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30 09:42 |只看该作者
国内:几家欢乐几家愁。
现在,好像还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30 09:44 |只看该作者
月饼放在白纸上,象日本的国旗。
=================
想减肥的人,你也吃一块月饼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30 09:45 |只看该作者
甲 :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圆圆满满,甜蜜地走向新的生活道路!
乙 :好!
============================================
相声讲究“底”,这个“底”不太成功,因为没有抖包袱。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30 10:10 |只看该作者
人们对于老舍的小说非常熟悉,可鲜为人知的是,老舍不仅爱相声,写相声,改相声,还亲自上台说过相声。
老舍在重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那段时期,他创作了许多被誉为“抗战相声”的段子。
一次,“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重庆举行文艺界同仁联谊晚会。当联欢进入高潮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请老舍先生说段相声!”话音未落,获得满堂响应的掌声和欢呼声。老舍有点儿犹豫——说吧,事先没有准备;不说吧,实在是盛情难却。
为了不破坏热情高涨的大会气氛,老舍决定说。可和谁说呢?这时,他把目光落在专业相声演员欧少久身上,便说:“咱俩上台来段相声如何?”欧少久望着老舍,问道:“说什么段子?”老舍说:“咱上台现挂吧。” 现挂,相声术语,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凭借演员的聪明才智,往往收到意想不到而火爆的艺术效果。欧少久说:“您定个主题。”老舍略一沉思:“就来一段《对春联》吧。你随便出上联,我给对下联。”欧少久说:“好。”二人便向台上走去。
简单的铺垫后,开始进入“正活”,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欧(欧少久):我上联是——坐着走。
舍(老舍):坐着怎么走哇?
欧:你老舍先生来我们这儿做客,临走时,我给你雇辆车,你坐着走。
舍:哦,这叫坐着走。好!我对下联——起来睡。
欧:起来怎么睡呀?
舍:那天我深夜回家,家里人等我不及,先和衣睡了。我唤他们说,我回来了,起来吧,起来睡。
老舍这一临时对出的下联,不但充分显示出他的才华,而且还非常符合相声的规律,抖响了一个“大包袱”。
欧:你还真行!我再出一个上联——小大姐上下庙走的东西南北道。
舍:好!我给你对的下联是——中青汉站山坡手搭凉篷转磨磨。
欧:哎!为啥转磨磨呀?
舍:对啦!你把方位全用上了,当然我得转磨磨啦。
这又是一个“现挂”,因为欧少久的上联把大小上下东西南北全占上了,机智的老舍干脆用“转磨磨”抖个“包袱儿”。
欧:真有你的,我再出个上联——和尚端汤上塔塔滑汤洒烫塔。
舍:我对一下联——少久呕酒下楼楼陡欧呕少久。
太绝啦!这个妙联再加上老舍精彩的表演动作,会场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笑声。第二天,重庆的大小报纸都争相刊登老舍的这段相声“现挂”。
(摘自《奇闻趣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30 10:11 |只看该作者
从1926年第七期开始,上海《小说月报》连载《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这两部以幽默见长的京味小说出自年轻的老舍之手。老舍当时二十五六岁,正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官话”。到1929年离开英国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的名作家了。他用漂亮的北京话写作,以文笔幽默、俏皮、生动而轰动一时,因此得了一个雅号:笑王。
惊人之举是,老舍还爱亲自登台表演相声。在武汉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北碚他分别和作家老向,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是被传为美谈的趣闻。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予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上了台。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笑,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为庆祝**战争胜利,“抗战文协”举行第七届理事年会,老舍请来了周恩来,说七年前“文协”成立的时候,周先生就来了;现在,“文协”结束自己的工作,周先生又来了。我们请他讲讲延安的文艺动态。随后,由郭沫若当场和老舍的两句诗,老舍说笑话,说完笑话,接着说相声。又是一个巧合———以相声始,以相声终,伴随着“抗战文协”的生与止。7年多以前,在“抗战文协”的成立庆祝会上,就是以老舍的相声做压轴节目的。
老舍很注意从生活中采集幽默的话。有一回高元钧和另一位著名曲艺演员一起坐火车出差,高元钧一上车便倒头大睡,睡下就开始打呼噜,打得山响,害得那一位一夜没合眼。第二天起来,那一位伸着大拇指对高元钧说:“您的呼噜打得真有水平!”高元钧很谦虚地回答:“咳,打不好,瞎打!”老舍很欣赏这句话,每当别人夸奖他的时候,他先说这个故事,然后说:“我也是打不好,瞎打!”
(摘自《北京观察》)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30 10:14 |只看该作者
老舍对相声的贡献
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方面;二是理论方面;三是创作方面。
  1.组织方面
  过去戏曲、曲艺艺人归警察局管,没有人看得起,相声艺术本身也被称作“玩艺儿”,不登大雅之堂,连艺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及自己的艺术。解放前后新旧社会交替的情况下,有很多相声艺人对相声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国际闻名的语言艺术大师能把相声视为民族艺术之花,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给相声曾添色彩。艺人有了信心和勇气,以他为精神上的靠山,大胆进行改进工作。过去的相声艺人说相声是为了吃饭,于是“同行是冤家”,他们之间很少进行作品和表演经验的交流。老舍在艺人的团结方面也发挥了他的凝聚力,相声改进小组的成立及其发展在很多方面也有赖于他。老舍经常参加该小组遥活动,始终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协助他们创作新相声,改编旧相声。小组解散后,他继续关心相声艺术的发展,撰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对新相声的成长和进步加以肯定,又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在他的带动之下,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不少语言、文艺工作得参与了相声改进工作。
  2.理论方面
  解放后,过去的相声节目已经不大适应新社会的需要。相声要想发展,应该创作适合新的社会生活的相声作品。但在当时,大部分的民间艺人文化水平不高,对自己创作和改编新段子也有些顾虑。相声改进小组的艺人就请他这位语言大师写些段子。老舍知难而进,运用传统手法,努力引进新内容,推陈出新,改编和创作了许多相声段子。写出来的段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他经常向艺人学习表演技巧,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相声的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
  首先,老舍对相声进行科学分类。1951年写的《谈相声的改造》一文中把自己过去听过的相声分为贯活类、口技类、书史类、逗笑类四等。后来,他的见解有了发展,1962年写的《多编好相声》中,又分为五类,并对每一种类加以分析,要求写作时各就所长,多编好相声。
  纯粹逗哏的:老的相声段子此类很多,可借鉴其中的技巧以推阵出新。
  纯粹技巧表演的:如绕口令,可利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
  讽刺性相声:是相声中最常见的一种。应区分讽刺对象,对人民内部落后的东西取善意态度,对敌人则狠狠打击。不敢讽刺,放弃讽刺是不对的。 歌颂性相声:是解放后新出现的一种,丰富了相声的内容。
  化装相声: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有这种形式,但不是相声发展的总路线。
  在写作态度上,老舍首先肯定相声在新社会中的价值。在相声改进了》、《介绍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等文章中指出“相声是人民所喜爱的,我们必须一同把它搞好”,“相声不但能存在,而且很有前途”,问题在于写作的主导思想是否合乎人情。他强调写处境析相声不能学旧相声中的糟粕,而“要创作以人情为出发点的,笑而不淫的,有文艺性的新段子”。为了作到这一点,“要先学思想,以免只顾逗笑,而把思想弄错,或信口开河,无中生有”。 这些想法用到具体的写作中,突出了一个“新”字,“若是改造旧相声呢,我们必须珍惜那些老材料,不可大刀阔斧乱删。要知道,旧相声段子缺欠的不是资料,而是思想的方向”(《谈相声的改造》),而且“若只在思想上求新,而在语言上不创造,使内容与形式不统一;或只顾宣传,而忘了招笑,便会失去相声应有的效果,是不成功的创作”(《相声语言的革新》)。
  当时的社会舆论对新社会是否可以存在讽刺的问题有争议。老舍的看法是肯定的。1956年为《文艺报》组织的关于相声《买猴儿》的讨论而写的文章《变讽刺》中指出:“我们讲民主,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我们才需要讽剌文学,欣赏讽刺文学。欣赏讽刺文学是我们的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他不同意“家丑不可外扬”的观点。“作家的责任是歌颂光明,揭露黑暗。只歌颂光明,不揭露黑暗,那黑暗就会渐次扩大不迟早要酿成大患。讽剌是及时施行手术,刮骨疗毒,治病救人”,“拥护我们的社会制度不等于隐瞒某些人某些事的丑恶与不合理”。他认为“一篇好的相声就是一篇好的讽刺文字”(《曲艺和曲艺写作》),“相声中的讽剌,假如用合适了,正是一种宣传的利器”(《介绍北京相声改进小组》)。
  他是相声理论用他自己写作相声的实际经验加以检验,因而根有说服力,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相声创作中都有重要影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30 10:15 |只看该作者
老舍的相声创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鲜明的时代气息
  和许多饱尝民族屈辱,经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作家们一样,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以后,立刻被新鲜事物所感动,以狂喜般的政治热情投入解放以后的创作活动。他把自己一生渴求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新政府和领袖身上,歌颂他们,为他们的作传。这时欺了写相声的主要目的也是利用相声这个文艺战线上的尖兵和表演艺术上的轻骑兵宣传社会主义为人民带来的变化,他还提倡“若要创作一篇相声,我们就必须到活图书馆——民间——去观察,去搜集资料”(《谈相声的改造》)。于是他的每一段相声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对新生活热情地加以歌颂。如在《鸿兴饭馆的红旗飘》中,通过在旧社会“门口儿乱七八糟,里面又黑又窄,苍蝇排队,老鼠成群,玻璃从接上就没擦过,地上翻翻土就能种麦子”,到那里吃饭简直是“故意找拉痢疾,闹胃肠炎”的饭馆在解放后成为北京的一面卫生红旗的变化,歌颂了社会主义新人新事。又如《厚古薄今》这个不到四十行的小相声,通过“甲”、“乙”夸张的对话,一面批评怀古风气,又反过来歌颂了新生活。
  令人遗憾的是有时为政治生活里的某些现象所左右,情感的依赖代替了理性的思考,在《神仙辞职》等作品中有些脱离现实的表现和重复宣传口号等现象。
  擅写文哏
  作为语言艺术大师和戏剧艺术大师,老舍善于驾驭语言,运用丰富的知识。他的相声作品幽默储蓄,用辞优美,构思巧妙,提高了相声的文学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相声是耐在案头上读的文学相声,而要拿到舞台上表演,还必须经过演员的再度创作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清楚,在新文学工作得对戏曲改进的一些意见》里说:“没有一位艺人,能够写出一篇不能增减一字的相声。相声的段子都是随说随修改,用多少人的聪明与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把一段话练得像个样子了的。”在谈相声的改造》中又说:“一段相声编好之后,便慢慢地成为艺人们公有的,于是今天由一位艺人充实一下,明天又由另一位充实一下,一来二去例变成极结实的段活儿。”旧瓶装新酒 在写作技巧上,他精练地运用传统的相声形式表现了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如由《菜单子》改编的《维生素》的“底”,从原来单纯的罗列菜名,加入了营养知识,如菠菜有什么维生素,豆腐有什么维生素,仍是一口气说出来,在了解丰富的中国菜肴的同时,可以得到科学知识。除了“贯口”,还常常巧妙地运用口技、绕口令、谐音、岔讲等传统手法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使听众在笑声中激发对新生活的热爱。
  浓厚的生活气息
  老舍在小说、戏剧中自如地运用北京土话,使作品富有浓厚的北京风味,在相声里则有所不同。他考虑到到相声的宣传教育作用,尽量使用普通话。他的相声作品在语言让看不出多少地方色彩,但通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富有北京特点的相声。
  总之,老舍放下作家的架子,深入生活,严肃认真地参与相声事来,为提高相声的艺术品位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的贡献和成就为今天的相声工作得所继承,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9-30 10:16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两段摘自北方网-相声窝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9-30 10:22 |只看该作者
我和老舍说相声

梁实秋

  抗战后期,老舍有一段期间住在重庆北碚,和我时相过从。

  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款劳军晚会,一连两晚,盛况空前,把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国立礼乐馆的张充和女士多才多艺,由我出面邀请,会同编译馆的姜作栋先生(名伶钱金福的弟子),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这一出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哏”他“捧哏”,事实上,挂头牌的当然应该是他。他对相声特别有研究。在北平长大的,谁没有听过焦德海、草上飞?但是能把相声全本大套的背诵下来,则并非易事。如果我不答应上台,他即不肯露演,我为了劳军,只好勉强同意。老舍嘱咐我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我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他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于是他把词儿写出来,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这都是老相声,谁都听过。相声这玩意儿不嫌其老,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玩意儿,越惹人喜欢,藉著演员的技艺风度之各有千秋,而永远保持新鲜的滋味。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刚一出口,对方就得赶快顺口答腔的说声“啊”,似乎太无聊,但是老舍坚持不能删免,据他看,相声已到了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损益。是我坚决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打我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一下而无须真打。我们认真的排练了好多次。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雕木塑一般,绷著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仰,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的向我打来,我看来势不善,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彩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我们那一次相声相当成功,引出不少人的邀请,我们约定不再露演,除非是至抗战胜利再度劳军的时候。没想到胜利来得那么快,更没料到又一次浩劫来得那么急,大家的心情不对了,我们的这一次合作成了最后的一次。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0-2 12:24 |只看该作者
没回帖的,自己顶一个。太伤自尊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