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灯味儿” 文/侯利明 过了春节,紧跟着就是元宵节。孩子嚷嚷着要灯笼,拽了我的手来到店里,各种各样的灯笼挂满了四围。有金龙腾飞的,有胖娃娃的,有仙女的,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每个小女孩儿都有一个古装梦,我的孩子偏爱古装仙女的造型。衣袂飘飘的绝尘之势,凌风飞舞的仙姿,令孩子沉醉不已。一看标价,价格不菲,然而觉得如此精细的做工也是值得的,何况小家伙对花灯爱不释手。开关推开,灯泡就亮了,鲜艳的色彩很是夺目。有些惊喜,但心中仍有淡淡的遗憾,毕竟少了一些乐趣。 记得小时,每到元宵节前夕,就有糊灯笼的匠人,挑了扁担,两头挂满了红艳的纸灯笼,走街窜巷兜售。根本不用吆喝,早有眼尖脚快的孩童们,吱吱喳喳围过来,你一个,我一个,顷刻间满挑子的灯笼就入了各家各户。那时最常见的灯笼只一样花色,莲花灯。胭脂红的图案,周边点缀着墨绿色的叶子,红花绿叶煞是好看。掌灯时分,点支红烛,滴几滴蜡油粘牢在灯笼中心的圆孔里,用竹竿挑着,走出家门,到街上游走。冷冷的空气,霎时就欢腾起来,欢乐的嬉笑声,尖叫声,充满了各个角落。远远望过去,仿若一朵朵飞翔的花儿,美丽而灵动。 在街上买来的灯笼,无非是家长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请求,随便买来应付的。也有不依不饶的调皮鬼,硬是哭天喊地地要和别家孩子不同的灯笼。从灶上拿来大萝卜,挖空了心,掏出一个大大的容器,用一根棍子从正中穿插过去,用来做手柄。然后,里面填了锯末,浇上煤油,燃起熊熊的火,手持了大街小巷地跑。调皮鬼嘴里吹着响亮的口哨,得意地和伙伴比试高低,比比谁的火焰燃烧得欢。大抵,男孩子玩儿的灯要有气势的吧,女孩子的相比起来,就要秀气很多。 疼爱女孩子的父母或祖辈,早在闲冬就寻思好了灯笼的花样。用竹帘的篾子扎了框架,用纸糊了,或画上图案,或写上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字样,将希冀寄托,寓意万事吉祥如意。也有心思巧的,买来张明星画,俊男靓女的图案,糊成的灯笼,时尚且绝不雷同。 俗语有,“十五十六雪打灯”的说法。记忆里的童年,我踩着皑皑白雪,手持花灯与同伴们,嬉笑玩耍。年的喜悦延续在正月里,在元宵节再次升华。玩心大的我们,哪年都没等到元宵节打灯,过年时就会点亮了灯,比试谁的花色独特好看。小孩子的心,是朵朵花灯,绽放着未来的美好希望。 渐渐地,长大了。对花灯的热爱依旧,只是不好再混迹于孩童群中,趁家里无人时,偷偷地点上蜡烛,关了灯,在黑暗里眷恋那份喜悦、温暖和快乐。 现如今的灯笼多是用电的,安全且方便。只是,那种原汁原味的习俗,因改变,少了传统的气息,减了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