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凤舞 于 2012-1-13 15:46 编辑
《只求快乐》
有朋友说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八旬老者的文章,讲的乃是人生的意义。那个名重一时的学者说最后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目标或者说意义,其实就是追求快乐和使别人快乐。很幸运我们不是活到那么老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正是在努力做着这样的事,追求快乐,也尽力使别人快乐。不拿虚伪的道德来束缚自己,不拿空洞的理想来欺哄自己,也坚决不让世俗的尘灰遮住了眼睛,蒙蔽了真心。唯一的约束是不防碍或伤及别人。用孔夫子的话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古时候的民办教师说得多好,难怪他的话要有人记下来教大家背诵。
孔子的仁道是“已之所欲,要施于人”,孔子的恕道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很接近追求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意思了。但是很奇怪,竟然有自命孔子门徒的人说出“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话来,不知怎么的,发明了许多僵死的教条来戕害人生。倘若孔老师活得够长,看到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把自己那点学说如此这般地发扬光大,不知道将会做何感想,做何评价。不过幸而孔子是没有活那么长,不然我怕他会有被侵权被篡改的悲哀,至少也是青出于蓝怎么竟会变成黑的不解和疑惑。
我一直觉得宋儒是一批很可恨的人。制造出了许多精密苛酷的畸形道德,压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束缚了人的灵魂和创造能力。从此多了无数愚忠愚孝的士子以及守寡陪死的贞节烈妇——那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什么用呢?
李大钊说,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需要强调的是,快乐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享受,遵循正义同样是一个人的自然选择。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在先秦诸子之外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正在建立。出现这样的观念是理所当然的,也正是时候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的伦理道德,已经把人性摧残得不像个样子。势必要推翻那些破砖烂瓦,然后才能从废墟中建立起来一个美丽新世界。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在发展,社会(至少在物质文明层面上)在进步。官媒上不停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地提高”。然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道德的萎缩和缺失。笑贫不笑娼的心态,已经屡见不鲜了;各行各业的种种潜规则,多少人心照不宣地接受奉行了。人心空虚浮躁,缺少远大的理想和生活的目标,只一味追求物质、拜金。真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将会怎样——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有点跑题,而且社会文化问题也并非是我浅陋的心胸所知所解所能说清的,赶快打住。
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只求快乐”和“使人快乐”,我觉得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道德。鲁迅说过“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可行,又于自他两利……”假如先生说的这个可以作为道德的定义的话,那么“只求快乐”和“使人快乐”的观念和做法显然是符合这个定义的。一切德行中最好的莫过于真和善。能娱己本来是人真心的需要,肯娱人又岂非是最大的善良?
只求快乐是不错的,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比如英雄就要有所牺牲并且这牺牲有益于他人甚或整个人类才快乐;有创造天赋的人就要有所发明和创造才快乐;权利欲者的快乐在于发号施令;守财奴的快乐在于敛财;而虚荣的人的快乐就在于有人肯对他们或者她们的财富地位才华美貌等等表示欣赏和艳羡;而多少平常普通得没有一点特色的人也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快乐法。假如英雄不勉强别人也做英雄;能创造的人并不藐视无所作为的人;当权者不至于不许百姓点灯;守财奴只看紧自己的钱袋,并不觊觎别人的所得;而虚荣的人也不把奉承他们自己当作别人理所应尽的义务,总之各人都不把自己的快乐准则去要求别人。那么我们当然由得他们追求自己的快乐去。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倘若人生处处划一,想来也必定少了许多的趣味。可是如果要有人防碍到我们实现自己的快乐,奋起反抗怕是不免的,这就更见得“使别人快乐”的重要。
这样说来,“只求快乐”和“使别人也快乐”就好象一个人的左右脚,没了哪一个,都将是残疾,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最后想说,我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样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钱忙,不被名役;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与人为善,随分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境当属我之最乐。
2006-12-31
《关于幸福》
我整理房间,女儿在做手工,一会儿她忽然停下来问我:“妈妈,什么是幸福?”
我说:“幸福,就是心里边一种快乐的感觉吧。”她似懂非懂。我又解释说:“人在感到快乐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幸福的。”想了一想,我又补充说:“因为是人心里的一种感觉,所以对不同的人来说,幸福是不同的。而且也不能由别人来判定。比如说一个人很有钱,住漂亮房子,开好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也不一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比如一个人整天吃喝玩乐,嘻嘻哈哈的,他也不一定就真的快乐。再比如一个人可能很穷,要什么没什么,或者生了很严重的病,或者一个人很孤独,总之我们大家都认为他很不幸,他也不一定就认为自己不幸福。”
女儿糊涂了:“那为什么啊?”
我说:“有些人可能物质上应有尽有,但精神上却很空虚,一切享乐都有厌倦的时候,那时就觉得自己不幸福啊。有的人表面上被很多人簇拥着,心里却总是感觉到自己孤单,没有人真正关心他,或者他感觉不到别人的关心,他也不会幸福。有的人就算生活很艰难,但是总抱着希望,看见今天比昨天好了一点就觉得很满足。有的人就算什么都没有,就算所有的人都远离他,他早上起来看见阳光明媚,出门看见草绿了,花开了,鸽子飞过来,他也会感觉世界上还有些美好的东西值得他坚持着活下去,他会觉得还活着,还能看见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很幸福了。所以幸福也应该是一种知道满足和知道感恩的心态。感受幸福也是一种能力,可能不是人人都具备这种能力……”
我还想继续说下去,女儿对这个问题却已经不感兴趣了,自顾去制作她的新书——那是她自己编自己画自己装订自己出版面向小表妹发行的单行本童话故事。我笑了,自己去想关于幸福的种种。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态。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感觉,那么幸福就是快乐吗?我觉得幸福和快乐应该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幸福感应该是比快乐更为持久,深沉和隐蔽的一种情绪。
当我们因为某一件事情的发生——比如说意外得到一笔奖金,而感到快乐,我们高兴异常,我们放声大笑,那就是幸福了吗?如果我们笑过之后就算了,过后就淡忘了这件事情,或者想起了也无所谓,我觉得那不能说是幸福。如果一件事,在发生的时候使我们感到快乐,然后不管过多久,经历多少事情,不管我们已经有或者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每当我们回想起来这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由衷地感到愉快,还是会微笑不已,这就是幸福了。小时侯常常在朦胧睡去的时侯,夜归的父亲一边低声和母亲说着话,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那种温暖的感觉;和心爱的人相见的时候脸热心跳,世界上其它一切都远去了的那种感觉;早上醒过来看见女儿娇嫩的睡得红扑扑的小脸,忍不住亲了亲,然后看见她不肯睁开眼睛,却甜甜地笑了时的那种感觉——这样的记忆,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甚至在心情低落的时候这些记忆永久给我们安慰,这才是滋养我们心灵一生的幸福啊!
而有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并不使我们快乐,而是正好相反,可能也会演变成幸福的感觉。我们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坎坷,我们遭遇过的那些辛酸痛苦,如果它锻造了我们的性格,成就了我们的坚强,有时候回忆起来也会有深深的幸福之感。因为对命运的挑战,最终是我们战胜了。
当然,人因为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理想追求不同,最重要的是精神层次和心灵空间的差别,幸福观是很难一致的。正如有人说婚姻是一双鞋子,幸福也像是一双鞋子,每个人都得找自己合脚的那一双去穿,才会感觉舒服。有的人会注重鞋子的款式:金钱,或者名位,或者功业,或者交游等等,这都是容易被人羡慕的名牌,穿起来会不会很累,是不是真合适,真舒服,要看个人的禀赋了。不过通常来讲,适合走路的都不是看起来很好看的那些鞋子,尤其是人生的道路很难自始至终都又宽又平。
至于我的幸福,我想很简单,只要有一双眼睛可以看,有两只耳朵可以听,有创造的能力,有爱和感受爱的能力,那么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属于别人的欢乐也都属于我。
2007-01-17
《幸福与快乐》
看见朋友的QQ签名上写着:平淡就是幸福,简单就是快乐。
而我觉得,还应该把这句话加点修饰语:平淡是成本不高的幸福。简单是求之不得的快乐。
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懈怠了追寻,便安于平淡吧。而生命的历程如河流一样是不可逆的,想使一切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观念、欲求,恢复到最初的简单,基本上不大可能。
明智的人,一般对幸福这个词持有宽容的态度。并不觉得一定要有巨大的持久的愉悦之感才是幸福。所以生活尽管予人喜怒悲忧,磨砺颠簸,有人还是可以把一切遭遇都收入幸福的囊中,告诉自己,生活是幸福的。不肯承认自己是不幸福的。说到底,幸福只是人的一种感受,它的标准是可以不断放宽和降低的。
快乐,虽然比起幸福来,要小得多,轻得多。却是任何人都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的。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对一件烦恼的事情感到快乐。即使是真的有好事情发生,譬如你终于得到了追寻已久的东西,那时候你是否能有预期中的快乐,那也很难说。
平淡的幸福,对天性喜欢平淡的人,是求仁得仁。对无力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安慰。对风口浪尖上弄潮累了的人,是暂时的休憩。对高处不胜寒的人,则是一种回归。
简单的确是能够使人有纯然的快乐,快乐本身却并不简单。幸福可以求得,快乐却只能遇到。
只有在不经意的那刻,偶遇的,超出人所期望的美好,才能令人由衷的感到快乐。快乐更常在那些无挂碍的心中。
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快乐更是一种能力。幸福需要有理想主义者的本事,把世间一切不够美好的东西加以修饰和美化。假如生活的本来面目太粗糙,就加一层柔光镜去看。而快乐,需要人的心,像镜湖一样清明,美好的事物才能倒映回美好的形容。自然,倘若遇到了丑陋的,也一样是会倒映回来。所以快乐的人绝非是不知愁的,而是快乐和痛苦都比一般人要感知得更为真切。在孩子们身上,快乐的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最由衷的笑和哭。人们不能像孩子一样快乐,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像孩子一样简单。
2009-05-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