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乡 文/范方启 他们,一个姓钱,一个姓曾,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走了出去,都有了自己的事业。随着年龄的不断地增大,姓钱的常常回到家乡,尤其是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还有他当年的一些熟悉的面孔,钱某的到来,他们自然少不掉酒肉伺候的,人毕竟是有感情的。要常回来看看呀!回来,当然回来,对于钱某来说,回来也就是跑跑路,况且跑路有公车。 随着钱某回来的次数源源不断的增多,他的那些往日的同事们的热情好像也被花光了一样。 这人怎么总是来骚扰呀?来一次要多少钱招待他不会不知道吧? 他自己来了不算,还经常带人过来,就说上一次吧,仅仅是钓鱼,就付给了鱼塘承包人一千多元,还有招待费,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那个姓钱的压根就不是一个玩意,上次在城里碰到他,你猜怎么着?他竟然装做没有看见,第二天,他就又过来了。 招待用的是公款,那单位的头儿与钱某人是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就不好说了,据说,他们交往至今,那头儿还没有受到钱某正儿八经的招待。 姓钱的那些往日的同事由背地里的嘀咕发展到公开的抗议,姓钱的回来的次数便少了起来,到最后,就不再看到他的踪影了。 走了姓钱的,来了姓曾的,当然还得招待,不过很简单。曾某在家乡吃了一次便宴,当天晚上,掏出了一张支票,填上了五万元,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一餐饭就值五万元吗?一张张没有生机的脸一下子像春回大地了一样。 隔了一些日子,姓曾的又回来了,这一次差不多受到了贵宾的待遇。在豪华餐厅的酒桌上,曾某叹了口气,说这几年的生意一直不景气,按理说,家乡的发展应该有他的一份。说到这,众人纷纷说,你别这样,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们感激不尽。这是真话,姓曾的那五万元完全是个人掏腰包,对于他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却帮一个破烂不堪的学校度过了一时难关。 酒还在进行,所有的人,都恭恭敬敬地向曾某举起了酒杯。 这一次,我没什么可送的了。姓曾的说。 够了,已经够了。众人说。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校还没有一台电脑,孩子们不能不会电脑。姓曾的接着说。 那是,那是,办法总是会有的。许多脑袋都在做着点头的动作。 我这一次只能送二十台电脑,聊表我的心意。 人们惊呆了。 我还有一个建议,以后我回来,碰上吃饭的时候,就和大家一起随便填一下肚子就行了,还是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教育吧,这样的招待让我心中不安。 多美的乡音呀! 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范祠学校 邮编:246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