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寂寞箫音(10月17日——10月24日置顶探讨文字)
查看: 3200|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寂寞箫音(10月17日——10月24日置顶探讨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0-16 2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1-10-17 06:38 编辑

寂寞箫音


文/素颜

校园,夕阳,垂柳。他习惯在这样的景色中颔首吹箫,这低转的箫声为夕阳中的景致染了些许寂寞。还有那眼神中不经意闪过的哀愁。


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多年。想着想着,那箫声似从遥远的天际飘来,带着他的哀愁,还有那箫声里的寂寞。


他叫程放,是父亲的同事,也是我高中的化学老师。


他虽然是学理的,却精通音律。他最喜欢的乐器就是箫,我们经常在铺满夕阳的校园听到他幽幽的箫声。他吹得很投入,那时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听到这样的箫声时,教室里总是很安静,仿佛这乐音已经沉浸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


他那么喜欢箫声,似每一次都是融入了满腔深情。后来,父亲讲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景丽喜欢箫。


景丽是程放的大学恋人,毕业后,景丽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嫁给程放。景丽的父亲是政界的高官,他不会让女儿嫁给这么一个穷教书匠。景丽为了程放,抛下一切跟了他。后来,景丽怀了程放的孩子,临盆时难产,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程放又那么穷,抢救不及时,大人孩子都没保住,那是一个男孩。之后,程放再未娶妻。教我化学那年他52岁。一直在这所高中任教,从未离开过。他说,这里总有景丽的气息,是他们一起走过的气息。还有他们喜欢的箫声。


他是父亲的好友,在我未考入这所高中之前,程放就是我们家的常客,与父亲一起下棋,喝茶,聊天,兴致时也推个杯,换个盏。那时我还在少年宫学舞蹈,每到他们酒兴正酣时,这两个老男人便拿我开心,让我跳舞给他们看。小孩子嘛,表现欲极强,每次我都乐巅巅地旋转在他们的酒气中。母亲见了,不但不阻挠,还会不吝地将家中的陈年佳酿端出来。此时,是程放最喜欢的情景,他说,这才是家。还说,若他的儿子在,一定与我家联姻。


此时的醉意中,他的眼里总是透着悲伤。父母劝他可以再爱,热心的母亲还曾帮他物色过合适的女人,可他总是说,他对不起景丽和孩子,他只能爱一次。父母也只好叹息着作罢。


他还说过一个很离奇的事情,他曾在一次打猎中,遇到一对相亲相爱的大雁。他无意中打死了那只雌雁,而那只雄雁在雌雁的上空盘转哀鸣,久久不离。后来也死在了雌雁身边。这件事情让程放耿耿于怀一辈子。还宿命地说,他注定是要孤独、寂寞一生的。只有他与景丽共同感受的箫音久久伴着他的寂寞。


过往的很多细节都是等我长大后父亲讲给我听的。因为那时班里的同学都很好奇,那么帅气、博学、又平易近人的 程放老师怎么会是单身呢?大家便一起“攻击性”的追问我,不仅是因为他是父亲的好友,也因为在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便跟程放学吹笛子,而不是箫。


父母曾让程放教我吹箫,他拒绝了。他说,箫声里有太多的哀怨离愁,是沉寂在午夜里一个人的寂寞。于是我便跟他学了笛,他说,那才是横在唇边的欢愉。后来,高考时我凭着对音乐的喜爱报考音乐系,父母极力反对,因为我的文化课成绩很好,不至于报考艺术类。可是我依然坚持要去学音乐。最后是程放劝说了父母,我才如愿以偿。我是十分感激的,他只是说,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不要学箫。此刻,他的眼底依然闪过一丝哀愁。“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我一直记得他的话,至今没有碰过箫。多年后,当我的音乐素养更加成熟,才知道程放与景丽喜欢的箫音,也是两个人性情品格的写照。吹箫者颔首,谦恭,这姿态含蓄,内敛。不雕琢,不渲染。是来自心灵的吟唱,是心无旁骛的朴素演绎。这像极了程放的人格,听父亲讲,景丽也是如此。此后,再听那箫音,便更加感知箫声里的深情,尤其在夕阳中,那片寂寞的箫音也破碎了最后的残阳。


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脱他的宿命。58岁,他患了癌症。像那只雄雁一般,盘转低鸣多年,终落在她的身旁。


一场舞榭歌台,俯首纤指,箫声低沉。待一切散尽,箫音依旧,吹箫者却已谢幕而去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6 20:16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感人——用箫音把苦命的程老师和景丽写的让人唏嘘。那大雁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篇充满宿命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16 20:17 |只看该作者
性格活泼单纯的素素第一次写悲情的散文,写的这样真切感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16 20:20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小问题和素素商讨。这么苦命坚定又忠贞爱情的男人,这么一位教师,我们最好不直呼其名,中国自古以来有“子不言父”的传统。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16 20:20 |只看该作者
共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16 20:20 |只看该作者
共勉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16 20:21 |只看该作者
散文的大腕们还没来呢,大家会很看好这篇作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16 21:18 |只看该作者
正如三哥所言,素颜的这篇字,真不错。一个令人唏嘘的爱的故事。稍加打磨,应该更好。如果素颜不介意,我意把此文让大家评说,修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0-16 21:48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小问题和素素商讨。这么苦命坚定又忠贞爱情的男人,这么一位教师,我们最好不直呼其名,中国自古以来 ...
雷老三 发表于 2011-10-16 20:20


嗯嗯,还是传统些好,谢过老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16 21:49 |只看该作者
素颜是学音乐的吧?这篇文字如珠玑落盘,好听更好看!加精鼓励
渝人日记 发表于 2011-10-16 21:14


谢过渝人, 过誉了,一直很喜欢写散文随笔的,很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0-16 21:51 |只看该作者
正如三哥所言,素颜的这篇字,真不错。一个令人唏嘘的爱的故事。稍加打磨,应该更好。如果素颜不介意,我意 ...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1-10-16 21:18



    求之不得呢,怎么会介意。
    直言是宝啊,素喜欢。
   先谢了。。有时间做个音画谢过,好不?(*^__^*) 嘻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0-16 22:47 |只看该作者
被这图片吸引来了,这是我喜欢的图片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0-16 22:48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文字,喜欢,问好素颜美女。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0-17 08:30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还没上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0-17 15:03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感人——用箫音把苦命的程老师和景丽写的让人唏嘘。那大雁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篇充满宿命的味道
转雷老师的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0-17 16:24 |只看该作者
箫声里的寂寞与忧伤!感情真挚的流露是对逝人的思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0-17 18: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问 于 2011-10-17 18:49 编辑

吹箫者却已谢幕而去了……——建议此句改为“吹箫人却已谢幕而去……”其它一些语句也可如此改,不仅精简,而且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
此文文开篇就把人带进情感中,而这种情感一直贯穿于全文,在平实的叙述中,把一段凄美的爱阐述的淋漓尽致。
整篇文给人很美的韵律感,但若要上稿,却缺乏一种节奏感,即结构上还要紧凑一些,目前感觉有些散。
粗略看了一下,因为在上自习,容我细读后再详细说。个见,商榷,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0-17 19:13 |只看该作者
文字的表达也需要掌握一种声音的节奏,就是读来流畅舒服,素颜做到了!朴实中有华丽,不错的一篇字,如果细节多拓展些,少些抒情,可能更加打动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0-17 19:56 |只看该作者
吹箫者颔首,谦恭,这姿态含蓄,内敛。不雕琢,不渲染。是来自心灵的吟唱,是心无旁骛的朴素演绎。
说得真好,要说修改,建议素颜把那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故事,深入挖掘一下,写个感人的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0-18 06:52 |只看该作者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0-18 18:12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文字,喜欢,问好素颜美女。
流星划过 发表于 2011-10-16 22:48


嗯,是个真实的故事。
问候流星。。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0-18 18:13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感人——用箫音把苦命的程老师和景丽写的让人唏嘘。那大雁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篇充满宿命的味道
转 ...
青黛 发表于 2011-10-17 15:03


我也是因为这个故事有些宿命,所以对大雁那段特别感兴趣,问过爸爸很多次。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0-18 18:14 |只看该作者
箫声里的寂寞与忧伤!感情真挚的流露是对逝人的思念
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11-10-17 16:24


问好,久不见,没事回来六星坐坐。。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0-18 18:16 |只看该作者
吹箫者却已谢幕而去了……——建议此句改为“吹箫人却已谢幕而去……”其它一些语句也可如此改,不仅精简, ...
天问 发表于 2011-10-17 18:47



    感谢天问老师的不吝赐教,素不胜感激。您的意见会让素越来越进步,再次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0-18 18:19 |只看该作者
文字的表达也需要掌握一种声音的节奏,就是读来流畅舒服,素颜做到了!朴实中有华丽,不错的一篇字,如果细 ...
暮雪 发表于 2011-10-17 19:13


嗯,我写东西就是爱抒情,在小说版被老大说几次。知道自己这个不足,但是一提笔又有了痕迹。突然才感觉到,人要改正缺点原来也是不容易。
加油,素颜会加油的。谢谢暮雪。。亲个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0-18 18:20 |只看该作者
吹箫者颔首,谦恭,这姿态含蓄,内敛。不雕琢,不渲染。是来自心灵的吟唱,是心无旁骛的朴素演绎。 ...
芳紫陌 发表于 2011-10-17 19:56


好主意,还没写过类似苦命的小说。谢谢芳的建议,有时间素定会试试。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0-18 18:22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抽空细读,或许可以试着写篇评
渝人日记 发表于 2011-10-17 21:45


许是你那小说的缘故,一直在小说读那么多天你的故事,感觉不陌生。
感谢哦。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0-18 18:22 |只看该作者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 ...
暮雪 发表于 2011-10-18 06:52



    这词千百年一直沁了众人的心底。
怎么都是一种悲凉。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0-18 21: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1-10-18 21:19 编辑

1,开头可以先把特定的环境以及作者的主观想象、追忆晕染得再浓重一些。笔触可以再自由、纵情一些,写出氤氲之美。稍后再引出人物,或许可以更完全地把读者带进作者的语境中。

2,对主人公介绍的一段字有些简单。这里面可是有着双重情谊,这段承转可以写得更圆润一些。

3,“过往的很多细节都是等我长大后。。。。。。”
一段如果对主题的意义不大,可以适当剪裁,减少枝蔓。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是最佳的。

4,“父母曾让程放教我吹箫,他拒绝了。。。。。”
一段有些语句可以再压缩、精炼一些,紧紧围绕人物来写。引用古诗词最好融合、深化在自己的叙述中。

5,“我一直记得他的话,至今没有碰过箫。。。。。。在夕阳中,那片寂寞的箫音也破碎了最后的残阳。”
    这段令人激赏!把全篇推向了一个高潮。

6,“最终。。。。。。一场舞榭歌台,俯首纤指,箫声低沉。待一切散尽,箫音依旧,吹箫者却已谢幕而去了……“
像一首乐曲,由高潮而低回,呼应篇首,余音不绝。
表达上似乎还可以更充分,情感可以更丰沛,文字也可以更舒展一些。主人公程放,虽生命短暂,但他身上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他的一生不应该只是一首哀曲,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是有着情感的自足的,尽管那是追思和怀念。他的孤独是现代人的自觉选择,是富于美感的。对孤独我们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他选择孤独,是为了珍存最深的情感,这份情感不容许别人触碰。他让箫音陪伴自己,正是这种流露。

这篇散文像一首低回哀婉的箫曲,是成功的写作。所谓美中不足也是由于作品引发了读者的共鸣,由此,产生了更高的阅读期待。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0-19 14:07 |只看该作者
吹箫者颔首,谦恭,这姿态含蓄,内敛。不雕琢,不渲染。是来自心灵的吟唱,是心无旁骛的朴素演绎。
——————————————————————————————————————————
这表达真传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