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无处不在
南京一座通车不久的大桥,有几十处发生沉降,开裂。而大桥的建筑方,采取的补救措施居然是为所有开裂的地方注上了胶水。看着电视画面上那些注满着胶粘合剂的画面,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很“喜庆”的认为,这个大桥的承建方式很充满着“创意”和“创造”的。且不说这种修补行为会给这座桥增添几分安全“系数”,仅凭这座大桥的承建方面对几十处开裂的桥体采取的这种富有创意的精神,我真的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此作为。
在“豆腐渣”一词儿很流行的今天,其实一座千疮百孔,四处开裂但是经过“专家”鉴定认为主体没有任何问题的桥梁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不久前央视还曝光了发生在山东烟台的那座投入使用不到五年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大楼已经围在旦夕,摇摇欲坠,墙壁用手就可以通墙。我真的当是就有些愤恨和遗憾,那些当年深陷囹圄之中的仁人志士们,那些关押他们的地方,咋就没有这样的工程?
从“楼倒倒”,到“楼脆脆”“楼歪歪”,越来越多神奇的事情,让我们足以瞠目结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算个什么玩艺儿,看看我们上海的“楼倒倒”,就算倒了,整体也丝毫不受影响,据说玻璃都没有碎掉,这真是建筑史的奇迹,我敢和意大利人打赌,就他们的那个斜塔要是倒了,肯定是一地砖头瓦块,看看这就是差距。
“专家们”对这座开裂的大桥的检查认为。承建方没有考虑到冬季热胀冷缩,没有为桥预留足够的账缩空间,材质也不同,所以才造成了这座桥的“千古奇观”。而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这样一座肯定是作为南京市重点工程的大桥,从开始承建,到竣工通车,有关部门没做过相应的检查验收么?为什么总是“孩子饿死了以后当妈的奶水哗哗地”?起码一个明睁眼露的事实是,这座大桥忽略了热胀冷缩的基本建筑核物理常识,这种低级的失误怎么就会被专家们在通车的时候选择性的忽略不计了呢?
滑稽无处不在,所以发生在南京的“桥胶胶”大概可以写入2009年度,最富“创造力”的事件之中。
写到这里就想起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面对一些质疑说的那句足以“雷”麻了人半边身子的话:“谁让你生在中国?”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这么多的“神奇”是吧?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