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1-7-16 16:33 编辑
闲 事
作者:莫冉
秋子家隔壁搬来了新邻居。
秋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家新邻居,两口子有五十多岁,看样子是从农村来的,家具破旧,衣服被褥的包里还不时散发出一股子炕洞土的味道。秋子在走廊和自家的门口一连打了一个星期的杀虫剂,怕从他家跑来蟑螂虫蚁之类的东西。
时间一长,秋子更烦了。这家的男人早早起床就扯开嗓子唱他们家乡的小调,手里还叮叮铛铛的不知道修理什么,秋子很怕惊醒贪睡早觉的老公和女儿。
不但如此,他们还爱管闲事。秋子晾在外面的衣服被单想多晒一会太阳,杀菌消毒,可是下班回家,那家的女人捧出一撂叠得整整齐齐的东西说,我看干了,就替你收起来,免得在外面落灰。秋子想到自家的衣服被单曾经在她家的床上一件一件的叠过,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
秋子也有对孩子不耐烦的时候,也大声训斥过女儿,那家的男人听见了就过来敲门,告诉秋子不要对孩子大声说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秋子关上门,心里恨恨地想,谁不知道这个道理,用你教我?
渐渐地,秋子对他家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表的厌恶:那男人的手机铃声讨厌,摩托车防盗器的叫声讨厌,他们夫妻的笑声讨厌,尤其那男人给远在河南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声音也讨厌,秋子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秋子因为工作需要,要出差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把老公和女儿安顿在婆婆家。
回来那天,老公去火车站接她,告诉秋子说,她出差的第三天,家里差点被盗了。
秋子心里格登一下。老公又说,不过没事,两个小偷正在从我们家往外搬电器的时候,被隔壁的男人发现了,他上去询问,小偷说是搬家公司的,那男人大吼一声说,搬什么家?人家小俩口住好好的,一定是小偷!那女人就赶紧跑出去大声喊,抓小偷啊!小偷一看被识破了,就赶紧跑了。我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才知道,要不是他们及时发现,咱家被偷不说,小偷还逍遥法外,指不定还要偷谁家呢。
秋子长长舒了一口气。上楼梯的时候路过隔壁的门口,听见那男人正扯着嗓子唱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调,秋子笑了笑,这小调也没那么难听,还透着一点点诙谐。
莫冉习作《闲事》,浅谈小小说创作
作者:西门吹灯
前文有点长,后面的有点短。
前文不厌其烦的说了新邻居的种种不是(其实都是出自女主人公内心的成见)事情一件件的摆出来。然后,通过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说明了邻居的善良与可亲。同时,女主人公因为这件事对新邻居的看法发生了完全逆转的变化。
我说这两篇文章,以西门的看法看来,还不错,写出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但是,阅读性不强,缺少的是那种拽着读者一路看下去的欲望。
我们通过这些事情,无论是晒被子啊还是教育孩子等等,都会认为那家邻居是好人,是女主人乖戾的个性在作怪。这样,你就把读者推到了你的对面。也就是说,无论你以后怎么写,读者都会先认为邻居是好人,出现什么事情也是以此为出发点来看待。
少了什么?悬念。
通过“小偷盗窃未遂”一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回心转意。其实在读者这边,早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你如果继续拧下去,那简直是无可救药了。
后一篇,同样缺少的是转折。我看开头就晓得了结尾。也就是说,你选择的这个镜头没力量。即便你文笔再好,写下来也是一则无味道的温情小品。拔不起高度。
打个比方,说西门那天接到局长大人一个怒气冲冲的电话,喊西门立即到他的办公室去。按照以往的路子,接下来肯定是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训斥。可是,西门进门之后,局长慈眉善目,又是递烟又是倒茶,和蔼可亲的不行。局长坚持要给西门茶杯添水的时候,局长的脸忽然掉在了地上,打了个滚,头上露出了骷髅,骷髅看着自己的掉在地上的脸,骂了一句,妈的,带错脸了!
这就是疑问产生的悬念设置。最后的结局一定要有力。几个起伏与转折,读者以为西门要挨训的时候,西门反而受到了礼遇。读者也和文中的西门一样疑惑,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接着,在最不经意的时候,高峰来了,原来如此。以此引发出的思考就是,这个官员有至少两张脸,这张笑脸是给别人的,给西门的应该是一张凶恶的脸。脏脏与无耻,可见一斑。算是官场版本的《画皮》了。
文章需要注意的第一则,建议改变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之后,深入挖掘心理,往读者的脖子上不知不觉的套上绳索,让看书的人跟着你走,走着走着,妈呀!掉坑里啦!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则需要的是更激烈的矛盾冲突。
用第一人称能让读者很快的入戏,跟着你的感觉走。
气氛搞得紧张些,让读者也认为这个新邻居很不好。
比如孩子身上起了红点啊,发现疑似臭虫的生物啦,邻居说话大嗓门不管不顾啊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