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天下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者,莫过于食、色二字。古今亦然、中外亦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快速提高,关于“食”的问题如今可以说已基本解决,而“色”的问题原来不是问题,现在却逐渐现出危机。例如,当今社会剩女现象日趋严重,已是不容等闲视之的事实。对此有学者认为是社会“婚姻挤压”的结果,是男女比例不平衡造成的;有学者认为这是传统婚姻观影响的结果,就是男子只能“下娶”而不愿“平娶”或者“高娶”;有的学者则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特别是户籍制度变化的影响。虽然以上各说法看似均有道理,但却没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和尚也来议论一番,算是一种交流,也算是抛砖引玉。
由于“性”的问题关乎本能,所以还是从源头说起。首先是男人的寻花问柳和女人的水性杨花问题,这使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反感。他们认为,如果放任性的原始冲动,并让其行为合理化,将会使人类的美好爱情被贬低到一钱不值,这实在令人无法容忍。俺理解这种痛苦,它源于现代人总是试图忘记或是否定自身就是动物这一属性,即便是在理性上承认它,感情上也会极力排斥,同时还要千方百计的为自身行为找出某些高尚的生物学、伦理学解释。但是,无论现代文明教过我们什么,本性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本真,这是真理的“诱惑”给我们这个物种赋予的潜在使命。
只要我们真正接受自己曾经就是动物这一事实,并且是遵循达氏理论进化到今天,那么两性间的很多矛盾和困惑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梳理,而且我们对于自身的性远景也可以做出某些前瞻性展望。
不妨设想一下,当人类处于原始物种的初级阶段时,与其他物种尤其是肉食动物相比,人类的确没有多少竞争优势,直到后来人的脑力大幅度进化后才使我们成为王中之王。在那种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又没有竞争优势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种族延续奋力拼出一条生路,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繁衍。也许是有意的,或者是无意的,总之经过现实的残酷淘汰,结果是那些到处“寻花问柳”的男人和“水性杨花”的女人更具繁衍优势,而那些固守“从一而终”者则渐渐被清洗出局。也就是说寻花问柳和水性杨花这一旺盛的“里比多能量”曾为物种的存续做出过无可替代的贡献,而他们身上的 “色”元素也就做为优秀基因被遗传下来。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优秀基因的原始价值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人们的性取向已经不仅是为了繁衍后代,于是可以预见,未来性行为将逐渐向多元化演变。根据《走好,父亲》一书的统计: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日渐独立,结婚的人将越来越少。2007年,美国的单身女性已经超过已婚和保持同居关系女性的总和。而在欧洲大陆,“结婚只是少数人的选择”早已成为事实。即便是英国的已婚夫妻,也有高达15%的人是保持LAT(live apart together)状态,即:双方同居一座城市,却各有居所。尽管他们还不是完全的开放式婚姻,至少在口头上仍宣称彼此忠诚。男女关系的选项也不是曾经的to marry or to cohabit那么单调。单身、同性恋、双性恋、无证同居、开放式婚姻、单亲妈妈、群居、LAT、草食男、叔女(非淑女)等……选项很多,性的多元化已经变为现实。目前,美国夫妻与只有双方共同亲子(可能多次婚姻,但没有拖油瓶)组成的所谓经典家庭还不足25%。在欧洲高福利国家,这个比例更低。所以一夫一妻婚姻制的衰落解体在某些国家已经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国由于经济上的落后,女性的真正独立还有待时日,同时从观念上讲,也缺少一本象西方那样专门写给女人的“圣经”(《女人,第二性》西蒙波娃),但是不难想象,当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真正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汤耗子及稳定的经济来源时,婚姻还有那么重要吗?即便是今天的大龄女,若不是迫于家庭、社会压力,自身的结婚愿望真有那么迫切吗?所谓“剩女”将来没准会成为一种时尚和“抢手货”,而不必象今天这样“活鱼摔死了卖”,10个女人去争一个男人( 据报道,我国某些中心城市的男女征婚比例已高达1:10以上)。退一步说,女人最浪漫的时光大多也都是来自于恋爱,通常那也是男人表现最好的时候。如其在婚后花费心思去研究乏味的二人世界如何保鲜,到不如把婚姻看淡,拿出精力来用于事业上的打拼。平日里谈谈爱、挣挣钱,当女人的事业获得成功时,俺认为她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会因物质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一个内心安详、自信、无忧的女人,更能发出那种由内而外的性感光辉。
其他关于此问题的探讨,会涉及女权主义话题,这对于那些至今都把自己的男人当爷、当神侍奉着的小女人而言会引起不快,也超出了和尚的本意,所以特引用西蒙波娃的一句话做为结尾:男人拥有的经济特权,他们的社会价值、婚姻的威望,得到一个男人支持的益处,这一切鼓励女人热烈地取悦男人。她们整体还处于附庸地位。因此,女人并非为其所是,而是作为男人所确定的那样认识自己和做出选择。
本文有感当今“剩女”现象日趋严重而发,结论是:婚姻制正在解体,性多元化逐渐成为潮流,剩女问题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