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8-11 21:16 编辑
:)
穿过时空的阻隔,去揣摩、去品味用慷慨的文字抒发胸臆的《关山月》,字里行间洋溢着豪情,此文格调高昂,让人产生无限遐思,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我想,没有平时的博览群书和用心积累,是难以写出这么一篇好文章的。
《关山月》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说起和它的相识还有一段故事。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漫步在红袖论坛,像往日一样,将自己管辖的论坛完毕后点开了散文坛,《关山月》很快映入视线,于是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一个感觉过来,写得真好,文字厚重!
《关山月》这篇文字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选材典型,结构独特,联想丰富,引人深思,语言是那么富于文采,极其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是一篇在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上有着独到的佳作。思乡之情、念故乡中的那个她,情愫缓缓在字里行间流淌着。
文章一开始就以它独特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夕阳如血,把远山剪成一片起伏的犬牙,朦胧处的垭口,风卷着沙,打着转撞向不远处的沙丘,淡淡的黄烟便从丘壑漫漫升腾而起,延绵不绝。”,贴切形象的比喻,优美的遣词造句无不彰显出作者的文字能力。想象如此丰富,引人入胜。
情,总是在字里行间里缓缓流淌。“ 夜凉如水,蓝月似冰,回首一行孤独的马蹄印,寂寞旅程,踽踽独行,抬眼望关山,看不穿千年的眷恋,关山月无语,却寄去我对你的思念,快鞭催瘦马,欲度玉门关,由来征战地,能有几人还?”,面对关山月的无语寄出了一腔思乡之情,这种情感蔓延在文字里。而今的关山月,你是否已经看到了一幕强者的风范,有着怎样坚强的意志、怎样执着的追求?
缘事抒情,恰当地穿插人物的活动,以人衬景,以景衬人,景中蕴情,构思巧妙。“关山月如镜,映我一袭青衣及满脸沧桑,却不知是否也映着故土的小河、河上的小木桥;是否也映着故土的木楼及楼中素面的她?”“关山月或许不如故乡的月清澈,有点浑浊,有点朦胧,让我看不清月中的她。我仿佛看见故乡小河旁的那一片灿烂的雏菊花开得正绚丽……关山月照我,我思念的故土依然吗?我思念的人还在吗?”“我轻勒缰绳,跃下马背,走到一块巨石前,拔出手中长剑在石上用力刻下一个“归”字,然后向天长啸一声“回家了。”“那块刻着巨大“归”字的怪石也化作一块灵石,为游荡在关外的孤魂点亮一盏回家的灯,让他们不再迷失回归故土的方向。”“ 那铃声轻轻告诉我,到家了,牵挂的人!”,详尽、真切,感人,散发着浓浓思乡、思念之情。
“关山月如镜,映我一袭青衣及满脸沧桑,是否也映着故土的木楼及楼中素面的她?关山月或许不如故乡的月清澈,有点浑浊,有点朦胧……”“我靠在古道边的一棵枯树上,仰头把葫芦里的最后一滴酒倒进干涸的嘴里,然后,使劲地咂咂嘴,再艰难地舔舔唇,想用那一滴甘露滋润我已干裂了的嘴唇。身边的瘦马不停地打着响鼻,用它坚硬的蹄刨着地上的沙土,希望能见到一滴水或几根被黄沙掩埋了的青草……”这含蓄、细腻的刻画描述又给本文增添了亮点。“干涸、咂咂、舔舔”等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如其分。通读全文,可见作者的遣词造句能力是很高的。
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语言蕴藉深厚,所表达主题突出。作者手法浓墨重彩,赋予了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笔、情调、色彩、节奏是如此的和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景中蕴情,构思巧妙,不仅多彩多姿,而且引人遐思。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抒发、有细腻的刻画、有议论的穿插,又有含蓄的美,读起来充满真诚和激情,发出泣血的声音。经得起慢慢品读,值得推荐阅读!
推荐作品:《关山月》------------------心止既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