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高原红4344 于 2011-3-12 20:49 编辑
“人性”是何?一个来自日子中司空见惯的词儿,这一刻也让我打量起来。昨晚见到了妞妞和冷笑以及其他网友的发言讨论,便想到了凑凑热闹说几句话。不料那一刻太晚了,便留言:“我今天要睡觉去了,晕乎乎的,酒还没有醒呢!明天发言啊~~各位晚安!”而周末上午惯例要睡睡懒觉,这才用写点字来打发一个也称懒洋洋的午后。
其实,几乎对于每一个人,人性都是一个心领神会的词儿。比如“人性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网络热词。从“人性”之人,可以想到人情、人格、人品和人道等和人相关的概念;从“人性”之性,也能想到性格、性情和性灵等常见的关于“人”的心灵的刻画,综合之,则不难读出“人性”的基本含义。而且注意到,关于“人性”,在人类的潜意识中,都是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解读的,这其中有望文生义,但也有文字运用中留给我们的般般不可磨灭的印象。试看以下和“人性”一词有关的文字组合(其中有词组,也有文字标题):人性化、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性、人性的证明、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泯灭、人性的扭曲、人性拷问以及《“人性”和社会的变迁》、《人性也一并丢弃了》、《让商业回归人性》、《立足消费者崇尚人性化》、《人性化执法》、《茶性即人性》等等。
任何词儿,一旦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固定用法,则此用法,也必将为该词儿的词性和意义奠定基础。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感觉:“人性”一词中充满的人情味儿甚浓厚,其饱含了一种人类向上、向善的追求,当然,在这个鲜活的世界中,人性中闪烁的五光十色,也让人类的视线有点模糊起来,模糊的原因就在于脚下的这片土壤上,不时的所见所闻,也在描述着人性的扭曲,甚至还有人性的泯灭。于是,在某些特别的场合,人类就会感叹:回归人性吧!原来在现实的日子里,人性的弱点确实在不断地暴露之中,满世界拷问人性的事端层出不穷,乃至彰显人性的社会呼唤也在一浪高过一浪。诸如“让商业回归人性”、“祈盼人性化执法”、“人性为何泯灭如此之快”等等来自国民的心声,不绝于耳。
于是,关于“人性”一词,我理解的其义,应该是双重的。在默认的情况下,“人性”是褒义的,人性中所装的东西也要理解成是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这一点,从人性化、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性等等说辞中,应该不言而喻。当然,也可以看到,扭曲了的“人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这样一种有悖于人类美好情怀之“不人性”,中文的表达通常需要用到词组或句型。换句话说,如果要否定“人性”中所隐含的涵义,则需要词组或复合词组甚至句型来表达。
在习惯用法中,“回归人性”、“回归自然”比较常见,而“回归人性之美”、“回归自然之美”之类的用法,也可以接受,但是在语境上,后者较前者并没有新的东西,故而,其之使用不如前者简练。因为既然已经默认了“人性”中所含的诸因子都是美好的,“回归人性”就等价于“回归人性之美”了。不过,单独比较“人性之美”和“人性”或不等价,前者只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已,而后者则是准备对人性之美丽所在,发一番议论了,其具有强调人性的意味。顺便说到有意思的一件事,英文中的“人性”为“human nature”,直译即“人类的自然属性”,其中human指人类,nature指自然或本质。看来,东西方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不谋而合,都可视为是一种带有本源性的美好概念,从而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本源,也就成为了人类的一种共同的心声!
那么,关于人性的定义到底如何?百度百科称:“人性,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的本性。”这当然称之为是一种既学究也带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主观说法。其中至少有一个漏洞显而易见,本性者,何来“形成”之说呢?本性是不可逆转的!“狗不改吃屎”就是本性使然。我所理解的人性,应该是一种本源上的东西,最初的“人性”不是一个社会的概念,而是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概念,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概念,当然这儿的生命是指具有“意识”存在的生命,临床上所说的脑死亡,就是说一个人已经没有意识了,这种意识只象征一种生命的运动,而和意识形态无关!故而,常义上的人性,应该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关于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以及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总和。也因此,人性,或就是来自中国古人所谓之的“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道出了一种人性的原始状态,或说,人性来自人类的一种所谓的本源状态。通常,人性都是按褒义来理解的。比如:斥责某人“不通人性”,谓某事的做法“灭绝人性”,那些场合说的即是那人那事极度违背了常理上的人伦和礼仪。应该说,人类向往美好,崇尚真善美,是人类的一种好的“本质”在驱使,这种好的本质应该与人性息息相关,于是在人类的骨子里,总是认为美好的事物还是远远多于邪恶,这样一种思维的惯性,就让人类坚信不移,人性应该是真善美的产物,或者说,在“人性”的涵义中,默认了一种美好的意义。
问题是,默认人性之美好,是人类活动中的一厢情愿。生命意识之本源中的那种美好感,其实是一种带有唯心的认识,不符合物质世界的认识论。人一出生,如何就能悉其“性本善”呢?物质世界只认可后天的变化和变化中所发生的事实。在物质社会的变化中,也确实看到了不少的被扭曲了的人性,出现了和人性的本源所格格不入的东西。
物质世界的多元化也带来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毕竟都是一家之辞,主宰这个世界的并非都是唯物论!严格说来,满世界的宗教信仰都是唯心论的产物,比如,耶稣的原罪观,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宗教主旋律,其和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殊途同归。只是“人之初,性本恶”远没有深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倒是在潜移默化中,“人之初,性本善。”事实上成为了炎黄子孙潜意识中的一个念念不忘的美好情怀。这种美好的情怀,我也愿意称之为人性或人性的一部分,甚至更愿意这种美好的情怀成为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性因子。
长此以来,人类受到了不少宗教思想和多元意识的影响,这是人类自身不可抗拒的,也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必然结果。天下之宗教理念其宗旨只有一个:那便是歌颂人类的善良并摒弃世上的邪恶。如此,由于那种先天的认识符合了人类向善的心理活动,故而众多的中国人是默认“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的。至于后天是否向善或是向恶,仍可以从物质世界的认识论中去另行求解,只是人性扭曲的成因不是这篇字的话题罢了
。
归纳:学究的理解“人性”,可以参考百度的相关词条(前文已经述及);按过日子来理解,人性则是一种干干净净的、充满理性的人情、人格、人品和人道的总和,其反映出在人的性格、性情和性灵中,注满了真善美的元素。
最后说及,从语文的角度看,“回归人性之美”和“回归人性”两者都说得通。但是这儿已经暗喻了人性已经背离了其本源,背离的原因当然是后天所致的,所谓“回归”,就是指要回到本源状态,而且回归的终极,仅只有此一解!既然“人性”具有本源的意义,则从文字的角度看,“回归人性”其实是最通常的说法。注意到“人性之美”是一个固定组合,这或是人性和美在语义和语境上之协调所致,只是“人性之美”对“人性”有一个强调的意义罢!如果想到人性阴暗的一面,那么“人性之美”读来是别扭的,换句话说,说到人性之美,也就是默认了人性之美。
虽然在红尘万象中,每每可见人性被扭曲了的现象,但我还是情愿用“人之初,性本善”的延伸意义来定义人性之美,即使是后天生出了人类的若干邪恶,但在常义上,也仍要把“人性”理解成是“真善美”的一个代名词!在人类的活动中,通过无计的关于人性的证明,人性的光辉则必然会照亮全人类的每一寸土地!(倘有文字错漏和观念偏差,请指正!)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