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1-3-25 02:19 编辑
对恐怖片我向来有一种特殊的心情,如歇后语“老鼠偷热油——又怕又爱”,一方面想看,想受一下刺激,一方面又不敢晚上看,即使白天也不敢一个人看。不过我也有诀窍,看恐怖片只要把屏幕缩放到最小,声音调到很低,恐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近买了个MP3,打算多下载些恐怖片,小小的拿在手中欣赏,有备无患,不怕它怎么折腾。
说到恐怖片,似乎它永远成不了主流,跟任何电影大奖无缘,但又总是少不了这一类的电影,从早期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到七十年代香港的《画皮》再到近两年日本的《午夜凶铃》,说明它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投合了人的某种心理需求,人生于世,除了吃喝拉撒睡,还需要一些刺激,象一句老话说的——玩的就是心跳。
有人说悲剧是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给观众看,那么可以说恐怖片是把美丽的女人毁灭了给观众看。恐怖片的主角几乎清一色都是美少女。仿佛成了潜规则,男的只能做配角,主角都轮不上。美丽的女主角被恶鬼折磨的死去活来看上去楚楚可怜,要是换成男主角只会被观众讥嘲为枉为须眉的废物。这一点可以理解。
模式是用来超越的,自《午夜凶铃》起,恐怖片中恶鬼都是盘踞在一间老房子里,老是这样拍恐怖片迟早要走上穷途末路。
鬼的出现是以最少的戏份赚取恐怖效果的最大化,鬼的现身应该稍瞬即逝,仿佛如陆游诗:“曾是惊鸿照影来。”质而言之,恐怖片就是以音效吓人的,鬼是不说话的,鬼一张嘴就是败笔,鬼和女主角坐下来促膝谈心交流心得更是失败中的失败,国产恐怖片是这方面的典型。
影片中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的女主角向来访的记者讲述了她如何被一个恶鬼纠缠目击恶鬼杀人的一段经历,最后记者结束采访走出病房,影片也过了三分之二了,我以为这一故事即将终结,然而送客的主治大夫在走出病房后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故事的真相:女主角因小时落入窨井自小有对黑暗特殊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她常常精神错乱,她讲述的恶鬼恰恰是她自己,所有的死者都是被她杀死的!
这样的一种结局让我目定口呆也为之精神一振,说到底,恐怖片就是应该以跌宕的情节和奇崛的构思取胜,光靠镜头的切换那些吓人的小伎俩是长久不了的,真正的优秀的恐怖片就应该对准人的内心世界,人作为一个生物,与生俱来就与恐惧相伴,恐惧黑暗、恐惧猛兽、恐惧天灾、恐惧死亡……人类宗教也正是为了克服一切恐惧而诞生。只要人内心深处对人世间的灾难、死亡以及不可预测的未来存有挥之不去的恐惧心理,那便是恐怖片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