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浮生六记、故乡09】辽河岸边那个村庄
查看: 240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故乡09】辽河岸边那个村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8-9 2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0-8-10 09:21 编辑


  
    
  


  以我儿时的眼光,那个村庄就是整个世界。我见到的道路,就是那种印着车辙、印着脚印的黑土路;我见到的房屋,就是那种爬满葫芦秧的小草房;我见到的最宽敞平整的广场,就是生产队的打谷场,那是最能让我欢喜、撒欢疯跑的地方;我见到的最高的东西,就是村头那棵三人才可环抱的老杨树,那上面安着一个电喇叭,它可以把全天的事件和指令传达给每一家每一户,人们就在这全然公开的透明的共享信息中悠然地、安定地劳作,你知道我在干什么,我也知道你在干什么。如果需要排遣一下偶尔的烦闷或忧伤,那就走到村西去,那里就是辽河的堤坝,你可以站在堤坝上,看着静静流过的河水,以及河水尽头那一抹将逝的斜阳。

  我在青年时就离开了那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我已经没有直系的亲人,也没有了区别于“作客”的真正意义的家,但是多少年来,我总是习惯于把我生活过的城市称之为“在外面”。“在外面打拼”、“在外面闯荡”。我是把那个村庄之外的世界都称作“在外面”,那个村庄才是“在家里”。实际上,那个村庄里的人也未必视我为家里人了。我剩下的只是一个感觉了罢。

  如今的我,早已熟识了外面的世界,眼光自是与儿时不同了,但是偶尔的回望仍使我沉浸在兴奋里。前几天我玩一下航拍的地图,当我以极限的放大倍数,费尽艰辛终于在广袤的辽河平原里找到了蚊子一样小的那个村庄,那份激动,使我莫名。我试图摸索找寻到一些理由,解释那个小小的村落,何以让我魂牵梦萦。

        一

  我曾不顾刺眼的强光,在飞机上长时间地观察各地的村落。南方的村落一般都很密集,每隔三五池水田,就有几处房子、几户人家。往北飞,相临的村屯会越来越远,等到两村之间相隔差不多五里八里了,我就知道到我的家乡了。

  东北相对地广人稀;我的家乡应算是人口较稠密的了,再往北,人更少、地更多;有这样的情节,大人去耕地,小孩子跟着,就耕一根垄,小孩子就走得回不去家了;可见那片地该有多大。我觉得家乡土地的那种空旷感,无论是青苗黝黝的一望无尽,还是白雪皑皑的一望无垠,正是我习惯了的乡村感受。

  如果你看房舍,南方的房舍都是曲线,你看那屋檐是弯弯的、长长的,而北方的房舍全是直线,所有的连接都是直线,屋檐直直的、短短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南方多风多雨,弯弯的屋檐有利于雨水流得更顺畅,长长的屋檐有利于避雨,近于流线的形状是为了防风。
北方多冰多雪,直线的屋檐就不容易存雪,屋檐之所以短,是因为长了的话,冰雪就可能把它压塌下来。我这只是从建筑的环境科学上解释吧;也许从人性的角度讲:南方人喜欢柔软和弯曲,赋于情调;北方人乐于直来直去,宁折而不弯吧。


  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相貌上最大的不同是:南方人后脑勺是鼓的,北方人后脑勺是平的。写历史笔记的南方人曾传讹说北方人出生时要用石头压着头,因而使头颅扁平,我没经过那样的酷刑,但头颅也是扁平的。村庄里的老人们说,南方的婴儿出生后都是侧面躺着,所以后脑勺发育是鼓的,北方的婴儿是仰卧着,所以后脑勺就压扁了。是不是这回事,我也没考证过。但自清朝以来,大多的起义或革命都是南方开始的;所以在北方人看来,南方人脑后有“反”骨,所以经常造反。这南方人的后脑勺就是证据。

  以我看来,是面对着田野的空旷,造就了北方人惯于单打独斗、缺乏集体意识罢。就个体而言,北方人因为比较高大,所以单打独斗就占优势。但这优势在现代社会有时正好走向其反面。北方人比较散漫并且强调个人力量,南方人强调团结并依赖集体力量;所以南方人容易为各种主义所号召,容易走出革命的路。

  散漫也罢,自我也罢,略微的自私或带点农民式的狡狤,这些看似错点的东西并不能阻挡我对他们的留恋,相反,我更觉得那是切实的,他们就是这样在我的那个村庄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二

  东北乡村的民风,相对地纯朴。当然这是指尚未开放的地区,骗子和唯利是图者,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这种情况全国都是一样的。

  我读到过一个前清时期的民间文字作品,这作品就写买卖人进京去用粮食换羊皮,赶着马车从东北一直走到北京,一路的衣食住行全都写到了,让我进入到前清那时的境界。


  他们怎么走呢?就是每天白天赶路,晚上遇到村子,就在村口找一户人家,打过招呼道声打扰,农家就将马先喂上,把炕烧热,然后客人拿米,让农家作饭,农家就将自家的菜弄来一些,吃饱了就睡了。第二天早起赶路,客人把马料钱菜钱放在炕上,就悄悄地走了。

  我为啥讲这个古老的故事呢?东北现在偏远的乡村,仍然如故事里的人那般纯朴。


  我见过,有行路人到农家去讨水喝,农家人给你喝完水,带给你一碗高梁米饭加小咸菜,让你吃!他担心你饿啊。

  我见过,你若是拿出点钱给农家,那农村汉子会脸羞的通红,木呐地推搡你,就像你要他的命一样!

  东北的乡村都是很穷的,但我告诉你:越穷的乡村,越视要行路人的钱为耻!

  我亲历过这样的地方,说实话,我宁愿放弃花天酒地,也愿意在这样的乡村里吃高梁米。这样纯厚的民风,会让你如懒洋洋地躺在阳光下那样自在。

  我在我那个乡村里,听过没念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农民给我讲故事;他讲的竟然是孔融让梨!在当今这样发达了的社会,一个不认字的乡下人,给我讲了一个几千年前的、关于传统道德的故事!他们将这样的故事作为世代相传的珍宝!而我们这些名曰现代的、高学历的、高素质的人们啊,我们还有几个人记得“孔融让梨”呢?每想到此,我就觉得惭愧。
  
  乡村里的男人好酒,且能饮,到过东北的南方人对此恐怕都有体会。

  乡村里的男人抽烟。乡村里的女人也抽烟。

  和我同年代的女人们抽烟的少了,既使抽,也和男人一样抽“洋烟”,就是机制的卷烟罢。这不叫抽烟,真正抽烟是拿烟袋抽。

  农家的冬天,几个老奶奶团团围坐,中间放着火盆,奶奶们都用一米长的烟袋,将烟锅里按上“蛤漠赖”(一种自家种的绿色小叶的烟草),然后将烟袋深进火盆点火;这时你就明白为什么烟袋那么长,那是为了点火方便。


  烟很辣,嘴巴里有唾沫时,奶奶们就闭紧嘴,“卟叽”一声,将唾沫喷到地下;要知道那炕离地是挺远的,奶奶们掌握尺度“稳、准、狠”,你不用担心她会吐到别处。

  谁家有女娃娃,自然是围着奶奶们坐,盯着奶奶抽烟;有的谗了,就说:“奶奶,给我抽一袋吧!”奶奶就给一袋;久而久之,女人们就都会抽烟了。

  过去的礼节是让烟,就是来客人,你要用你的烟袋给客人装一袋烟;这是亲密的表示,你别觉得不卫生,既使你传染了肺病,你也得接过去抽。


  你别以为这是农家的风俗,你就是到清朝的王爷府,王爷也会让你用他的烟袋抽烟。

  烟袋很长,女人们互相串门子,就把烟袋插在后脖颈上,上面飘飘悠悠地挂着烟口袋,紧腿裤子,大襟长袄,黑色瓜皮帽,上面有块绿玉;三五成群一走,颤颤微微的,真是一种绝妙的风景。

  长烟袋还有一种功能,就是打孩子。所以小孩若淘气,你就说:“小心回家挨烟袋锅子!”


        三

  东北乡村的饮食,有时会让人很尴尬。因为总是量很大。

  我在家乡招待一个南方来的朋友,我本来不饿,而对方也本是个吃猫儿食的主,我就坐在桌前为难,我知道:我要一个菜我们俩都吃不了;但接待客人哪有要一个菜的道理?就是亲密和熟悉,也得三、四样才可以吧?但是真是吃不了,要上来后就看着那大盆大碗的发呆。


  朋友盯着我,眼睛里的意思是:你要这么多,你肯定能吃,那你就吃吧!我拿起筷子拼命往嘴里塞几口,然而我这几口仅仅是那菜山上的一个尖,我也就彻底绝望了。

  剩好多菜不是什么光彩事儿,我和朋友告别这桌子时,我很尴尬,我看出他也很为难,一个劲地跟我说:“我吃饱了,我吃饱了,没办法,没办法。”
  
  我去农家吃饭,农家做炒土豆丝;我先盛碗米饭坐下,农家盛了一大海碗土豆丝放在我面前,我下意识地将海碗往桌子中间推一推,心想让别人夹菜方便点;农家又往我跟前推一推;后来我才明白,这土豆丝是每人一大海碗!


  我亲见一个笑话:乡村的邻家儿女亲家见面,老爷子吃饭,亲家母站在跟前负责盛饭,老爷子吃一碗,亲家母抢过饭碗再盛一碗,吃完了,又抢,又盛;最后老爷子实在吃不下,将饭碗藏在桌子底下,才算是直着眼下了地。

  我的家乡时兴炖菜。


  较有特色的:土豆炖芸豆(即所谓乱炖),白肉炖酸菜,鲇鱼炖茄子,嘎鱼炖豆腐,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等。

  这里我无法一一介绍其做法,因为每种炖都有作料、辅料的不同,仅仅说说共同的东西吧:


  ——所有炖,以铁锅为宜。

  ——大汤慢火,炖的时间要长,味道进入就好。

  ——炖后留有汤汁,不管汤汁是红的也好、白的也好,一定要浓、要练、要亮。白如牛奶,红如咖啡。

  在东北,既使是在饭店,也有直接把铁锅连同菜一起端上桌的。大家团团围坐,每人一碗香香的东北大米饭,用勺子盛上一点汤汁,然后就着这炖菜来吃饭吧!

  当辽河岸边的那个村庄炊烟升起,我就知道我会吃出实在、吃出温暖。
  

  当走在辽河岸边的黑土地,我就觉得心里充实,有底气。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8-9 21:04 |只看该作者
新来的朋友,你好,欢迎你的到来。
明天再来仔细拜读帖子。: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8-9 21:47 |只看该作者
亲不亲,故乡人,即使你远在天边,故乡也永远是你的家。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8-9 22:07 |只看该作者
也许从人性的角度讲:南方人喜欢柔软和弯曲,赋于情调;北方人乐于直来直去,宁折而不弯吧。

  没理由地喜欢楼主的妙解!;P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9 22:11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情意,楼主的文字很棒。东北老乡,东北爷们,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9 22:11 |只看该作者
烟袋很长,女人们互相串门子,就把烟袋插在后脖颈上,上面飘飘悠悠地挂着烟口袋,紧腿裤子,大襟长袄,黑色瓜皮帽,上面有块绿玉;三五成群一走,颤颤微微的,真是一种绝妙的风景。

  这种景致,现在即使是东北的农村也难得一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8-9 22:13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乡招待一个南方来的朋友,我本来不饿,而对方也本是个吃猫儿食的主,我就坐在桌前为难,我知道:我要一个菜我们俩都吃不了;但接待客人哪有要一个菜的道理?就是亲密和熟悉,也得三、四样才可以吧?但是真是吃不了,要上来后就看着那大盆大碗的发呆。

我的家乡时兴炖菜。

  较有特色的:土豆炖芸豆(即所谓乱炖),白肉炖酸菜,鲇鱼炖茄子,嘎鱼炖豆腐,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等。

  这里我无法一一介绍其做法,因为每种炖都有作料、辅料的不同,仅仅说说共同的东西吧:

  ——所有炖,以铁锅为宜。

  ——大汤慢火,炖的时间要长,味道进入就好。

  ——炖后留有汤汁,不管汤汁是红的也好、白的也好,一定要浓、要练、要亮。白如牛奶,红如咖啡。


  读到这里,哑然失笑,楼主是纯正的东北银啊!;P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8-10 06:59 |只看该作者
新来的朋友,你好,欢迎你的到来。
明天再来仔细拜读帖子。:handshake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8-9 21:04



   呵呵,新来的老朋友。;P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8-10 06:59 |只看该作者
亲不亲,故乡人,即使你远在天边,故乡也永远是你的家。
醉西楼 发表于 2010-8-9 21:47



  说的对,说得好。:victory: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8-10 07:02 |只看该作者
也许从人性的角度讲:南方人喜欢柔软和弯曲,赋于情调;北方人乐于直来直去,宁折而不弯吧。

  没理由地喜欢楼主的妙解!;P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0-8-9 22:07



  谢谢同意。{: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8-10 08:11 |只看该作者
看完此文,更理解了南北差异不是人为,而来自于天然,既知如此,当海纳北川,有容乃大,这才是中华的和谐。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8-10 18:22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情意,楼主的文字很棒。东北老乡,东北爷们,问好。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10-8-9 22:11



  呵呵,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8-10 18:26 |只看该作者
烟袋很长,女人们互相串门子,就把烟袋插在后脖颈上,上面飘飘悠悠地挂着烟口袋,紧腿裤子,大襟长袄,黑色瓜皮帽,上面有块绿玉;三五成群一走,颤颤微微的,真是一种绝妙的风景。

  这种景致,现在即使是东北的 ...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0-8-9 22:11



  我小时候,有幸见到了这样的风景。现在,妇女围坐聊天倒还常见,穿戴上不土不洋的更加滑稽,抽烟大体都改成卷烟了。;P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8-10 18:34 |只看该作者
看完此文,更理解了南北差异不是人为,而来自于天然,既知如此,当海纳北川,有容乃大,这才是中华的和谐。
海棠心结 发表于 2010-8-10 08:11



  恩,受自然影响较多。就如农耕和游牧,性格上肯定有差异。

  人为的因素也有,比方教育的程度,区域的自尊和歧视等等,社会发展了,这些因素就弱化了。

  和谐,当然好,但愿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