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10 21:32 编辑
女子画眉的事儿,不知算否今日时尚之肇始?
自古以来,冲着女人、冲着女人的眉儿眼儿、冲着女人的漂亮,该有多少溢美之辞?诸如“面如芙蓉眉如柳”,“柳眉桃脸不胜春”等辞儿,在故纸堆里比比皆是。其中,李白《怨情》诗中所写之“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尤为经典,其何曾不是一幅描写妇人之美丽的画卷?那美伦美奂的情景给了多少美人儿和蛾眉之间爱屋及乌的想象?而温庭筠之《菩萨蛮》中两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其文字意境中则是另一种清丽秀美的女人境界。读来,一副漫不经心之女儿家画眉梳妆状,活脱脱跃然纸上!
唐人李商隐所吟“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已然道出了旧日里,女儿家从小画眉之民俗世风。对那日子,我还实在不敢妄说“画眉”已经是如何如何的“文化”,只可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罢?只当天造地设之两叶眉儿,离上帝的初衷愈来愈远时,“美眉”作为中华文化之一页,才以当仁不让的姿态,朝着人类渐渐展示开来,时尚那玩艺儿也不知是否跟着来了?
人类公理万千条,美眉生出风情无计,当也算否万千公理之一?从古至今,写在女人脸上的那点描描画画的事儿,除了不乏生动旖旎的女人风景,那蕴含于女人两叶眉梢上关于美的创造,更是让人类概叹不已。或眉高眉低之曲曲悠悠,或眉浅眉深之幽幽幻幻,总是让人觉得真真切切又似诗如梦。红尘里的眉妆总是美不胜收!眉睫间的万方仪态,总在散发着光艳照人的美感!
有如“柳拂长眉舞春色”、“眼细眉长云拥髻”、“长眉画了绣帘开”、“笑生百媚入眉端”一类形容“眉清目秀”、“霞姿月韵”的佳句,在唐诗宋词中确实俯拾皆是,读来不谓不赏心悦目。其中除了诗人们对眉妆的感受,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画,你能怀疑那不是对眉妆的真实写照?其中或蕴藉隽永、宛转悠扬;或悱恻幽怨、莞尔缠绵,都怎一个“眉”字了得!后来,曹雪芹所言之“眼蹙秋水,眉含春山”,也绝非只是小姐佳人的写照。即使是“青楼邻里妇,终年画长眉。”之风尘女子,也概莫另外。
“曲里长眉翠浅”的审美情趣,原来是古往今来女儿家的共鸣!
说“眉”话“美”,似总让世人娓娓不倦。《诗经?卫风?硕人》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此乃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的一首诗歌!硕人者,美人也。诗所言时值春秋初始,谓卫庄公娶齐庄公的女儿庄姜为妻,当庄姜嫁到卫国时,因卫人目睹她如花似玉的风姿美貌,而全城为之倾倒。
诗中说庄姜的双手柔嫩圆润,肤色白哲细腻,牙齿洁净齐整......。加之嫣然之巧笑,灿然之美目,犹一幕眉目传神、姿色动人之黄花倩女状!其中尤“螓首蛾眉”一语,对额眉之美仑美奂的形容,堪淋漓尽致。意思是说,她的额头像螓(一种昆虫)首一样宽广而方正;她的眉毛像蚕蛾的触须一样细长而弯曲。“螓首蛾眉”虽系古人所撰“美人观”之一种,惟千百年来,却几成“美人”的代词和美丽的象征,从来为说眉话美者所心仪心景。
远古女人作妆描眉的事儿,大体始于2400余年前。《列子?周穆王》中即有“施芳泽,正蛾眉,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之女儿家做妆的记载。其中之“正蛾眉”说的正是女人“描眉画眼”的事儿。《韩非子》也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后宋玉之《大招》中也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说。这儿“黛”是一种黑色矿物质(石墨之类),可用以画眉。《释名》说:“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代其处也。”
似可认为,我国战国时期的妇女所用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之原始美眉方法,已开肇了中国女子美眉施黛、曲眉丰颊之历史先河。
爱美为人类本能之一,无论眉端能否显微阐幽,如诗似画,女人画眉总算不上良苦用心,但还是可谓一种别出心裁之人类意识使然。为描画千姿百态之宛转蛾眉,以展现流光溢彩之女子面部,古时女人于眉端眼睫上精描细绘,也还是费了些许心思。至少远古先人于崇尚美好、创造美丽,给后人上了很早的一课。而崇尚自我,追求创意之人类精神,也不知由此可否窥见一斑?
先秦时期,尚不见款款眉饰,但已走出了“没有眉眼”的年代。只是画眉式样贫乏单调,虽曲直粗细略有不同,几乎都是一应“长眉”。稍后于汉代,妇女画眉不谓风行也谓有些普遍了,而且画眉之方法和艺术也开始逐渐讲究起来。西汉初期,众女性还继续着那种“千眉一笔”之描眉画眼的祖传风尚。直到一日,平添韵味之“远山眉”一露脸,始为眉睫之间荡开了新的风景。
《西京杂记》卷二云:“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宇文氏《妆台记》还说因受卓文君之影响,“时人效画远山眉”。“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始于文君的“远山黛”,系用黛色将眉不轻不重淡淡一抹,谓之薄眉淡妆,多让人生几许“淡扫蛾眉朝至尊”(唐?张祜)的感觉。据说,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时为汉成帝的宠妃,也步卓文君之后尘,其妆只摹“远山黛”一好。
身为汉代才子之司马相如和善画“远山眉”之才女佳人文君,于史上不光有极富浪漫的私奔故事,也属连珠合璧之一朝郎才女貌的典范。文君作妆,眉目传情,始为夫君悦。但其始料不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远山眉”,不光描出了“漠漠远山眉黛浅”、“远山眉黛晚来浓”的诗情画意,从今人的口中还在传来“送我蔷薇,伴我风吹,迎我远山眉。”的期待。这就难怪生生不息的“远山眉”,至今仍在倾倒着无数的中年女性!惟如今又有多少男人女人知道,既上眉头又上心头而让成熟女性乐此不疲、青睐无限的“远山黛”,乃卓文君2000余年前之美眉遗风?
除长眉外,汉代妇女也标新立异,画过“八字眉”、“阔眉”等。阔而短的“阔眉”也称“广眉”,浓重如卧蚕,扫除几分妩媚妖艳,平添少许明快干练;而所谓的“八字眉”,形同飞娥,人称“娥眉”、“黛眉”。当朝汉武帝就曾下诏,令宫人悉扫“八字眉”。但此举应是汉武帝随心所欲之作,当非朝政纲略所定,故而也看不到满世界的“八字眉”横飞,而只是指针对六宫佳丽而已。
由此就又想起汉宫中那个被汉武帝爱得死去活来的李夫人。红颜薄命的李夫人,在形容枯槁的病中,执意不和武帝照面,就几可理解美眉施黛于宫里的佳人是何等的重要!千红万紫,转头春尽。卧病在床而不再流风回雪的李夫人,知道离开了膏粉、眉黛妆饰之颜色容貌,是再难让武帝拾起欢心而存留昔日美好的。尽管汉武帝还是心切切、情依依,在李夫人床前千呼万唤,要与爱妾见上生离死别的最后一面,企望重温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天姿国色妩媚态,但掩面而拒的李夫人终究没让一朝天子的汉武帝遂这个心愿。千金难买李夫人“回眸一笑”的武帝怏怏而去,而李夫人则用聪慧和理智留住了身后的魅力。只是可怜的汉武帝于欲生欲死中,让术士寻得李夫人倾城、倾国的“影儿”,但又终不能相依,真是“佳人难再得!”
再稍后于东汉,妇女画眉粉黛的事儿真谓风行起来了。至于教坊勾栏中的女子,则更是把画眉作为了日常的功课。玉凈花明,尤善梳掠,虽画眉日作一式,但百日内绝无重复者。你说,那些描眉画眼的花样何其之多!汉时名目繁多之眉式据说有百余种,而且画眉的名堂和艺术也开始更趋讲究起来。在千眉百态中,大有“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曲尘”之架势。
说汉代之眉式不能不说“愁眉”者。东汉桓帝年间,“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一度蔚然成风,其中“愁眉啼妆”真可谓“挤眉弄眼”之媚态杰作。所谓“愁眉”者,是指使眉细而曲折,眉尾比眉头垂;而“啼妆”者,则是说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以更现妇人之娇态。
于是,就想起唐人说的“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和“瘴塞巴山哭鸟悲,红装少妇敛啼眉。”两句词。这其中之啼妆愁眉态,实给出了女人之啼红簌簌、薄拭目下之一款姣容,真乃笑也在眉、哭也在眉!也是,天下之文章,有几多笑靥、有几多苦愁,不是从女人眼中闪出?从女人眉端流出?自然看出,“愁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苦着脸、愁着眉,而仅是一种眉妆眉态而已。曾有好事者惊世骇俗的一说:谓汉之灭亡在于“愁眉”之祸!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两弯愁眉,一张脸蛋,哪怕再加上一两个浅浅的酒窝,真的就有改朝换代的功能?打死我也不信!但我记得今人一说:“不爱红装爱武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画眉之风有增无减,而魏时宫人则又回到以画长眉为尚。史称魏武帝之曹操“令宫人扫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谓之仙蛾妆,齐梁间多效之。”可见一代枭雄之曹操,其不仅对曹营之军纪有严明的要求,竟也在乎起妇人之眉目分明来。岂止如此,曹操真是个人杰,那么早的日子里就相中了与众不同的“青黛”!“蛾眉曼睩”之“青黛眉”,又添风情万种之一。
社会文化之繁衍总是会有变革的。由于黛色纯黑,十分单调,故而由别种颜色以调和“黛”之本来色调,以至青黛、绿黛等等黛色渐趋丰富起来。直到隋炀帝大业年间,这种纤细修长的眉式和眉色,依然深受妇女钟爱。李白也有诗云:“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棉靴。”可见,在五光十色的盛唐,青黛扫眉也成大雅之堂中之妇人的盛妆。
唐人冯贽在《南部烟花记》中曾有记载:“炀帝宫中,争画长娥,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出波斯国。” 据说宠姬吴绛仙,就是因为“善画长蛾”,才受到隋炀帝的青睐。一时间“长蛾”妆名声鹊起,数千宫人比画“长蛾眉”以争宠幸。随之,螺黛洛阳纸贵,遂隋朝廷不惜重金,从古波斯国购运大批黛料,分发给后宫嫔妃画眉。后因每颗螺黛十金,代价昂贵,又徵赋不足,至入不敷出,炀帝只好杂以铜黛给之。其间唯宠姬吴绛仙得赐螺黛不绝。据《醒世恒言》之野史载,炀帝每倚帘视绛仙,移时不去,顾内谒者曰:“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看出,炀帝对可充“疗饥”之“长蛾眉”的爱戴,已到无以复加之境地。
古代妇女的眉式总在趋时翻新。眉高眼低中当然也含“罗卜白菜、各人所爱”。就算宋人赵长卿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对“远山眉”情有独钟,那也还是见仁见智。“水下面妆影,眉头画月新”。眉睫之间的那点事,还断不是“眉高眼低”之那么简单。“眉眼如画”有名堂!
在他人看来,演义万端眉妩之“远山眉”,照样可以生出眉端眉角之它样文章!若不然,唐人韦庄笔下如何又可以写出“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那样一股淡淡哀愁状?至唐朝,画眉之风盛行谓史无前例。“成都画手开新眉,横烟却月争新奇。”各种眉型争奇斗艳,无奇不有。初唐流行又浓又阔又长的眉型,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则又流行“纤细而长”的眉型,如“柳叶眉”、“卻月眉”等等,如今其都称是有史以来眉式的经典之作了。
历经唐宋元明清,最为经久耐看者,还数“细眉妆”。其间妇人喜爱画细眉日甚一日。作为一种民风,千娇百态“细眉妆”,也事实上吹到了今天。从唐诗宋词中每每可读到“丽人细眉,离人红泪”的描写,如“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细眉双拂翠,翠拂双眉细。”、“楼外东风杜宇声,双枕细眉颦。”等等。只是眉端上也有河东河西,盛唐末期后,复又兴起短阔眉,甚至“八字眉”也重新出现。一般而言,唐代妇女的眉型偏好“浓艳”,但偶然也会出现如玄宗时虢國夫人那般“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情景。
宋代妇女的眉式大致承唐、五代遗风,只是更趋清秀罢。不过值得留意的一种称“倒暈眉”者极有特点。其在眉的一端(或上或下)用笔晕染,由深及浅,逐渐向外部散开,一直过渡到消失。元代后妃不分年代先后都一应画成“一字眉”,这可是蒙古贵妇的特有妆饰。至明清,无论于宫廷还是于民间,妇女多崇尚“秀美”眉毛,两眉画得纤细而弯长,且长短深浅等变化日益减少。
女人画眉的历史沿革到此也说得差不多了,以下文字说及若干美眉的其他文化现象,以跟帖的形式给出,忽略也无妨!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