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俩的名字,是不是能代表各自的心态呢?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独醒的内心独白,是不是代表了一种孤独的不妥协?
“醉笑陪君三万场”,这是醉笑的内心独白吧,是不是代表了一种无奈的妥协?
独醒说面对强奸,我们无力反抗,但是不能主动露出屁股,这是一种态度。
醉笑说面对强奸,我们无力反抗,还不如享受来换得一点心理平衡,这是一种态度。
独醒说我是温和的改良主义者,醉笑说我是温和的现实主义者。你们俩其实有一点相同的,那就是温和。改良是基于现实的改良吧,现实也是基于改良的现实。要说互相争执以至于破口大骂,倒真是不必!
我喜欢看电影,不知道你们俩喜欢不喜欢。我们一起说三部电影好不好?
第一部是《生死朗读》。在战犯席上的汉娜,因为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因“忠于职守”不愿打开大门而使300人被困烧死于失火的教堂!她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而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并不认为自己是纳粹,她只是在做一份“工作”,她要尽忠职守,不能让犯人逃掉。这一幕是影片的重头戏,而她反问法官的那句话:要是你,你会怎么样?
忏悔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在历史的群体事件里,个人的选择根本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汉娜既是一个战争的罪犯,也应该是一个受害者。
今天的我们可以选择遗忘历史,可以如同剧中米夏的同学抨击的那样,规避事件背后的真相,只审判罪恶的执行人;但狂热的波纹并未消失,冷漠与狂热,这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我在汹涌的“玉米”大潮中看到了狂热,在鼓吹网络暴力和色情的声浪中看到了狂热,甚至在成堆的三聚氰胺奶粉背后工商质监部门冷漠的脸上看到了狂热。对生命尊重的缺失,对人性价值观的贬低,对思考的打压与放弃,这才是最令人心惊胆颤的群体真相,这才是故事背后终于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彻骨黑暗!
第二部是《南京南京》。在生命面临考验的时刻,没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太深奥的问题和太明确的态度。作为习惯群体性居住的人,**地选择了观望和跟随。大多数日本士兵举起屠刀的时候,他们对中国人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仇恨或者爱憎,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机械的盲从。
狂热的潮水涌来的时候,谁又可以逆流而上?也许对于人性,本质上我们都是悲观的。所以,即使有人想逆流而上,也不会得到太多的拥护,甚至会被视为异端而被孤立。
第三部是《肖申克的救赎》。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要么被制度同化,以至于离开监狱就不能生活而只好自杀。要么激烈反抗而被毒打致死。要么,选择一个妥协的路线,表面上与监狱长合作,暗地里却挖通那条通向自由的道路。 我觉得安迪的选择是对的。为了最终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暂时的妥协。
你们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