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妙韵怡然 于 2010-5-31 22:52 编辑
陶渊明是我最早知道的诗人之一,高中时代卓越的丁元老师讲历史到了魏晋时代,就给我们背诵过“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当年只觉得有说不出的美妙,现在感觉这句诗有无可比拟的悠然。我有心无心地收集过上海古籍出版社八十年代出版的两套小书,一种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一种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这两套书品种很多,要收齐很不容易,比如之前我在旧书摊从来没有发现过陶渊明的踪影。这次我却同时发现了前者中的《陶渊明诗文选》和后者中的《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夕日气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妄言。”这是陶渊明的名作。再读陶渊明,“心远地自偏”这句诗往往没来由地冒出来,扰得我心神不宁,不自觉地跟着这句诗乱跑。眼前恍惚出现一个衣冠简朴、宽袍大袖的老头儿。我似乎看见他在东篱下采菊,旁边的孤松上挂着个破酒壶。采得腰疼了,就直起身子,捶捶腰,喝口老酒,顺便望望南山。夕阳下山,飞鸟归林。一个老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
陶渊明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因为他的诗歌最率真、最天然,如璞玉一般。其诗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份。晋朝是崇尚清谈的,所谓清谈就是扯淡,高贵人扯淡的时候手里还要拿一个麈尾以助扯兴,这东西相当于现在的牛尾巴。《世说新语》里多有他们扯淡的形象记录,书是太好的书,但我看不了他们的矫情与做作。尤其是那个谈笑净胡沙的东山谢安石,更是矫情得过分,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一战倾国,战事可谓危矣,那么大的战争得以侥幸胜利,他作为最高军事统帅,居然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如果真是镇静倒也罢了,可惜他是装的。当时压抑的激动让他过门槛的时候掉了鞋跟都不知道,估计那个时候就是掉了裤子他也不会知道的。据记载,那个时代还有高人更有极端的表现,自己的亲爹死了,当时忍着不流泪,过后憋得吐血,一吐一盆。这些人,如让后来的薛大哥看见,定然抄起门闩来给他们几下子。我不是薛蟠,当不了薛蟠,也不想当薛蟠,但同样讨厌矫情,所以晋人的风流让我想起来就生气。邺下风流在晋多,唯独陶渊明与清谈无缘,与扯淡无关,他是清淡的,淳朴的,天然的。同在晋代,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就没有陶渊明的天然。尽管他游心于山水,但其心态纯净的境界比陶渊明差远了。慧远和尚就看不上他,不然明月下虎溪三哮的时候应该有他的身影。一代高僧,为一布衣,把臂送客,谈笑忘情,竟破了老规矩,足见陶渊明的境界已离尘网。
后来的王维及苏东坡的心态和陶渊明有相似之处。但其古朴不如陶渊明。王维的诗禅意高深,但有文字禅的嫌疑。苏东坡,这人太聪明啦。文字禅,理到人不到;太聪明的人,往往坎坷。所以苏东坡后来总结道:世人最好是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这是苏东坡的聪明,是苏东坡的无奈,也是苏东坡的旷达。但这些都不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这句话不适合陶渊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也不适合于陶渊明。他性情天然,道法自然。他是桃花源中人,厌烦心为形役。其舟摇摇,其风飘飘,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历史上很多隐士都是官场失意后看破红尘隐居南山的,但陶渊明不是,尽管他五次出仕,甚至官到县太爷,可他的心从来就没有“仕”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说撂挑子就撂挑子,一尘不染;说放下就放下,无牵无挂。那些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的勾当,根本就不适合他。他出仕是为了吃饭,他归田隐居也是为了吃饭。他的终极目的是“但使愿无违”。苏东坡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乞食,饱则鸡黍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对于陶渊明来说,出仕是隐居,归田也是隐居。打叠身心无一事,饥来吃饭困来眠,看似最简单,其实最不简单。
先生是一个好酒的人。读《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想象先生戴月荷锄归。那时候的月亮一定比现在的月亮好,白胖浑圆,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乌烟瘴气,月朦胧,鸟朦胧。先生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如云无心而出岫,不正是心远地自偏吗?
突然想起一首著名的诗歌来。这是一个穷秀才的传世之作:平生无大志,愿得一窖金,方圆三十里,浅处半腰深。这个秀才穷疯了,贪得过火,但秀才是真实的。和陶渊明同时代的一个高人,平生坚决不提钱字,称之“阿堵物”,也就是视金钱如粪土。这个高人有病,一点也不真实。钱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了,但圣人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陶渊明也是需要钱的。钱和隐居无关,简单生活,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远,则是隐居,心远,则无处不能隐居。隐居是一种心态,和山林无涉,更与终南捷径相别天壤。
一个人独处,是最惬意的时候。这句心远地自偏,让我收拢身心,变得偶尔也好像闲适起来。
昨天夜里下起雨来了。时候已经立夏,但依然留有春意。在书房里随便拿一本书充样子,静静地听雨声潇潇。外面的一切与自己无关,不见任何繁华,便有了空山夜雨的灵静。这个时候是不能没有茶的。拿出今年的新茶,沏上满满一杯。热水短时间变成了绿色,那条索整齐的春芽和着窗外的雨声载浮载沉。这满杯碧绿,这满杯鲜灵,这满杯的春水!
希望雨声不要停止,就这样永远地潇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