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9-21 13:47 编辑
常常在各论坛看到网友发帖,捧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臭脚。徐志摩的新诗,除了入选教材,有的句子更是街头巷尾的流行用语,业已串味,成为了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相互调侃取乐的包材。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也。在我的故乡,很多年前三轮车夫用BP机发信息的时候,就开始使用“我是一片云嘛”、“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哈”、“莫带走一片云彩哦”等暗语了。每当听到类似语句,我总会因为超越生活本质且不可逆转的荒唐,忍不住捏着鼻子,泪流满面。
说实话,徐志摩太讨厌了!从看过他的诗句之后,我一直是这种态度,而且从来没有掩饰过内心的厌恶。
徐有一首著名的小诗《傻样那拉》,在中国广为流传,我从第一眼看见它,就开始跟它较劲,直到现在都不明白这首诗好在哪里。啥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啥叫“最是”?难道还有“最不是”或者“不最是”?还有“其次是”、“再其次是”乃至于“最后是”?又或者此句正常句式应为“那一低头的温柔,最是不胜水莲花的娇羞”?二十年前,我曾就此向老师请教,他说:呵呵,这个那个……你去看戴望舒罢!
国人吟咏徐大才子该诗不断,“最是”之声、“傻样那拉”不绝于耳,听得老子好不耐烦!刚才在散随闲逛,一个不慎又看见了“最是……”,狭路相逢,怎不令我恶向胆边生!最是,最是,最你妈个头啊!不用“最是”,难道别人就不知道你在喷粪么?!
徐还有一首流毒甚广的诗,那就是《再别康桥》。出于对脾胃保健考虑,就不逐句鞭笞了。单说那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够资格挨个七八匹火砖的。
这句从诗人主观意愿上来理解就是,如果徐诗人愿意,在未经英国人同意的情况下,挥一挥衣袖就能够带走N多云彩。
卧槽!你挥衣袖,跟天上的云彩有一英寸的关系么?就算你能发功带走云彩,是化云为雨打湿了衣袖拢回中国呢,还是将云彩打包托运回国呢?船运还是航空呢?英国的云彩来到中国,如何上户,服不服水土,如何保持其色泽形状质地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颇值得商榷。或者,徐志摩是懂得大气环流的原理的,他知道把英国的云彩带回来意义不大。那么老徐,你又在那里挥什么衣袖呢?既然带不走,何必留下走私英国云彩的嫌疑呢?真是多此一举!扯远了,回过头来说,你老徐又不真是啥大仙儿,别说挥一次,我就跟你提供一万个水袖让你不停地挥舞,你还是带不走一片云彩。
所以,这句诗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我挥一挥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才对。这样就显得事主儿其实在主观上已经很努力了,但客观上无法违背科学事实,故未能虏掠西洋云彩,为祖国建设事业呈祥献瑞。
徐诗《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极其幼稚,据说跟他政治上的幼稚有很大关系,有人认为这首诗本来就是表明了徐在政治上的摇摆。我老人家没有精力考证那么多,就是觉得挺可笑的。恁大一个人,怎么也有一些起码的生活经验,就算是瞎子,要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也会舔湿手指竖在空中求解。你老徐那么大的名头,完全可以咬破中指,对着天空竖立起来,那还不帅呆了!
徐志摩偶有两首小诗如《偶然》、《雪花》,还算清澈。总的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的影响远远超过其真实定位,那是一定的。徐志摩在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广和影响上。他的造句更加口语化,比起胡适、周作人等先驱,在诗化白话文方面的确要做得好一些;在内容上也没有固定指向,无聊笑拈花枝说,很滥情。正是因为徐志摩身体力行尝试降低了新诗的门槛,从而才拥有了更为广泛的读者。
有人说徐志摩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此我绝对不敢苟同。对于饱食终日穷极无聊的人来说,可能偶尔抽抽风也算得上是一种浪漫。我个人的评价,徐志摩诗歌就是情感大溃疡,没治了。
还有人说徐诗体现了音乐美,那就更可笑了。在音韵方面的研发,闻一多等人比徐深入很多。徐志摩对新诗的音韵谈不上贡献,严格地说,只是自发的步韵附和。徐的确比较自然一些,但这正好说明他对诗歌音韵格律是没有什么功底可言的。比起同在新月派的闻一多来,徐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远非增高鞋垫能够弥补的。
徐志摩被誉为才子、诗人,真可谓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笑话。故我评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诗意不足,八卦有余。”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