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泥絮阁管淑珍 于 2010-4-21 05:22 编辑
请饮一杯“疗妒汤”
《红楼梦》八十回中宝玉在天齐庙中问王一贴可有贴女人的妒病的方子,王一贴便杜撰了一副“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晨吃这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原理是“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是啊,世人为何要有嫉妒心呢?就是这份嫉妒心,毁掉多少朋友恩,夫妻情,付出极大的代价到底是为了什么?世人又有几个人能够逃过嫉妒的骚扰?不过,有些人能够约束自己不将内心妒火化作锋利的宝剑从语言上、行动上去伤害那些被我们嫉妒的人,这种觉悟就算是高的,比那些因妒生恨,千万百计要置出类拔萃的对手以死地的人要强得多。
如战国时期的孙庞斗智,就是同门师兄弟间勾心斗角的故事。庞涓因嫉妒孙膑而将孙膑骗至魏国,并且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敌国,使自己的师兄弟孙膑被施以膑刑,永远地成为了残疾人。后来,孙膑为了复仇,用“减灶”之计战胜了庞涓,使庞涓自刭于一棵大树之下,树皮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恼羞成怒的庞涓临死前喊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这是师兄弟间因嫉成恨,自残手足的悲剧,令人扼腕长叹。
此外,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嫉妒行为有所反思悔恨的,如战国时期魏国的须贾和范雎,二人一同出使齐国,范雎在齐国受到优待,须贾心中不服,回国后设计陷害范雎,说他私下与齐国有判国的勾当,结果范雎受了重刑。后来,范雎逃到秦国做了丞相,当他听说须贾要来秦国,便乔装打扮成穷汉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雎破衣烂衫,心中好大不忍,就脱下绨袍为范雎穿上。后来,范雎说:“以须贾之罪,当处死,但是看他对我尚有故人之情,以绨袍相赠,就赦免他吧。”唐朝高适因此事写一诗云: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相对来说,须贾比庞涓要善良一些,对手之间的较量也就相对仁慈一些。
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中就讲述了一个因嫉妒心恶化而导致的悲剧。在该剧中,嫉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奥瑟罗对假想情敌的嫉妒;一是伊阿古对奥瑟罗的妒恨。后者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主导作用。伊阿古不服气奥瑟罗来担任将军,为了泄愤,他导演了这幕悲剧。他挑起奥瑟罗的嫉妒心,这是多么龌龌的说服过程呀。他半阴半阳,疑神疑鬼地挑唆奥瑟罗,终于便奥瑟罗相信了苔丝狄蒙娜的所谓奸情并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最后,自己也自杀身亡。莎士比亚对人性卑鄙阴暗的一面有深刻的分析,才能演绎出这样打动人心的戏剧。我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究竟有没有伊阿古这样的人呢?这些巧舌如簧的人为了减少自己的嫉妒心膨胀带来的痛苦,就鼓动唇舌将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弄得人家夫妻反目,家反宅乱,他们却在一旁窃笑自己的成功。这是多么可耻的人呀,他们就像老鼠一样在阴暗处破坏别人的生活。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借乌鸦的故事和狐狸和葡萄的故事都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越来越聪明的人类越来越被嫉妒所困扰。乌鸦身上插着的孔雀毛被众鸟扯下来后,它就提议大家都拔下自己羽毛,这样彼此就没有区别了。钱钟书说:“这个遮羞的办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是啊,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就千方百计让别人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狐狸呢,它吃到了葡萄也说葡萄酸,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可以减去多少人的嫉妒心,也免去了想分甜头的人的干扰。
美狄亚因妒火中烧而杀死自己的的亲生骨肉。
不同时代的人,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处境的人,都有可能因嫉妒心发作而发生悲剧,可见嫉妒这种人性的弱点太可怕了。
如果你不会嫉妒,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冯骥才先生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