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绝塞青冢---昭君墓
查看: 458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塞青冢---昭君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6 11: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11-1-6 11:35 编辑



     八月,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去草原骑马,去青城望月。更是一直神往去青城瞻仰青冢,拜谒昭君墓。

  没去之前,想象着碧绿如茵的“青冢”-----昭君墓,明晃晃的太阳下,孤零零地静卧在塞外大地,大黑河畔。

  去了,才知道。青冢,不单单是座墓地,而是同时被博大为“昭君博物院”。 好大气的名字,由蒙汉英三种文字刻成的汉白玉字碑,深沉庄重地矗立在大门口。很气派的一座纪念馆,占地广雍,收纳奇多。囊括了人文历史,**沿革,匈奴文化及异域风土……。

  博物院由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 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赞美:“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而“王昭君墓”的花岗岩石碑,小巧秀丽,被三个汉白玉底座,象佛手一样擎托着。安放在一面朱红院墙前,对面是一座叫“嫱雲”的浮雕墙。是昭君出塞时的情景。表现了昭君和单于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

  远望,青冢兀立,黛色朦胧,象一剪绝世惊艳的背影,以千年不变的容颜和宽纳之心,以巾帼之身,灭烽烟战尘,承载和沿袭了胡汉和亲,边塞安宁的民族友好,和平,永远是最美丽的一幅背景。

  红妆千里为和亲。伊人寂寞,她以自己的孤独求和。而孤独,只有她自己去品味和懂得。

  本应清寂肃穆的地方,一下子变成了博物院。参观的人群自然就有些人声鼎沸。听听那一队队的旅行团,扩音喇叭里重复着相同的导游介绍,就知道一座墓地也能如此地热闹。昭君也许会娥眉淡展,天堂外,应该不再寂寞?  

  真是打扰了安睡千秋,流芳千古的王嫱昭君。但愿,她那思乡的眉头能稍稍舒展,因为有那么多家乡的人来看你。君的匆忙是历史的匆忙,嫱的寂寞是穿越千年的眺望。  

  避开大队旅游团的喧闹,我们几个则像散兵游勇一样,散漫地走着,看着。也许以这种清静的方式,穿越时空,乘着历史的长风,轻轻地触摸草原的苍茫,翻阅匈奴文化,会懂得昭君出塞的大义情怀和良苦用心。

  墓地,需要的是一份满怀敬意的清静和凝心感悟的解读。

  匈奴文化博物馆。对于草原文明,就像跨越时空的一份艺术欣赏。这是昭君博物院的精髓。匈奴民族对草原文明的贡献不可磨灭。胡服骑射的鞍马文化和青铜艺术,熠熠生辉,彰显了草原文明的耀眼,游牧经济的**和繁荣。匈奴,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民族。记得从课本上所获得的“匈奴”印象是残忍和野蛮。

  而如今在这里,单于和亲已成千古美谈。铁骑扬起的历史烽烟,早已熄灭。飘散在塞外草原,大漠深处漫漫戈壁、黄沙中的是王昭君弹着琵琶唱着思乡曲的千古离歌。

  历史,对于不同人,不同背景,不同时空,总有着不同的展现和解读,孰对孰错,孰真孰假?谁又能说的清呢!

  单于大帐。现代建筑的蒙古包形状的单于大帐,应该就是仿匈奴的王庭吧。看到帐门紧闭,门口广场上也没人。我也没再走近去看。只远远地观望着,昔日的王庭,今日的纪念。历史是不会再重现的,那么王庭里的那些宏韬谋略和歌舞升平也已成了久远的回响。

  和亲园。略过。演绎成卖民族纪念品和民族演出的场所。一对巨大的马头琴,倒是让我看了又看。回来才知道,楼上是汉代出土文物展。遗憾,错过了。不过,看过青冢的神道石像生,那些也都是汉代出土的文物仿制品。

  昭君故里。重现昭君故里,湖北秭归民居。小桥流水,秀丽的香溪从门前绕过,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绿树掩映,花木扶疏,幽静清恬。故里建筑修建的十分精致玲珑,镂雕古朴,图案雅致。逼真的汉代建筑特色给我们对昭君起居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空间。传说,昭君故里远比这样的描绘秀丽优美。昭君出塞后,经常思念美丽的家乡,曾写有“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日鸣。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的诗句,描绘家乡妩媚风光。

  走出昭君故里,面前是一尊高大昭君雕像,镶嵌在四角亭内。亭子虽不是飞檐斗拱一样的玲珑别致,却有着挺括高远的草原风情。王昭君汉白玉雕像,再现她的冰清玉洁、倾国倾城、端庄淑静。金色的阳光温柔地照在昭君身上,是那样的丰仪和美丽。

  和亲铜像。雕有联辔而行的双骑塑像,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勒马同行的场景。微微斜仰着头,微笑着温馨地看着丈夫的昭君。她眼中的幽怨,怀抱琵琶弹唱的哀怨不见了,塞外的孤冷和寂寥不见了。此情此景,谁还能说风华正茂的昭君与花甲之年的单于没有爱情?这份温暖和幸福,昭君应该享有的。

  昭君墓碑与青冢。沿着一级级的台阶,青冢的前面有两块墓碑,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王昭君墓。本想把墓碑及青冢都取进镜头。遗憾的是蒙文的墓碑旁的栏杆上坐了一位老太太在长时间休息。汉文的墓碑,几个游客轮流着倚着墓碑拍照。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攀上栏杆抱着王昭君的墓碑,欢喜地拍照。

  抱着墓碑面带微笑地拍照,是为了纪念什么呢。

  于墓碑前仰望青冢,草色青青,巍峨壮观。漠风拂去了尘埃,红粉成灰绿意盎然。站在青冢之上,嘹望远处的大青山象一条巨龙横卧。高楼林立,繁华都市,美丽的呼市温暖地背依着大青山。天堂草原今朝真是盛世欢歌。山风有些凉,发丝飞扬。想想,我们站在青冢之上,喜赏风景。脚下,墓地里的昭君又是怎样一份心情呢?

  一个女子,竟然承受了这么多,是她的机缘还是她的宿命呢?

  我想象不出来,也无法感受,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命运,千年后的我们只有静静的站在这里!。

  八月的草原天空下,昭君墓前人流如织,熙熙攘攘。

  我们要回去了,看不到日落下青冢的影姿风色,也许,那一刻的青冢前该会有一份久违的安静。“独留青冢向黄昏”,我想,孤独、寂静是她的真实本色吧!

      冬日苍茫,白雪覆盖下的青冢,又是怎样一幅清绝卓然的韵味呢!此时,猎猎风沙扬起红斗篷,怀抱琵琶半掩的脸,苍白幽婉的昭君出塞的画像清晰于眼前。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1-1-6 12:29 |只看该作者
欢迎寒梅的到来
文中有2处 “**”,估计是被过滤掉了,不过,不影响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6 12:38 |只看该作者
用沉稳大气、优美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的绝塞青冢——昭君墓。
让我们领略昭君墓风采之余,更多是留下了对历史的回望、思索和慨叹。
确实,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她的身上承载的太多太多。昭君墓也不单是一个墓,是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一个柔弱女子,她承载的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6 12:41 |只看该作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6 17:21 |只看该作者
再读一遍依然欣赏满怀!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7 19:36 |只看该作者
思绪又回到了呼和浩特,回到了大草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