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点评烟云之《二舅》~
查看: 55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评烟云之《二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27 18: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征文活动结束后,烟云专程提及,《二舅》是一篇“非虚构小说”,难道有人质疑体裁?我很少关注体裁争议。因为纪实文学和叙事体小说本就不好区分,我又何苦钻牛角尖呢?除非作者刻意标注,或有整体导向,我才会坚定不移。

  换句话来说,若是散文征集,我就拿《二舅》当散文来读;而小说征集里,我就拿《二舅》当小说来读。而作者呢,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在两种文体之间横跨,其实无碍的。不是很多小说,还有“原型”这个词么?“二舅”就是这么一个人,或者这么一个“原型”。

  以上都是废话。简而言之,烟云不必限于自证。还是回到就文说文的节奏吧。

  烟云以质朴克制的笔触,勾勒出“二舅”跨越七十余年的人生轨迹,整体感觉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若是各类媒体投稿,这八字的评语倒是无妨,可若是征文活动,这八字评便暗含些许遗憾,其他但凡有文采、构思或立意稍稍走俏、走巧的都能占了先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二舅离乡谋生的经历,如同一幅浓缩的社会画卷:从辽东到黑龙江的迁徙暗含东北移民史,林场兴衰折射国家建设轨迹,“半拉子”到驾驶员的身份转变,映射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结构,包括“口答驾照考试”、“柴油发电机退役”等细节,都是时代变迁的精准注脚。

  如此,个体“二舅”的命运,就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最艰难的十年运动中,“二舅”能秉持初心善待受冲击被关的恩人王德友,也不计前嫌善待同样被关曾弃他不顾的舅姥爷,可真值得发一枚“好人”勋章了。

  然,中国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人,勤劳、善良、质朴,一抓一大把,不是吗?哪怕有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也改变不了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的事实,只被其后生晚辈烟云以家族记忆的方式深情打捞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本身并不出彩,要想在征文中脱颖而出,其实很不容易。

  本篇的留白,也很有意思:关于二舅婚姻仅以“最终也成了家”带过,妻子脑炎后遗症等苦难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的留白,将“二舅”所承受的生命之重交付给读者领会……就好像二舅说起苦难前情时望着天花板,开车路过王德友墓地要按一下喇叭,各种情绪的流淌都由得读者自行体悟。

  但,我还想说的是本篇最值得思虑的,可能是两配角的形象塑造?舅姥爷未免太官僚太冷漠,王德友又未免太热情太仗义。而且舅姥爷的形象很模糊,就是个冷冰冰的背景墙,专门用来与王德友形成善恶博弈,以烘托“二舅”的坚定忍耐和生存智慧似的。

  或许是烟云太爱“二舅”便难免偏颇,可曾考虑过舅姥爷家所面临的困境?很多时候我们有期望就有怨怼,总觉得亲友就该伸出援助之手。然,举手之劳谁不会?牵扯到自身,就会犹豫。谁都是血肉之躯,在亲外甥来投奔之时,舅姥爷真撒手不管,有没有过自责、犹豫、彷徨?很遗憾行文没看出来,只在结尾处“让表舅磕头”。

  成功的小说塑造,哪怕配角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有自我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自我的艰难挣扎和抉择取舍,否则,我们要如何理解那个时代的无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舅姥爷”这一家的人设是失败的,他们的“自私、冷漠”若非无奈,而是真“恶”,不单烘托不了“二舅”形象,还会拉低整篇文字的行文张力。

  此外,便是王德友的塑造,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热情过头,帮得过了界。诚然,面对一个好小伙子,最初的同情和悲悯是有的,拉拔一把也是有的。但,由始至终的,锲而不舍的,不说很难想象,至少会让人心存疑虑:他没有家人、亲友要顾及的吗?他是菩萨派来拯救“二舅”的吗?王德友单方面的付出,总没有两代人之间的双向奔赴来得可信些。

  而烟云行文的交集却不是很明朗,更多让人觉得:王德友是个“大好人”、“大贵人”,在漫天的飞雪中,给迷茫的“二舅”送热情、送温暖。而这,好似是“二舅”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包括为了“二舅”转正的事,为嘛不是顺理成章进行,而有转正指标“借用”的话?我能不能这么想:王德友为了惠及“二舅”,其实坑害了另一个小伙子?人家可能正等着转正呢。

  我心目中的王德友和“二舅”之间,该是“王德友”感念于“二舅”的孤苦无依,又看中了“二舅”的人品、态度,包括相中了“二舅”的技术什么。如此,才不是施恩似的,独一无二、高高在上感,就算没有这个“王德友”,还会有张德友、李德友出现在“二舅”的生命里——因为“二舅”他值得。上帝关了“舅姥爷”那扇窗,不该给“二舅”开一道什么“德友”的门么?

  故而,“王德友”的塑造,虽看似比“舅姥爷”成功些,但,也还值得细细考究。

  以上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我前面说了:这篇小说,我是看好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是基本写法,在哪哪都不吃亏的,除了征文活动方面,不能让人分分钟惊艳外。

  至于我对人物的过高要求,烟云可作为参考意见,也可一笑了之。毕竟在快餐文学泛滥的当下,这种带着体温的真实记录,会让人真切感受到直抵人心的力量。

  最后一个建议,若是本篇以后要打磨的话,能不能加点林场生态、大东北风土人情什么的,地域文化烙印跟时代感并驾齐驱,会不会更有阅读感一些呢?我是这么想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27 18: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9-27 18:49 编辑

网这么卡。链接发不了,烟云也上不来的吧?看不到我这般点评,就不会生气了吧?艾玛。我躲起来,先。。。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27 18:26 |只看该作者
  《二舅》  
  作者:远去的烟云

  二舅自然行二,比我妈大5岁。今年八十有七了。我们家亲属都在辽东,主要分居丹东、本溪两个地区。只有二舅孤身一人在黑龙江,如今算来他在那里生活也有72年了。

  因为隔得实在太远,以前的生活又都很窘迫,我的意思是当年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应该是上初中了才第一次见我二舅。

  那次应该是他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来。我都忘记了他是怎么到的我家。后来二舅说是我父亲去丹东接的他。那次我老舅也来了。当时我家住的是平房,睡炕。我妈和我二舅、老舅几乎是一夜没睡,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说了一夜的话。

  二舅身材高大,面部棱角分明,应该算他们姐弟四人长得最精神的。那一次他们兄妹三人还去照相馆拍了合影,很大的黑白照片上三个人表情凝重,上面题字“重逢”。

  后来母亲提起来,总说小时候我二舅对她最好。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尽着她,脾气也好,不像大舅那样总骂人。

  母亲说二舅刚去黑龙江时遭了不少罪。不过最终也成了家,有三儿两女。二舅退休前一直在林业局开车。二舅妈得过脑炎,留下的后遗症时好时坏,神智不是特别的清楚。

  父亲去世后,母亲去过一次二舅那里。那时二舅妈还在。母亲说二舅住在山里,开了好多地,种着玉米和大豆。那里山上的野菜、蘑菇很多。母亲回来时,二舅给她带了不少蘑菇木耳。蘑菇是自己采的。木耳是买的,当地的野生木耳,很好吃的。

  前年,我陪母亲去了次黑龙江,在二舅那里住了八天。听他讲了许多过去的事情。

  1,

  当年二舅去黑龙江去投奔自己的舅舅的,也就是姥姥的亲哥。姥姥如何嫁得这么远我也不知道。姥爷死后,家中生活难以为继。15岁的二舅毅然离家远走他乡,去黑龙江舅舅那里讨生活。

  当时我舅姥爷在某国有林场上班,是副场长。土改干部出身的舅姥爷思想有些左,还有些惧内。我二舅远离家乡寄人篱下其实很有眼色的。他在舅姥爷家从来就是自己找活干,劈柈子、扫院子忙个不停,临走时还会把去挑水把家里的水缸挑满。可我舅姥爷和舅姥姥对他一般,不冷不热的。50年代初的时候林场大多缺人,换句话说就是很好安排工作。以舅姥爷的资历能力给二舅直接招工其实很简单的。可是他觉得自己给亲外甥安排正式工作容易招人闲话,会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舅姥姥又嫌二舅去了家里平添了一张嘴,更是多了很多麻烦。

  舅姥爷给二舅在伐木队找了一个打杂的差事。因为他还太小,不能真正去伐木,工友们称他半拉子。二舅不惜力,会来事。每天临睡前主动帮工友们烧水洗脚,帮每个人倒好洗脚水。还会把工友们的鞋放在炉子边烤得暖暖的,甚至会把每个人的鞋垫掏出来一起烤好。工友们很喜欢他。秋天出工时遇到野梨、软枣子什么的,总会给他摘些带回来。“半拉子喜欢吃”。他们都那么说。

  一天天地,二舅就这么在伐木队立下脚来。

  不伐木的时候,二舅就到处找零工干。帮人家装车、拉柴禾、甚至种地、收秋。他不想在人家吃闲饭,不遭人待见。

  应该不到两年吧。我舅姥爷接到调令,调到另一个林场当场长去了。还挺远,离这里有个几百公里。黑龙江地广人稀,几百公里很正常。我有一年有战友去伊春旅游就领教了,这个景区离下一个景区就二、三百公里。扯远了,再扯回来。接着说二舅。

  舅姥爷根本没告诉二舅自己要调走的事儿,自己不慌不忙地收拾着,因为舅姥姥包括全家都要走。所以事也不少。

  等二舅知道过来找舅姥爷时,舅姥爷第二天就要走了。

  对二舅,他没做安排。他既没有带二舅一起走的打算,也没有找这边林场领导让他们关照一下这个千里来投奔他的外甥。

  二舅有些懵。他不知所措地站在舅姥爷家外屋里,不知该说些什么。多少年过去了,二舅说他只记得那是刚过完年没几天,还在正月里。那几天一直下雪。漫天的飞雪中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在这里他只有舅姥爷一个亲人。他们走了留下他一个人怎么生活,他心里是很怕的。

  舅姥爷的同事王德有,当时也在林场当副场长。晚上过来串门,有点看不下去了。他一边让二舅先回伐木队,一边和舅姥爷说,老蓝你这样不行啊。你外甥来投奔你的。你调走了你得把他安排好啊。是和你一起去还是留在这里你得找领导说句话啊。

  舅姥爷诺诺。半天才说了一句,我想去那边安顿下来再说。

  “那你临走前也得找这边林场领导说一声啊!”王有德觉得这人怎么会这样不负责任。

  第二天一早,舅姥爷一家就坐林场的车走了。他真没找林场领导说二舅的事。

  舅姥爷走了半年也没什么消息。王德有看二舅可怜,还真是没少关照他。他曾经问过二舅,如果想去舅姥爷那里,他可以帮忙找林场领导的。二舅觉得去了也没什么意思了,就说王叔,我就和你干得了。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绝对不给你丢脸

  王德有摸了下二舅的头,长叹了一声。

  2,

  王德有先把二舅办成了他们林场的临时工。这个临时工和以前不一样的是,其实有些象工厂里的徒工,是可以优先转正的。而且,在建档时他故意把二舅的年龄加了一岁,变成了十八周岁。

  从此二舅就不用再打零工了。林场淡季不伐工时就跟着老工人看场子,看机器,维修宿舍什么的。反正王德有总能找到不让他离开林场的理由。

  半年后,王德有接到调令。他要调到另一个林场当场长去了。临走前,为了二舅转正的事,他去找了上级领导。他想把二舅一起带走。

  二舅说,王德有为了他没少费心思。他甚至和领导说,转正指标从他要去的林场走,算自己先借的。上级领导问他这小刘(二舅)到底是他什么人啊,这么上心。王德有说,是兰场长的外甥。

  领导以为还是我舅姥爷不好自己出面呢,就同意了。王德有也没解释。他事后说,办成了比什么都强。兰场长是土改干部,领导卖他面子更好。

  就这样,二舅跟着王德有来到了新单位。先是在伐木队干活。因为王德有交待了队长、副队长,得教小刘本事还不能伤着碰到,而二舅干活不惜力还会来事儿,从上到小都很喜欢他。

  二舅觉得自己的日子终于有些像日子了。

  一年后,王德有调二舅去管柴油发电机。那时候国家的基础设施很差,许多林场都要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我不知道林场把这个工种叫什么,部队叫油机班的。和伐木工比,管柴油发电机的工作当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关键是安全还能学到技术。

  可二舅没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上了几天扫盲班。夜校都没毕业。解放后,老家苏甸村先是办过扫盲班,二舅在那里认了几百个字。后来办夜校,二舅也是积极参加。

  可后来打仗了。二舅说的打仗其实是抗美援朝战争。老家和朝鲜一江(鸭绿江)之隔。从朝鲜战场撤下来的志愿军重伤号把夜校全占了。两张学习桌就能并成一张床。村里的女人们都被动员去照顾伤员。二舅的夜校学习也由此画上了句号。

  王德有给二舅找来柴油机发电与保养之类的书,让他学。二舅也争气,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别人,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傅。为了让别人愿意教自己,他平时主动帮别人干活。不出三个月,二舅就出徒了。王德有翻看着二舅在书上鬼画符一样的密密麻麻的标记,感慨良久。

  他觉得这小子还不错。

  又过了两年。有一天,王德有从牡丹江开会回来,喊二舅去场部。

  二舅去了。他递给二舅两本书。二舅接过来一看,都是汽车驾驶方面的。

  “王叔,这书我用不到啊”。没人时,二舅始终叫他王叔的。

  王德有告诉二舅,年底林场就接上国家电网的电了。以后这柴油发电机也就是应个急的事儿。你不学车,就只能回伐木队了。你还年轻,不能伐一辈子木头吧。

  “我行吗?我又没有文化”。二舅的心里真没底。

  “你小子脑袋瓜子好使,肯定行。柴油机发电保养你不是也学会了吗?再说都是机器,有相通的地方的。”王德有很有信心。

  没多久,二舅回林业局学开车,就是解放牌卡车。二舅说,为了学车他没少开功夫。讨好师傅是最起码的。每天早早去把车从里到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师傅来了先给师傅递过去泡好茶的大糖瓷缸子,再把车摇着(发动好)。

  二舅说,那时学车不象现在的驾校,从头开始有计划地学习的。怎么学,学什么真的是全凭师傅一句话。高兴了师傅会说几句,平道路况好时,会把方向盘交给你开几分钟,他在旁边指点你,你也得认真琢磨。

  摸过几次以后,就得看你自己的了。那段日子你就是师傅的跟班一样。师傅吃饭,你得先给师傅打水洗手。师傅吃过了,你得把茶水先递过去,你得帮师傅洗碗。出车时,一路上你都不能打磕睡。得给师傅点烟陪师傅说话。到地方张罗找人卸车,卸了车还要把车打扫干净。晚上给师傅打洗脚水倒洗脚水都更是必须的。一句话,得有眼力见得机灵。

  学徒那半年我没攒下钱。给师傅买茶、买烟,咱不能小气啊。二舅说。

  其实,教二舅学开车的师傅二舅每年春节都去看他,一直到他去世。

  人家教给我一辈子吃饭的本事啊,也不能忘了人家。二舅说。

  二舅的驾驶安全知识考试是口答的。蛮传奇的吧。我前面说过,二舅没文化。扫盲班学习加上工作后自学认了一些字,但写起来还是不行。这个时候已经是1960年了,口答驾驶安全知识并不是针对二舅一个人。所以那个年代没文化的人真多啊。

  关于口答驾驶理论知识,我只记得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时,为了考驾照理论部分就是口答的。因为当时撒哈拉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然考试也得用西班牙语了。这个故事中有两个梗。三毛在那里因为很少有中国人,她又天性活泼还是很引人注意的。她去联系考驾照时,当地的警官惊呼,你天天开车招摇过世,竟然没有驾照?三毛的口试还真是特例。其实三毛的语言天赋很厉害的。她学过德语、英语,西班牙语也很熟练应用。她丈夫荷西就是西班牙人。考试那天她先和警官们聊了半天大家才想起来考试的的事,考了一些题,顺利过关。

  哈哈,说起三毛就兴致不减。我这个老粉丝。接着说二舅吧。

  半年后,二舅拿到驾照,正式单飞了。因为王德有调回林业局当综合科科长。二舅就留在了林业局车队。

  3,

  应该说,从独立掌握方向盘开始,二舅的日子就更好过了。60年代啊,那时的汽车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特别是黑龙江林区普遍住的都是平房。住平房的生活势必联系到做饭取暖用柴用煤、买秋菜(每家成千斤买大白菜、萝卜)等等吧,开解放牌载重车的二舅成了世人羡慕的香饽饽,受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那时的社会上流传过关于好工作的几大员,各地版本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什么售货员、炊事员、放映员、驾驶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不能理解这怎么都成了好工作?稍提几句吧,算科普。

  八十年代以前各种商品供应紧张,买布做衣服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菜要菜票。售货员近水楼台,总会有各种变通吧。所以售货员买东西方便。1984年我考上军校,家里给我买的第一块手表就是我妈托在百货公司上班的王姨买的。

  炊事员更不用说。民谚:三年大旱饿不死厨子。60年代某天,毛泽东女儿李讷也吃不饱。回家抱怨说学校的大师傅克扣,食堂做的菜严重缺少油水。据说老人家听后长叹:人要不自觉,鬼都没办法。

  放映员也行啊,在电影院可以领你进去免费看电影。走乡串村地放露天电影时,农村公社、大队也得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不消说,这其中驾驶员的成色最足。因为当时车少而用途多,县城以下几乎家家都用得着,所以驾驶员就金贵了呗。而且当时除了求人,也没有个体经济。你想花钱雇车都没有。再说了,也没钱雇车。那时候,能吃饱穿暖就是富足人家了。

  二舅说,他开车以后,没为难过单位任何人。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工人,有事找他总是热心帮忙。遇到家里只有老人、孩子,他还会主动帮忙装车卸车。现在大家觉得司机帮忙装车卸车还不正常嘛?可那年月,求人帮忙可能还让人出力吗?而且在普通人的认知里,出车就是出力了。难道开车不累吗?

  工友们感谢他,递烟他不会,喝酒不会,连茶都很少喝。或者说没养成喝茶的习惯。二舅说,他一直认为抽烟、喝酒甚至喝茶都算是生活中的乐趣吧。他没有权力消受。因为他还要攒钱,娶媳妇成家都得花钱啊,他指望不了别人,只能从自己身上省。

  还有,谁家的日子都不宽裕,过得都不容易,就别让别人花钱了。他没有这些嗜好,大家都轻松。车是单位的,油是公家的,他自己也就是牺牲点休息时间。早点出来,晚点回去呗。

  顺便说一句,二舅从正式工作开始,直到退休,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是他们林业局的有名的劳动模范,上上下下都知道他。

  时间久了。刘师傅(二舅已升任刘师傅)这个人不错,很仁义这些事传到王德有耳朵里,他很开心。对待二舅,他真的就象自己的孩子一般。他希望二舅好。

  我曾经问过二舅,他给王德有送过礼没?二舅说送过啊。过年肯定是要送两瓶好酒的,但二舅也把他当成长辈亲戚一样。“他也给我花钱,我结婚人家也是赶了厚礼的”。二舅说。

  我的理解,他们之间就像,不应该说好象其实就是亲戚朋友一样的走动着。

  对了,说起结婚,二舅妈都是王德有的老伴给介绍的。当年的二舅妈也是双峰林场的一枝花,漂亮着呢,而且家境也不错。

  二舅结婚时他平日里攒下的好人缘就起作用了。买材料盖房子,工友们真是有钱的借钱有力的出力。他的工友们用最朴素的情感回报他。连请大家吃饭都不去。都说等着喝喜酒就成。

  二舅妈的亲戚说,别说别的,就看这人缘这人指定差不了。

  ……文革开始了。林业局也分成了两派。都说自己革命,都急着抢班夺权。二舅是逍遥派。谁来找他都说行,哪一派的活动都尽量不参加。真正躲不开了,也得硬着头皮去。

  “喊喊口号行,打人我不是不会的。我一个人在这边,我犯不着得罪人。再说,我一个大老粗,我也弄不明白他们谁说的对啊。”二舅说。

  二舅能做的就是在王德有受冲击被关起来“交待问题”时,晚上偷偷去他家送了几次玉米面,每次50斤或100斤。当时王德有工资停发,家里真的是快吃不上溜了。

  “那时我也很困难。可就是借,我也得管啊“。二舅说。

  后来政策渐渐松了一些了。二舅去看王德有。

  王德有说刘师傅大恩不言谢。

  二舅说,你的恩我还没报,你的谢我更当不起,我现在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没有你,我可能就死在黑龙江了。

  王德有说,听说兰场长(我舅爷)也关着呢。你出车去那边时去看看他。

  二舅说,我去他家里了,送了点苞米面过去。

  王德有冲二舅竖了下大姆指。

  我问过二舅,我舅奶当时说什么了。二舅说,舅奶哭着让表舅给他磕头,说舅爷进去后别人都躲得远远的。她从没指望二舅能来看她。

  ”唉,都不容易啊。不就是困难嘛。以前的事儿我忘不掉,但我也不会记恨他们“。二舅说这话时眼睛望着天花板,我知道他是不想在我这个小辈面前掉眼泪。

  可后来那天他还是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我第一次见一个五尺高的汉子哭得那样伤心。不是为了自己当年在舅爷家受的委屈,是因为说到了王德有。

  文革结束了,王德有也官复原职。半年后因为肝癌住院,不到一年就走了。有人说是受冲击时就被造反派打伤了肝,也有人说是气的。

  二舅说,王德有的丧事他是全程参与了。他的棺木也是二舅开车拉到墓地的。抬棺、落葬,培土,二舅一样没落。

  他是埋在老家了。二舅说了一个地名我没记住。应该也在他们林业局的管辖范围中。

  二舅说,王叔走得太早了。才49岁。我还没有能力报答他呢。好日子他都没过到啊。

  二舅说,后来他每次开车路过那里时,如果有时间就去王德有坟头前坐一会儿,和他说说自己的日子。有老二了,是个丫头,有老三了,又是个儿子……

  如果没时间,就会按一下汽车喇叭,我得让他知道我来了,我没忘记他。

  后来二舅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慢慢有了老四(儿子),老五(丫头),终有三儿两女。他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一天天攒钱给三个儿子每人盖了一栋房子,娶了媳妇。两个女儿也体体面面地出门子(出嫁)了。

  那些年没饥荒(欠债)的日子少。老大结婚时借的刚还清。老二也快结婚了。好在那时候年轻,能干动。盖房子的材料都是平时一点一点攒的。房子也是工友们帮忙盖的,都是平房,都很结实。如果放在现在,把我的老骨头榨干了也做不到啊。都得买楼房。二舅乐呵呵地说。

  1995年二舅从林业局车队光荣退休。那时三哥和表妹还没结婚,又给一私人老板打了几年工。当然还是开车。

  2000年,二舅彻底退休了。和二舅妈在山里住了几年,开荒种地贴补家用,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二舅妈因病过世后,二舅才搬回城里。自己花钱买了一个二手楼房,一个人过。87岁的他眼不花耳不聋,腰板挺直。一头白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是上个世纪流行的大背头。

  二舅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看电视,在楼下的健身广场上和老工友们聊聊天。

  他说最喜欢和我说话,晚辈中只有我这个老外甥愿意听听说说过去的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27 18: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冲破滚滚红尘来顶一贴,打开一贴太难……

问好豆豆!
问好烟云!
祝福二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27 18: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为啥你能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27 18: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烟云哥的文字,偏烟火寻常,娓娓道来人物刻画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人。

像邻居,像远房亲戚,像记忆里父母口中念叨的某某好人。

非亲非故的贵人,贫苦年代普遍都还有存善之心。像我父亲就帮助过很多陌生人,不像现在人与人之间都存着防备。所以说烟云哥文中他二舅的贵人很有共鸣。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27 18: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缥缈城主 发表于 2025-9-27 18:41
冲破滚滚红尘来顶一贴,打开一贴太难……

问好豆豆!

这么艰难都能见面问好,可见我们对六星纯净的赤子之心,嘎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27 1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9-27 18:48
为啥你能上来?

跟《天龙八部》里面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的——趁灵的时候赶紧刷新发出来的啊。。。表情:洋洋得意。。。。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27 19: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9-27 19:12 编辑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9-27 18:55
烟云哥的文字,偏烟火寻常,娓娓道来人物刻画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人。

像邻居,像远房亲戚,像记忆里父母 ...


确实。很生活,很烟火,很接底气。在浮躁的快餐文化盛行下,如此安然叙述,尤其难能可贵。。。。。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27 19:22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关注点不同太正常了。 我认为要厘清争论的焦点是否存在着共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27 19:2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关注点不同太正常了。 我认为要厘清争论的焦点是否存在着共识。  从价值取向,我占队烟云。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27 19: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9-27 18:57
这么艰难都能见面问好,可见我们对六星纯净的赤子之心,嘎哈。。。。。

让首版姐帮忙申请社区虚拟礼物:赤子之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27 19: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7 19:23
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关注点不同太正常了。 我认为要厘清争论的焦点是否存在着共识。  从价值取向 ...

没怎么看懂你的意思呢。我和烟云是有什么价值观的冲突?表情:一脸懵。。。。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27 19: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印象最深的是舅姥爷,着笔不多,写出一个非常自私自利之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27 1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二舅平凡却又顺利的一生
虽有波澜,但没有苦难
二舅一直有个标签就是忠厚
忠厚是人最优质的品格
万能配方,能干的人忠厚就是顶级
普通的人忠厚就万事顺遂
我们家的神龛写的就是忠厚传家
所以,我也是个忠厚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9-27 19: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主也是忠厚人
所以,该你讨人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9-27 20: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了王德友这个名字,想起来以前好像看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9-27 21: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9-27 19:40
印象最深的是舅姥爷,着笔不多,写出一个非常自私自利之人

确实如此。这,就是我想说的,烟云到底是想用舅姥爷的“恶”来加重二舅的苦难,并反衬王德友的“善”吗?还是想写出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共性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9-27 21: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7 21:57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9-27 19:26
没怎么看懂你的意思呢。我和烟云是有什么价值观的冲突?表情:一脸懵。。。。

只是我的一点思考。 我以为好的小说家一定是是个思想家。  如果称不是称不上思想家,只能在价值观和才华做鉴别。我的从业经历告知我,如果价值观歪了,写作者就是在炫技,怎么写也打不动我。 如果价值观比较正,剩下讨论的是技术。





~~~~~~~~~~~~~~~~~~
我们将之前讨论的两个核心问题——“作者的价值观与才华的辩证关系”和“小说家作为思想家”的身份——融合在一起,进行一场更综合、更深入的探讨。

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体两面,共同勾勒出一个完整作家的肖像。

核心论点:三位一体的“艺术人格”
一个成熟的小说家,其价值观、才华与思想力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激发、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稳固的“三角螺旋结构”,共同攀升至艺术的高度。

一、价值观:思想的“ compass ”与才华的“舵手”
价值观决定思想的导向:一个作家的价值观(例如,是崇尚个体自由还是集体责任,是相信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决定了他的思想探索会朝向哪个领域。它如同一个罗盘,为思想家的航行设定基本方向。

价值观赋予才华以意义:没有价值观约束的才华,是盲目的力量。价值观作为“舵手”,确保才华这艘强大的船不会迷失在纯粹的形式游戏或虚无的漩涡中。它回答“才华为何而用”的根本问题。

简言之,价值观是思想与才华的“灵魂”和“道德根基”。

二、才华:思想的“载体”与价值观的“炼金术士”
才华是思想得以显现的肉身:深刻的思想若没有相匹配的才华,只能是枯燥的哲学提纲。是叙事的能力、塑造人物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共鸣的审美世界。才华让思想变得“好看”且“震撼”。

才华能深化甚至颠覆预设的价值观:在创作过程中,强大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对人物和情节真实性的忠诚)可能会引领作家发现比其原有价值观更复杂、更深刻的真相。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托尔斯泰对安娜的同情,超越了他最初的道德评判。在这里,才华扮演了“炼金术士”的角色,将原始的价值观素材提纯、升华,甚至转化为新的思想合金。

简言之,才华是思想与价值观的“放大器”和“转化器”。

三、思想力:价值观的“深化器”与才华的“能量源”
思想力将朴素的价值观提升为深刻的洞察:一个有思想力的作家,不会满足于简单地赞美善良或批判邪恶。他会追问:善良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会面临何种困境?邪恶的根源是什么?这种追问,使其价值观摆脱了简单化和标语化,获得了思想的深度和厚重感。

深刻的思想为才华提供最丰富的矿藏:一个空洞的大脑,即使有再好的文笔,也会很快枯竭。而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持续而深刻的思考,为作家的才华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素材、冲突和张力。思想力是才华的“燃料”和“内容本身”。

简言之,思想力是价值观与才华的“基石”和“引擎”。

综合讨论:为何说“一般的小说家也是思想家”?
现在,我们可以更精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一个“一般的小说家”之所以也能被称为“思想家”,并非因为他撰写了哲学论文,而是因为他成功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活动。

他的“思想”工具不是逻辑概念,而是价值观的判断和艺术才华的呈现。

他的“思想”成果不是一条明确的结论,而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可供体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包含了关于人性的复杂案例、关于社会的具体缩影、关于生命的鲜活寓言。

例如:
一个小说家写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

价值观让他判断:背叛是可耻的,还是情有可原的?是绝对的恶,还是生存的无奈?

思想力让他深入:背叛背后的社会压力、个人心理、情感纠葛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性弱点或光辉?

才华让他展现:通过精准的细节、令人信服的人物动机、层层递进的情节,让读者亲身经历这场背叛的前因后果,并自己得出复杂的结论。

这个全过程,就是一个“生活思想家”的工作。他可能没有提出“背叛的哲学”,但他通过故事完成了一次关于背叛的深刻“思想实验”。

结论
将两个问题合在一起,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卓越的小说家,是价值观、才华与思想力的统一体。他的价值观为创作定下精神的基调,他的思想力为探索提供深度的挖掘,而他的才华则将这一切熔铸成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这三者如同三角形的三条边,共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有灵魂的文学世界。因此,阅读一部小说,正是在与一个通过故事进行思考的独特心灵对话。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9-27 21: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5-9-27 19:41
二舅平凡却又顺利的一生
虽有波澜,但没有苦难
二舅一直有个标签就是忠厚

这,就是我说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接地气,平日里都是挺好的,但不容易在“征文活动”里出彩。。。。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9-27 21: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7 21:53
只是我的一点思考。 我以为好的小说家一定是是个思想家。  如果称不是称不上思想家,只能在价值观和才华 ...

一个小说家写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的例子举得特别好,后面的意思我完全能搞懂且心有戚戚焉。于是我倒回去把前面本来枯燥乏味的论述给看懂了七七八八。。。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9-27 22:13 |只看该作者
他没有家人、亲友要顾及的吗?

你这种苛求,难免让人要问你:影视剧里的人物难道都不上厕所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9-27 22:16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9-27 21:57
一个小说家写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的例子举得特别好,后面的意思我完全能搞懂且心有戚戚焉。于是我倒回 ...

我非常认同烟云的价值观,这是这篇小说背后的故事。 所以你和讨论的是技术。因为我也不觉得你和他的价值观出入很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9-27 22: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坐忘庄 于 2025-9-27 22:58 编辑

哈哈哈 拜读

林海茫茫 王德有 刘师傅

撒哈拉茫茫。三毛 汽车


魏碑非虚构区别玄幻。

经典的人物,小说的模范。

散文那是散开的情与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9-27 23: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9-27 21:51
确实如此。这,就是我想说的,烟云到底是想用舅姥爷的“恶”来加重二舅的苦难,并反衬王德友的“善”吗? ...


我倒认为这个人物是写人性,而且任何时代都有,不能吃亏,只想占便宜,有个别的可能当了官,但也是个奸滑的小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9-28 05: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5-9-27 22:13
他没有家人、亲友要顾及的吗?

你这种苛求,难免让人要问你:影视剧里的人物难道都不上厕所的 ...

这是真实人物故事,并不是虚构的任何角色,和你讲的脑残剧,神剧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没有展现出来人物最真实的形象,而有被读者误读的可能,作者难道不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表述存在问题吗?

当然,如果已经是最真实的样子,那自然另当别论了,王德友就是那个大救星,是菩萨派去恩泽二舅的,那我自然无话可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9-28 05: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7 22:16
我非常认同烟云的价值观,这是这篇小说背后的故事。 所以你和讨论的是技术。因为我也不觉得你和他的价值 ...

嗯嗯嗯。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确实也是认同他这篇,只是个别地方还可以考虑一下,或许能够更精进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28 06: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坐忘庄 发表于 2025-9-27 22:49
哈哈哈 拜读

林海茫茫 王德有 刘师傅

三毛笔下的人物形象雕刻细腻,自然是情趣横生的。比如我就认真记住了大胡子荷西。。。。。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28 06: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9-27 23:19
我倒认为这个人物是写人性,而且任何时代都有,不能吃亏,只想占便宜,有个别的可能当了官,但也是个奸 ...

这,就要看烟云想表达什么了。如果是“人性”话题,不知为嘛,只有舅姥爷表现出了“人性”?其他人都是好人、善人——这可不像是简单的人性话题啊。

我更倾向于是时代感造就的各色人等:在困境面前有人保持了本能的底色,比如二舅的努力生存,不嚯嚯他人,感恩惜福;有人表现出来与人为善,底层互助,比如王德友的耿直热切,托举起了二舅的后路;而有人却选择了自私,逃避责任和良知,比如舅姥爷一家的冷情和狠心抛弃,不顾及亲人两行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