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渝都浪子 于 2025-9-19 16:35 编辑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了。
9月18日,具有特殊意义的电影《731》上映了。
9月18日,防空警报声声入耳,仿佛把记忆带回久远的那段历史。
翻开中国的历史,无论何时、何地,在抵御外敌入侵这事上,热血中华儿女绝对不曾虚过,不曾怕过,一个个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谱就成一曲曲属于中华民族的赞歌。
在历史长河中,川渝人的血性、担当、勇敢之个性,不得不说让人敬佩与点赞。而属于川渝人特有的口号“雄起”,又印证着川渝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抗战中,几百恨壮士出川抗敌,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口碑与形象。
钓鱼城之战是南宋抗蒙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钓鱼城筑城开始,到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钓鱼城军民在长达36年的守城战中,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面对蒙古大军的压境之势,钓鱼城军民毫不畏惧,誓死保卫家园。他们利用城池的坚固防御和地形优势,与蒙古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曾经,在一书上看见关于重庆大轰炸资料历史,有一张图片让我特别震憾,在整个城市满目疮痍中,江边一石崖上“越炸越勇”四个字,仿佛就是川渝人永远不屈服外敌精神。要知道,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长达数年的地毯式轰炸,多少川渝人为了抗御日军入侵而失去生命(如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和1941年六·五隧道大惨案。)多少城市被炮火毁灭,多少人流离失所,但川渝人硬是在6年大轰炸中挺起了身体,成就了今天“不屈不挠川渝人”的形象。
或许我们记得,曾经四川一抗战老兵苏国章一视频对话,大意如下。问:你们知不知道去哪?答:我们去打日本。问:你们怕不怕死?答:不怕,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面“死”字旗内容,让人读来荡气回肠,让人为川渝人视死如归之气慨而竖大拇指。
1937年,抗战全面暴发,前线兵源严重不足,而作为内陆后方的川渝之地,一则《告成都壮丁同胞》征兵布告,将川渝人全民抗日之责任与担当再次彰显得淋漓尽致。布告内容:“假如,我们看见一个老人家和一些可怜的妇女小孩,正在被一群强盗打抢的时候,我们强壮的男子,究竟站在旁边看吗?”,“要是杀到我们的身上才动手的时候,那就‘后悔迟’了!那就‘后悔迟’了!”,“壮丁同胞呀!人生必有死,就看生得有乐趣不?就是看死得有价值不?我们上前去吧!我们上前去吧!”而最让人动容,还是文末提醒众人一句话:“请识字的同胞念于不认字的同胞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