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难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同时接受:你做的很成功,但是水平还不行。
有人认为,这样的理念对孩子的自信是打击。那我说:“如果孩子接受不了这种打击,那么他的自信一文不值!”你做的很成功,但是水平还不行。这句话需要分开理解:
你做的很成功,是对照孩子自己的能力的标准,他努力了,取得了成绩,和自己比,和别人比排名,都是他努力的结果,对于孩子的成绩我们是不需要否认的。
但是水平还不行,是对照满分比较的。哪怕孩子考了99.5,没到100分就是水平还不行,而不是因为马虎,粗心大意。孩子考试没有发挥好,就是水平不行,没什么运气和心态问题。在自我分析时,所有的失败和差距都是因为水平不行,而不是其他的不可控因素。水平包含的因素在开始阶段有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记忆力锻炼,知识理解,思维能力,学习范畴。但是伴随学习的针对性锻炼以后,水平的因素设计方面会越来越少,最后都是关于知识学习的:知识理解、思维能力、学习范畴这三要素。
水平不行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错误,不该因为这个直接批评孩子。造成水平不行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个是学习不努力。这个是要批评的,但是批评要在平时,只批评孩子学习不努力,要及时改正,不改要给予惩罚。但是不要看着成绩找后账,这就是学习陪伴的意义。
第二个是天赋不够。这个是需要承认且淡化的,对于天赋,自律和有规划的努力可以弥补一部分,长时间的思维能力锻炼可以弥补一部分,剩下的只能交给天意。天赋差距始终是存在的,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水平也是不行,看看高考,有几个能考750满分的?
第三个是教育资源的差距。其中包括家庭资源、学校资源、教培资源等。教育资源问题能弥补就弥补,不能弥补就承认,孩子从小需要知道人生起跑线不同,自己只能活在自己家庭的维度之内。
第四个是学习进度差距。知识还没有学完,当然水平不行。
当孩子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或者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他的认知就是水平不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觉得自己水平不行,而不是自己的错误,他就会思考怎么通过分析归纳自己的不足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自责而毫无目的的加练刷题。很多高中生,学习很努力,每天都会熬夜到很晚,成绩进步却不大,一考试还紧张,问题就出在这一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