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婉兮 于 2025-8-3 18:43 编辑
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译文注释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Ps:科学常识来说,徐稚的说法是瞎说八道。但他用了一个类比偷换概念。月中无物,月明,而他说的是眼里有瞳眼明?应该眼睛并没有比从前更明,只是眼睛看到的物体明。这个属诡辩。
所以,徐稚这番话被列入《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语言,而不是格物致知。他胜在敏捷,而非有理。
2、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锄草看到块金子,哎,算幸运了。可是,管宁装作没看到,佛教曰:没分别心。所谓:金子主砖块没什么分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道德第一人管宁,在我等俗人今天的看法来看。哎未免太迂腐了。朋友华歆看了一眼金子,又喜欢看华丽达官贵人的热闹,于是就割席断交了。这这做他的朋友未免也太难了,你迂就算了,还必须别人跟着迂腐。道不同不相与谋?这道德相差有那么大吗?人家华歆看了眼金子,还丢了。看一眼热闹就啥也不是了。搁我这吃瓜群众身上,我一样道德沾不上边,妈的,老子人自个菜地捡了块金子,凭啥扔了,我得打对耳环,或者项链吊坠。不捡白不捡。吃瓜群众是哪有热闹往哪凑,这样算来我的道德就不合格了,更不要奢谈和管宁做朋友了。我手揽镜自照了一下,怎么也不象个坏人丫。算了,我也不想当什么圣人,现在连我这样的平常人也是稀缺物质了。别说管宁,搁现在是个怪物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