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我读过他的侵华日记。电影里的战地摄影师应该就是这个以电影导演闻名的鬼子。也可能是目黑福治。电影《731》受水军阻击不能如期上映,低调里《南京照相馆》冲进票房榜。电影拍得不动声色,却动情,寂静里我听到大哭与垂泣。电影好在两大好处:一曰忍;一曰直。
先说忍。
“午后去征集。烧光支那人家十七户。枪杀乡民。战败国的人真可哀。”
简直惨忍。阿昌,翻译一家,演员,班长,老板一家,苟忍于照相馆一屋之内,偷生于日本鬼子一兵之下。累累杀身之恨,偷藏于佛座;隐姓埋名之苦,偷身于异乡。真忍啊。
再说直。
“一丝一毫也不把支那人当敌人,他们是虫子,是物什,不见人的价值,挥枪射之,心无犹疑。”
日本鬼子拍照,是战地新闻,经过照相馆里忍辱偷生的中国人的手和眼,辗转翻成实录,照见中国人以直报怨。中国人偷生,直也;中国人杀鬼子,直也;中国人把相片留底存照,成为历史的直笔与直书,直也。
……忍辱而直,孟子谓之“威武不能屈”也。正是《南京照相馆》与同类题材电影的根本区别:以中国当事人的眉眼观照当时的事,而不是以事后诸葛亮的嘴脸作种种妄论。辱而未屈,默契互扶持,忍恨当前,仁者见其仁;直而不狂,谨慎相周旋,直书后人,勇者知其勇。
又想起胡适之。他竟然说:“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文化传到它的殖民地或边境,本地方已经变了,而边境或殖民地仍是保留着它祖宗的遗物。广东自古是中国的殖民地,中原的文化许多都变了,而在广东尚留着。”中国当今不乏胡适之这种人,尤其在台湾省,丑化中国传统文化为蒙昧之恶,又一心慕恋日本殖民并美化倭寇侵略文化,甚至阻击《731》公映。
Dead to Rights,中日羞称朋友。阿昌用生命见证的历史,誰也不能像翻译阿海那样习惯于背对而躲闪,人人都该面对而直视。或者在真相里直视,是忍也;或者在准星上面对,是直也。《公羊传·庄公四年》: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
“虽百世可也。 ”
是忍且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