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新作此生(一),一开始就安排了一场意外:女主于青桦的儿子吴恒去找她,在路上遭遇了车祸而身亡,吴恒的奶奶埋怨于青桦,说是因为她整天加班,说好家庭聚餐都不舍得提前半个小时回家,吴恒才去找她,才导致了车祸。而于青桦虽然心如刀绞,但却把这归为意外,而解脱自己的负罪感。
但这里面其实有些可以探讨的东西。吴恒的奶奶,她是怎么看问题的呢?她看的是因果论。吴恒的死,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他的妈妈热爱加班,更爱工作而不爱家。奶奶的恨是有两重含义的。恨这个女人加班导致吴恒去找她,从而导致了蝴蝶效应而车祸身亡。如果于青桦早点下班回家,吴恒就不会去找她,自然就没有车祸这回事;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于青桦颠覆了传统顾家女性的印象,引起奶奶的不满自然而然的情感倾向。
当然,奶奶是简单的归因,但无论怎么简单的归因,她的总的思想判断,是把这个意外归纳为因果关系的。只不过,是否归因正确,是另外一码事。她把罪怪在于青桦身上,倒不一定正确,这种怨恨的根源,可能是来自于痛失孙子和于青桦平时不顾家而积累的埋怨。她没有把原因归纳为吴恒闯红灯,也没有把原因归纳为天下雨,也没有把原因归纳为那车不长眼。其实一场悲剧的诞生,是有很多原因构成的。
所以,这是一个在因果律的指导下,被情感偏移了逻辑的关系。你跟她讲这些因素是没用的。她心里的恨和痛苦要有个出路。
于青桦自己呢,认为这是一场意外。什么是意外?意外就是偶然的。当我们说什么事情是偶然的,意外的,那意味着它不是必然的,并不是必然的事情,也就是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但其实,我们中国人被教育,不管是传统的思想,还是现代的教育,潜意识里,仍然是相信因果关系的。例如,于青桦对常路说,当年选择常路,就是有原因的选择。意味着她并不是不相信事情总有来龙去脉。其实,她把吴恒的死,归结于意外,不过是给自己一条生路而已。
这两个女人,其实都是因为情感需要,而做了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选择的对象,它是被情感左右的。奶奶选择了因果逻辑,貌似是一种理性的思维,但她做出了错误的归因。她必须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她的情感释放。而本身也相信因果的于青桦,选择了一个非理性的思维,认为吴恒的死纯属偶然,和她自己爱加班不爱家的行为没有关系,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和痛苦。
其实像于青桦这样是多数人的选择,但也有少数人选择把罪责怪在自己头上,那意味着自己也活不下去了。一个人不放过自己,都是只有死路一条。
原谅自己是多数人的选择,是基本的心理模式。这是对的,因为,总是有新的生活要开展。人不应该沉溺在过往的悲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