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到一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集》,韩愈、柳宗元、苏家三大,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这八位老兄,大多数活了五六十岁,只有柳宗元只有46岁,苏辙好像活得最久,72岁,其实也不算特别老。
这本散文集,能够集中的了解唐宋文人的思想文化,我才读了2篇韩愈的作文。一篇《原道》,崇儒贬道损佛。反映了一些古代的思想文化。
君是什么?臣是什么?民是什么?
从儒家来讲,儒学从古一脉相承而来,所谓君,亦君亦师,在古代教育未流行,民智未开的古代,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一般人避害平难,救死扶伤,教育为人做事;要为民办事,利益天下,需要君令流行,就需要臣去落实;民责则是税之以维持政治。
君主(圣人)是如何能够拥有先知的能力或者知识的呢?不得而知。
但是教化一开,知识普及,君主就丧失了在知识上领先的这个地位了。现在社会,就不再需要这样的君主。但是对君主的这种圣贤品质的期待,在中国,至少埋藏在内心数千年。
现在中国人,仍然思贤君。西方人早了两三百年,就不再思贤君。大家都是平等的。特朗普的阅兵被嘲笑,不要国王反映了这种基础文化。特朗普到底心怀什么鬼胎。是君还是伪君。他是窃国者,还是败国者。留给历史做评判。
君为天下。可以没有卓越的知识,但必须要有卓越的天下之心。各级领导人在德字上面,都要好好斟酌。无德之人为政,必然是祸害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