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赏析精炼版1. 首联:今昔对比,忧思暗涌 [size=16.002px]“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沉感慨。“昔”与“今”的时间跨度,暗喻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与个人漂泊之痛。诗人登楼非为欣喜,而是以一声长叹开篇,奠定全诗忧国伤时的基调。 2. 颔联:宏阔意象,象征国势[size=16.002px]“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的壮阔与力量:湖水仿佛割裂吴楚、托举天地。这一夸张的宏观意象,既源于视觉错觉与想象,又暗喻国家动荡分裂的局势,境界远超孟浩然“气蒸云梦泽”之句。 3. 颈联:孤舟自喻,身世之悲[size=16.002px]“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转向自身处境:音信断绝、老病漂泊的孤苦,与颔联的壮阔形成强烈对比。孤舟既是实景,又象征诗人于乱世中的渺小与无助,隐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尾联:心系国难,涕泪纵横[size=16.002px]“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景入情,将视野推向北方战火(吐蕃入侵)。诗人凭栏遥望,虽身不能至,心却系于国难,老泪纵横中凝聚着对天下苍生的悲悯。 艺术特色对比强烈:颔联的“乾坤”与颈联的“孤舟”大小相映,凸显个人与时代的悲剧性关联。 跳跃性结构:从昔今对比、湖景壮阔、身世飘零到国事忧思,层层递进又自然交融。 情感深沉:表面写登楼观景,实则句句关合家国之痛,展现杜甫“诗圣”的博大胸怀。
[size=16.002px]核心主题:通过洞庭湖的壮景与个人孤苦的对照,抒发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多艰的深切忧思,体现了杜甫晚年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