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3-14 11:58 编辑
取绰号这类恶趣味,孩子们乐此不疲。天性使然,想禁是禁不住的。若无太大侮辱性或严重伤及自尊,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得顽童们嬉闹了——惟愿多年以后,翻检旧时光的记忆,会成为小和解和小情趣。
然,关乎绰号,……像当前的癫狂之态,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他们似乎都有了个共同的?互相追逐、打闹,对喊“王三轮”,“刘三轮”,“张三轮”,“陈三轮”,……除了族姓差异,其他都无一例外,成了“三轮”:
——借代手法,指三轮车夫。
咋回事啊?这些娃儿疯了?咋“三轮”满天飞?我起身接开水,没忍住问出了疑虑。
立马就有其他同事跟话题,笑啊笑,直笑得哈哈的,说,就是、就是,我也正诧异得很呢,……先是一个班的娃儿,很快整层楼的娃儿都这样疯狂了,比传染病还蔓延得快……
总要有个源起吧?我继续话题,问,有没有人晓得?
对面扑哧一声笑了,乐不可支的样子。好嘛,是我同事兼女友。莫不是“罪魁祸首”?我盯着她追问,你干的?老实交代,怎么弄出来的风波?
想憋没憋住,她笑到脸红,忍了好一阵子,才承认下来,说,上课时候,看孩子们不认真听讲,一生气就怒了,责备娃说,一天天的,就晓得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躺平摆烂,是想将来拉三轮吗?
谁知道这么一句,娃儿们就记住了,下课互相揪着问,你是要拉三轮吗?你是要拉三轮吗?再然后,就直接喊“王三轮”,“刘三轮”,还有啥啥“三轮”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踏出办公室。
女友娇嗔,又羞恼,如此概述,逗得办公室全乐了起来。
谢天谢地,幸好就这句而已,若不再深度刺激,孩子们闹腾不了两天,估计这股子劲儿就过了;这要是其他什么话,尤其是不好的话,如此被孩子们复制、哄闹,传到领导们、督学们的耳朵里,你可就算被抓现行并实锤了!我半真半假告诫女友。
是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友拍着胸,后怕似的,如是说,这个职业,确实该谨言慎行。
走廊上、教室里,阳台上,“三轮”之声依旧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