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卖真方子的 于 2025-3-9 00:47 编辑
第一种是感知能力与直觉。
第二种是逻辑推理能力。
第三种是在“感知能力与直觉“及”逻辑推理能力“两者之间的取舍平衡能力。
第一,
我们个体人类,都是在先天结构与先验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外界的信息的信号接收,并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的信号转换,内化为个人的体验或者经验。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这就与你个人的感知能力与直觉密切相关了。
第二,
你还需要具有相当能力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天生的能力。当然,不同的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强与弱的差别。
不同个体人类有差异性存在。
如果一个人,无法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出它的深层运行逻辑或者深层运行机理。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
中国古代的文献《吕氏春秋》里面所说的:”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已经算是普通意义上的聪明人。
第三,重点来了。
你还需要在“经验与直觉”及“逻辑推理”之间,做到一种取舍或者平衡。
传统的英国经验主义者会认为如果逻辑推理违反了经验与常识,可以适当的舍弃逻辑推理的结果。也就是说,英国经验主义者会认为:经验与常识排第一位,逻辑推理放在第二位。
传统的德国或者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者会认为:如果逻辑推理与经验常识相冲突,应该首先相信逻辑推理的结果,而不应该相信常识。历史上,莱布尼兹是这类型的唯理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而事实上,在我个人看来,在英国经验主义者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者的主张之间,应该要取得某种平衡。在这一方面,我完全赞同约翰。洛克的学术做法:那就是,在真实世界里面不把逻辑推理推到极致。约翰洛克的这个做法,本质上就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做法。
不太客气的讲,能看懂我这篇文章的人,才算是对于哲学与思想入了门的人。
同时不太客气的讲,这篇文章发在六星,纯属我自作多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