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画船入西泠 于 2025-1-27 08:35 编辑
想当年袁绍坐拥冀州,号七十万大军,谋臣武将云集,河北何其强大。当时,曹操刚刚起步,羽翼尚未丰满,无论从声望、政治资本还是兵力上都和袁绍差一大截子。袁绍却在内耗中自我折损,“兵戈疲于外,谋臣诛于内”,政治优势渐渐消失直至土崩瓦解。一代枭雄曹操在郭嘉等众谋士的引导建议下兵贵神速,河北即平,霸业已成,用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统领北方,笑到最后十分拉风。
当初天子下诏请求诸侯援手。袁绍听田丰献策,视皇帝为烫手山芋不肯接盘。谋臣许攸强烈建议以解救天子之名背靠大树好乘凉。许攸的理论是:尊皇不仅可得天下人心,而且可以号令天下诸侯。他和老同学曹操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所以后来他只能舍弃“良言不听、良策不从”的袁绍跑到老曹那里去,老曹在官渡之战焦灼中诚心求教破袁之计,闻许攸来,跣足而出,光着脚从大帐里跑出来迎接。高才择主,重在志和。
当时,一个没有生命的破玉玺,袁氏兄弟争得面红耳赤,却看不出一个活生生的天子更有价值成为俯视诸侯的制高点。袁CEO怕活皇上抢了自己“四世三公”的风头,他无法判断当时天下不能缺少可以假手号令天下诸侯的皇帝。
袁绍虽占兵力人数,但不占人和。他真有一些好谋臣,可谋士之间相互猜忌,不团结不友善,矛盾无法调和。袁绍自己又是个多谋而寡断之人,想一箩筐主意,一个都拿不准定不得,耳根又软,常常被小人谗言左右。乌巢是官渡之战袁氏粮草辎重要地,大战之际,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袁绍派淳于琼去乌巢防守。谋士沮授死谏,“淳于琼嗜酒如命,纵酒过度,无思无谋,整日烂醉,如此昏庸之辈怎能当此大任……”袁绍听着闹心,将沮授押入死牢。许攸截获曹操派往许都督办粮草的探子,建议袁绍夜袭许昌夺曹操老巢。审配出现了,诽谤许攸中饱私囊。袁绍不分青红皂白苛责许攸:“汝个滥行匹夫,有何面目在我面前献计?”
官渡大战在即,尚未出兵之时田丰即直言:此战必失!袁绍大怒。小样儿,我替天行道征讨汉贼,你竟然晦我三军,推出去斩了!被众人好歹劝住。田丰知道,官渡战败,主公回来是一定要杀自己的,他太了解主公“外宽内忌”的为人。当然,方法策略low,谋略也会遭嫌弃,何况没遇见个好上级(反例一个老曹对陈琳,那叫一个唯才是举、博大心胸)。田丰在这个问题判断上基本正确,却被袁绍无情拒绝。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不遇明主是可悲的。
郭图是袁氏集团危害性最大的小人,小人当道事必连败。郭图为了维护个人在袁绍面前的地位,牺牲了张郃、高览的利益,故意阻挠救助乌巢的合理建议,实质上是牺牲了整个集团的利益,严重破坏袁军战略决策。乌巢被烧,张郃、高览两员大将请求袁绍派兵合力救乌巢。袁绍偏偏就采纳了郭图的意见,将张、高二将分兵,一部分劫曹营,一部分抵乌巢救援,本应全力保乌巢的兵力就这样被极不明智地消弱分散,结果可想而知。
待乌巢大败,郭图为掩盖失策所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恶意中伤张、高二将早有降曹之心。同时,派心腹逼迫二将无法回身大营。两位将军左突右突誓死而战,却因袁绍的刚愎自用成为棋子。袁以为自己的标准就是最客观的标准,实质上执拗而自以为是的何尝不是他自己?张郃、高览不爱袁军吗?答案肯定是爱的,爱值得爱的人和环境没毛病。但他们的困境是谁造成的?矛盾又是谁激化的?袁绍为了自己的错误一味否定张高二将的人品、能力,导致人心离散,最后走投无路不得不有出走的决心。
官渡之战,袁绍败就败在刚愎自用而又情商不在线,缺失领导水准、用人失察,良将无法使用,良策无人采纳,可叹河北多义士,忠良皆尽折散,致使文武智囊不能抱团合力抗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