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21:53 编辑
扯远了,我还是说苏东坡吧。其实我是非常嫉妒苏轼的,他生于1037年,千年前,猪肉居然是低端肉食,成就了他的《猪肉颂》。我出生的年代,猪肉反转为高端肉食,家里年年养猪,农村孩子五六岁天天挖猪菜,养大的猪年年上交,猪肉是“革命者”吃的,是城里人吃的,农村人没有肉票,肉腥子都闻不到,一年难得吃到一口肉。东坡肉,何曾听过? 难道猪的地位提升,是源于苏东坡的《猪肉颂》?这广告打得也太霸气了。其实吧,那个时代有多少种佐料,肯定没有酱油,颜色是白的。有没有八角桂皮,我不知道。但有胡蒜、姜葱,用大锅温火慢炖的肉,绝对原汁原味,能不好吃吗? 如果我们以为苏东坡只贡献了东坡肉,那就大错特错。 老百姓不识时务会怎样?那就会干最重的活,反正不会被开除农籍。一个当官的不识时务,那就只有一条路,被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这就是官本位说辞。而苏东坡57岁的时候,还是因为不识时务,被贬到偏远的广东惠州。 那时候,惠州不仅小,还很偏僻,偏僻到那地方根本就没有卖猪肉的,大家都不养猪,自然猪迹难寻,整个市场一天只宰一头羊。苏东坡不仅买不起还买不到。怎么办呢?他是聪明人,聪明人的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想吃肉,那就想办法吧。 有一天他跟卖羊肉的屠夫商量,要不把你每天卖剩下的羊脊骨,便宜点卖给我。屠夫一见羊脊骨都可以卖钱,肯定高兴啊,好过扔掉吧。 苏东坡买到羊脊骨之后,回家起锅烧水,把羊脊骨放水里煮之后,再放酒里面去腌,加入一点点盐。再把腌好的羊脊骨放到火上去炙烤,等烤到微黄酥脆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惊为天骨。 太激动了,终于又吃到肉了,还是如此好吃的肉。苏东坡一激动就把这个小发明告诉了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辙,他在信里说“辙啊,这个羊脊骨被我吃出了蟹钳的味道。我每隔几天就要吃一次,感觉非常补啊”。有《与子由弟书》为证……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苏东坡是个讲究仪式感的人,发明这么好吃的食品,肯定要为它取个芳名,那就叫羊蝎子吧。后来大家学苏东坡吃羊脊骨,不,是吃羊蝎子。 羊蝎子这名字似乎在哪里见过,一直不知其是一道美食,并且还是烧烤级别的有文字记载的美食。我出生的时候,儿时没见过羊,更不知道羊肉是什么滋味。很小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其中有一句“我愿做一只小羊”,那时候太小,心里发誓,再怎么也不想做一只小羊啊,还让人拿根皮鞭打在身上,肯定会痛死的。直到后来看到小羊,才知道羊有多可爱。非怪人们都喜爱小羊,羊毛、羊皮、羊肉、羊奶哪样都是宝,何况羊脊骨是烧烤界的天花板,估计如苏东坡这么有耐心、有食心的人少之又少,就算是如今随处可见的烧烤店里,也极少有出售纯粹的羊蝎子的。 或许,见识少限制了想象,肯定有这道美食,只是,成本太高而极少而已。何况,那时的烧烤纯天然,烧一堆火,烤一截羊脊骨,慢慢剔食脊骨上少得可怜的肉,反而是骨头酥脆、香味弥漫,就着小酒,连骨头渣子一起吃了,岂不美哉。 烧烤,绝不是苏东坡发明创造的,因为原始时期的人,吃过因火山爆发被烧死的动物,他们吃过很长时间的烤食。但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羊蝎子这道美食,肯定是苏东坡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