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4-9-29 16:59 编辑
自打始皇帝统一了中国,就有了宰相;自打有科举,就有了状元。历史长河中,宰相多,状元也多,但状元宰相不多。
说一个,北宋的吕蒙正。这一位,在太平兴国年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拿下状元郎。太宗皇帝赵光义很是欣赏。
这位吕蒙正呀,有俩小故事给我印象深刻。
一个,当过贫寒少年,长大至孝。
家里不穷,爹有好几房媳妇。吕蒙正的娘是嫡妻,懂吧?就是大老婆。偏偏呢,吕老爷跟这嫡妻关系不好,一次生气后,就把吕蒙正娘儿俩给赶出家门了。这娘啊,是个有骨气的人,带着吕蒙正过着贫寒的日子也不谋歧途。
这吕蒙正真有出息,一举,拿了状元。
回乡,把父母都接到状元府,呵呵呵,特逗,一个屋檐下,不同房间,这状元郎啊,把父母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这是吕蒙正家里的私事。
后来,在真宗时候,吕蒙正老了,就致仕回老家洛阳养老去了。
正好儿,真宗不是去泰山封禅吗?路过洛阳,听说爹留下的老宰相身体不好,就登门看望。
真宗问退休老干部:家里子侄谁是干才呀?
吕蒙正,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回皇上,我们那几个儿子呀,一般般,我有个好侄子,叫吕夷简,那是块好材料儿! 日后,这吕夷简也是北宋著名宰相,他,也在故事里担着重要角色。 这个故事后来演绎成戏剧《狸猫换太子》。 真宗皇帝的皇后刘皇后不生育,李宸妃生了男孩儿。刘皇后把孩子放自己名下,李宸妃一如既往,默默无语。 关键是啥?关键是这孩子后来是皇上!宋仁宗。 一直就这么养着,对有个帮忙的,杨淑妃。仁宗一直叫刘皇后大娘娘,叫杨淑妃小娘。 仁宗继位的时候还小,刘太后成为宋朝第一位垂帘的太后。 有一天,正上朝呢,后宫来报,上皇的李宸妃殁了,刘太后说,老宫女,埋了不就得了?宰相吕夷简站出来:不妥吧? 刘太后匆忙宣布下朝,怒问吕夷简,咋的?你要干预我们家里的事?你想离间我们母子?吕夷简绵里藏针:太后真的不为日后老刘家着想? 刘太后什么人呀?马上就明白了。按太后的规格入殓! 明道二年三月,刘太后病重,仁宗赶紧大赦天下,征召名医;甲午,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天,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着问:“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从前吕夷简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群臣纷纷上议,举报刘太后并不是仁宗生母,皇上您的生母是李宸妃,而叔叔燕王更造谣说李宸妃是刘太后毒死的。仁宗大为震惊,亲自派人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自责道:“人言岂可尽信。”,他来到刘太后牌位前拜谢自责道:“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看看,看看,这当初要不是吕夷简提示,仁宗知情后会怎样?人活着,能倚仗权势压住人,死后,早晚压不住。上谥号之时,刘太后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宋朝一般给皇后只谥两个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太后和李太后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太后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太后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太后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也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