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4-9-26 16:52 编辑
我是个司机,二十年前怎么能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做到退休?那时我一直以为自己适合当老板的。但这个选择一定是自己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因为直到现在我还从没有产生过对这个职业的厌倦或嫌弃——恰恰相反,我热爱这份职业,因为多年来全凭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让家庭生活无忧,也因为自己在驾驶技术上精益求精而屡获乘客好评与尊重,可以这么说,我以这个职业引以为荣。
可有个观点让我觉得有些悲哀,以我们办公室主任的观点为代表,他们觉得司机不应再被认定为技术工种,如今的司机在这些人的眼里可以类似搬运工。但我肯定不服,如果他们的这种观点不改的话我将反对到底。
简而言之,开车之要可以这么概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并用。这个基本一定要搞清楚,搞不清楚的话就会操控失当,肯定会被人耻为菜鸟,或被以为草脚,迟早会肇事。
记得考驾照我开的是解放牌卡车,六个档位,档位间隙十分紧密,极易把二档挂在四档,或把四档挂成了六档。考倒车移库的时候因为有些紧张,起步的时候一点也没觉得档位挂错了,加了油门便觉速度不对,明显比二档起步快了很多。幸亏当时的左脚没有完全从离合器上抬开,所以出库的时候未使熄火。这件事首先肯定要感谢自己,师从教练,学习努力,领悟深刻。但这份感谢还得有个前提,如非教练在考试前调高了怠速的话我必失败。
办公室主任之流其实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现在的汽车多为自动挡,无需掌握离合器和油门的配合技巧。但他们的观点肯定片面,片面之故,多因以为汽车无非工具,而我却常常觉得汽车只是不说人话,不善表达而已,但它们肯定若有所思,有灵有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某些缺陷肯定会弥补,人与车的互动必将越来越丰富,未来可期,每个驾驶员都会达到这个境界:人车合一。但科技的进步毕竟尚需时日,当下如欲达到这个境界仍须在自己的操作上多多费心,认真领悟,不断进取,且谦虚且谨慎。
胆大心细则为专职司机最最基本也最须保持的心理素质,那么才能做到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确保合理的节奏,才能让乘客安心而满意,我以乘客的满意至上。
可胆大心细怎么就够呢?如无正确预判的话岂能安全行车?我以预判为第一,顶顶重要。预判无误才能确定应与前车保持怎样的距离,车速不同距离迥异,距离不当的话谁都懂的,搞不好就是车损人伤,甚至车毁人亡。预判的前提是观察,也就是我开头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要远投视线并利用倒车镜兼顾左右,也就是说,我觉得不仅得好好利用实体之眼,更得心眼活泛,那么才能让大脑的计算不失正确。耳听八方就是要倾听并辨析各种声音,那么才能更好理解路上的种种情绪,了解车辆的即时工况。
一直以我师兄的话为然——有些人开了一辈子车却仍如白薯(笨蛋),有些人仅仅摸了几下方向盘就像个老司机。我呢?介乎中间,必有些天资,也靠自己不断摸索和学习。很少有人看的出我对自己的严格,我一向严格要求视乘客的生命如我的生命。一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每天都要回顾自己的操作是否错误。
2024.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