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人都是慢慢地习惯父亲的这个角色的,我们发现我们的小孩,从小到大都是顽劣的,需要父亲不断的教育,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随时随地的教育,随时随地的管束。
所以,这一路上,可能道理上我没讲多少,但是关于管束,我是牢牢控制的。几点睡、几点吃、走快点,还是走慢点,离我近点,可以跑远点,我感觉我这一路就没有放松过。
儿子已经十岁了,但我其实没怎么注意他已经长大了。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的、无聊的生活模式中。城市的小孩就是上课、写作业。而成年人每天下班回家,就是问作业,催睡觉。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猫和老鼠的固定关系。我们之间,每天只有单纯的来回互动相同的内容,而关于作为一个人的心理、道德、社群、友谊、家庭温暖等等内容,都被万恶的作业挤压了。
我想,我对我儿子偶尔爆的所谓金句感到意外,原因可能只是因为我对他的变化缺乏深刻细致的了解。例如,他在车上说了一句: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妈妈就是那头猪。我傻傻地追问这是他想出来的还是从哪里学的。
我们放弃了作业,在十几天的旅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一台小小的车内,他们姐弟两一路说笑,给了我很多喜悦。而儿子这一路上,居然给了他妈妈很多的耐心和帮忙。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好,他回答说:妈妈已经进入更年期了,我要对妈妈好一点。
我听了觉得很欣慰,当然他妈妈听了可能有点五味杂陈——也许没有上半句的事实,只讲后半句的态度,他妈妈可能会更开心。不过我却没有想过,儿子会懂得来关心爸爸。爸爸?爸爸没有更年期,爸爸永远是钢铁侠,爸爸是超人,爸爸不需要照顾。这可能是我给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小孩们也是这样看我的。
我们这一路的行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控制整个旅程的我,和不知道整体行程的他们,有种天然的冲突。他们玩得随心所欲,而我知道必须向前。所以,我一直催促向前,有种赶路得感觉。这引起了一些紧张的情绪,他们想在一个地方逗留过久,而我是不允许的。我甚至规定:不走回头路,无论是错过的景点,还是厕所,都不能走回头路。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还编了个道理: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错过的东西或者事情,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所以我们要把握住机会,错过了没有回头。出来旅游,错过的景点可以回头,但会浪费很多时间和体力,但人生错过的机会,是没有机会回头的。你要记住。
有一段我牵着儿子,和她们母女分开了,经过一个地方,我想拍照,却犹豫了一下,没拍,向前走了。可是我回头一想,那位置有独特之处,有点懊悔没有拍照。我叹息了一下,儿子问我怎么了。我说:刚才哪个位置拍照应该不错,可惜我们走过了。
儿子说:想拍就回去呗。于是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儿子这个举动让我内心涌过一股暖流。他并没有管我定的那些规矩,他直接体贴我想拍就回去的想法。我是特别容易被激发的人,儿子激发了我很多很多。例如,小孩想做的很多事情,都被我制止了。原因是要读书、要睡觉、要注意健康,要赶时间。我是一个有太多道理的人,而我儿子完全没有道理。而我被他安慰了。
我想可能这个点上,会有很大的价值。所谓对别人好,体贴,不就是这样吗?你身边的人想做一件事,你不问什么条件,简单的支持她们,这种安慰简单又直接,相反那么多大道理只是把人隔膜开来而已。
我小时候曾经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大人为什么都不懂小孩的?现在,我大概知道为什么了。
|